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晶体塑性耦合元胞自动机模拟热压缩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

3天前浏览28
参考文献:《A straightforward 3D poly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dynamic/static recrystallization simulation》
文章doi:10.1016/j.jmst.2024.09.005
在这个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直接在 CPFEM 中实现 DRX/SRX 的方法,以位错密度为核心变量,利用 UMAT 进行应力积分、在 UEXTERNALDB 中执行形核与晶界迁移,在 FE 网格上同步更新取向、位错密度、等状态变量,同一仿真中先热压缩(出现 DDRX 多循环与流动应力峰值震荡),随后“原地”退火,追踪 SRX 继续演化,避免传统方法里变形场到显微组织模型的跨尺度映射难题。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模拟的两类再结晶(动态和静态)使用的机制是相同的,只是材料参数不同。
本构理论分成晶体塑性和再结晶两部分,其中晶体塑性部分公式如下:
流动方程(经典的唯象流动):
硬化方程使用的taylor位错模型
位错密度的演化使用经典的KM方程:
再结晶部分公式包含形核和晶界迁移两部分,其中形核的理论公式是
晶界迁移速度为:
整体数值实现框架示意图如下:
作者以OFHC铜为研究对象,对775K和875K的热压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对再结晶的影响,以及定向形核和生长选择两类机制的差异,同时模拟了顺序耦合的 DRX→SRX(退火)过程及异常晶粒长大(AGG),模拟效果如下:

根据作者提供的思路(相对简单清晰),可以编写对应的子程序,完整晶体塑性和元胞自动机的完全耦合,同样使用隐式umat实现。数值案例如下:
建立一个包含20个晶粒8000个单元的RVE模型,如下所示
给定对应的初始形核临界位错密度和初始的形核率计算公式以及晶界迁移率公式,通过施加周期性边界PBC沿着X方向压缩45%(使用镍基高温合金的材料参数)。
根据FCC的取向差计算公式,得到初始的晶界分布:
初始的IPF图如下:
初始的晶粒尺寸分布(mm):

变形45%后的IPF图如下:
变形45%后的晶界分布情况:
变形45%后的应力分布情况:
变形45%后的位错密度分布情况:


变形45%后的晶粒尺寸分布情况:

来源:我的博士日记
UM理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26
最近编辑:3天前
此生君子意逍遥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57粉丝 110文章 11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应力约束拓扑优化中的灵敏度分析与创新方法

方法策略设计参数密度加权过滤与Heaviside投影simp材料插值应力处理p-范数聚合方法qp松弛技术灵敏度推导解析前期准备 :单元 的应力张量(假设材料为固态) :弹性矩阵(E=1时的本构关系) :应变-位移矩阵 :单元e的节点位移向量 :物理密度场 :von Mises应力矩阵(将应力张量转换为标量度量) :应力松弛指数 :第 个单元的Von Mises应力度量 控制近似精度(值越大越接近max函数)工程意义:将全部单元的最大值应力函数用可微函数来表示,避免直接处理大量局部约束导致的数值困难(拓扑优化相关基础理论应该会有下一篇文章。。。。🐕🐕🐕)灵敏度推导构造如下增广泛函: 灵敏度分解 伴随方程 链式分解 伴随载荷计算 最后灵敏度合成(本文不考虑设计变量对外载荷的影响) 来源:我的博士日记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