1929年,由于缺少能够经受高温高压的材料,惠特尔提出研制一种飞机喷气发动机的建议,遭到了英国空军部的拒绝。20世纪70年代光通信起飞之前,光通信一直在等待低损耗玻璃纤维的出现。高密度存储技术在1994年就发明了,但它仍需要等待能够将这种技术商业化的低成本材料。不管在哪个前沿领域,先进材料一向是先进技术的关键。
材料来自各种各样的东西,它们可以按照不同方式分类。根据材料的自然属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金属及其合金;硅酸盐材料,例如陶瓷与水泥;聚合物,例如木材与聚乙烯;还有复合材料,例如纸张与玻璃纤维。分类也可以根据它们的用途,用于建筑与交通工具的材料,利用的是它们的强度与弹性之类的机械性质。功能性材料,利用的是它们在电气、电子、磁性、光学等方面的性质。半导体材料专门构成一个类别,在信息技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找到了从自然界里获取材料的各种途径,而且对材料进行加工以获得更好的性能。材料加工技术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被用来标记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橡胶硫化法、电解铝法、塑料合成法以及各种其他加工方法,生产出人们急需的各种材料,成为技术进步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17世纪近代工程技术出现的时候,如何引入描述材料性质的一些概念和测试方法,是一个重要问题。直到1800年前后,托马斯杨引入了弹性模量的概念,结构材料的关键性质才得以定量化。
另外一个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宏观性质如何与它的微观结构相联系,随着化学进入了分子领域以及量子力学和固态物理学的进步,19世纪许多固体的晶体结构得到了数学上的描述和分类,并在1912年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了证实,金属理论和晶格理论问世了。20世纪20年代,冶金术从手艺发展成了一门科学,合金理论被发展出来了。20世纪30年代,化学揭示了大分子的结构和聚合体的反应,于此同时,人工合成尼龙成功。1947年发明的晶体管,促使人们以更大的努力把固态物理学和器件性能、材料加工方法紧密结合起来。
把对材料各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沟通和联合开始于1959年,当时美国西北大学创建了第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一开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就是多学科性质的,它从化学、物理学、冶金学等分支中吸收知识,而且渐渐地也包括进了医学与生物学。
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工程科学,两个重要因素就是:结构与加工。结构方面地特性有静态域动态、平衡与非平衡之别。一种材料的结构包括它含有的原子类型以及原子排列方式,结构隐藏着该种材料潜在的可用属性。
加工包含着对材料的制作与处理。它包括把原子与分子重新集结到某种材料之中,这种情况通常也成为合成。它也包括在更宏观层次上形成材料的工艺过程,例如烧结与连接等等。
材料的结构和加工是互相影响的。如何加工材料会强烈地影响其最后产物的结构,而结构决定了它的属性与性能。材料的内部结构,跨越了从电子和原子到宏观的不同层次等级。在各种不同层次上发生的机理,涉及从量子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到热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构建各种理论模型,以便能够考虑多层次的机理以及互相关系,这正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研究前沿的任务。

信息来源:阿隆随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部分源于网络,目的为非商业性知识分享,版权仍属于原作者,如信息有误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