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SOLIDWORKS 2026 藏大招!AI驱动设计仿真一体化“提速”

2小时前浏览9

导读:机械设计中,“设计 - 仿真 - 修改” 的循环曾是效率黑洞:工程师耗费数天完成模型,却因仿真参数设置失误重算多次;复杂产品的多物理场分析需等待数小时,创意迭代被拖慢节奏。
SolidWorks 2026 的 AI 升级彻底打破这一困局 —— 将人工智能植入 Simulation、Plastics、Flow Simulation 三大核心模块,让仿真从 “事后验证工具” 变为 “事前创新引擎”,实现 “设计即验证” 的秒级响应。
图片来自网络
为此,笔者在仿真秀官网独家制作精准投喂DeepSeek联合SolidWorks仿真自动化实战线上课程,希望能够帮助机械工程师提升AI设计仿真能力,详情见后文。
01    

结构仿真-AI参数错漏秒识别    

结构分析的准确性依赖严谨的参数设置,而 “垃圾进、垃圾出” 的行业痛点曾让工程师苦不堪言。SolidWorks 2026 的 AI 引擎通过智能校验与参数优化,将结构仿真的准备时间压缩 70%。
1、智能有效性检查:隐患提前 “亮红灯”
新版本的 AI 有效性检查模块堪称仿真 “前置哨兵”,能自动扫描模型的三大核心隐患:材料缺失时弹窗推荐适配材质(如为齿轮自动匹配 45 号钢参数);网格控制无效时一键生成优化方案;载荷施加不合理时给出行业标准参考。某风电设备企业测试显示,原本需 1 小时的模型校验,AI 仅用 8 分钟即可完成,且能识别出人工易忽略的 3 处边界条件错误,避免了后续 4 小时的无效计算。
2、动态载荷的 “AI 解译者”
针对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随机振动分析,AI 实现了关键数据的自动提取突破。在变速箱销钉连接仿真中,AI 能实时分解随机振动下的剪切力、轴向力、弯矩和扭矩数据,生成可视化力结果图谱。某汽车零部件厂商反馈,这一功能让传动轴疲劳寿命预测精度提升 40%,原本需 2 天的振动分析流程缩短至 3 小时。
3、远程质量的 “隐形建模师”
地震、冲击等场景的系统级仿真常因外部设备建模繁琐而效率低下。AI 驱动的远程质量功能允许工程师直接定义非模型化部件的惯性效应,无需绘制详细几何即可纳入响应谱分析。某建筑机械企业在挖掘机臂架仿真中,通过此功能省略了 12 个附属部件的建模,计算效率提升 60%,且分析误差控制在 2% 以内。
02    

注塑仿真-AI缺陷预判零试模    

注塑成型中,短射、困气等缺陷往往要通过多次试模才能解决,而 SolidWorks 2026 的 AI 技术让 “虚拟试模” 成为现实,将试模成本降低 50% 以上。
1、未填充区域的 “精准定位仪”
AI 驱动的 “未填充体积图” 功能彻底改变了短射问题的诊断逻辑:在充填分析中,AI 实时追踪熔料流动路径,用红色热力图标记未完全填充区域,并自动关联浇口位置给出优化建议。某家电企业在塑料外壳设计中,AI 仅用 15 分钟就定位出 3 处因浇口过远导致的短射隐患,而传统方法需通过 2 次物理试模(耗时 3 天)才能发现。
2、排气孔的 “智能规划师”
困气是导致塑料件烧焦、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而 AI 的边基气孔定义功能实现了排气系统的精准建模。工程师只需在模型边线上标记潜在排气位置,AI 就能模拟气体排放路径,预测困气聚集点并生成最优排气孔布局方案。深圳某电子企业测试显示,该功能使手机中框的表面缺陷率从 12% 降至 1.5%,单次试模成本节省 8 万元。
03    

流体仿真-AI微隙传热秒计算    

电子产品的散热设计常因微小间隙建模困难而精度不足,SolidWorks 2026 的 AI 技术攻克了这一行业难题,让热流体分析更高效、更精准。
1、薄槽填充的 “微观建模师”
针对 PCB 板导热垫、密封圈等极薄间隙(小于 0.1mm),AI 驱动的 “薄槽填充特征” 能自动识别间隙区域,用专用导热材料模型填充并生成适配网格。某芯片设计企业在 CPU 散热仿真中,通过此功能精准模拟了 0.05mm 导热垫的传热效果,热分析误差从传统方法的 15% 降至 3%,为散热器结构优化提供了可靠数据。
2、热状态的 “全局监控屏”
AI 升级后的 Component Explorer 模块成为系统热管理的 “智能仪表盘”,自动汇总所有组件的温度数据和热源分布,用颜色编码标记过热部件(超过 85℃自动标红)。某新能源企业在电池包热仿真中,AI 仅用 20 分钟就定位出 4 处散热死角,指导工程师优化风道设计,使电池最高温度降低 12℃,这一过程较传统分析缩短了 3 小时。
04    

AI 设计仿真无缝衔接    

SolidWorks 2026 的 AI 升级,正在重塑机械设计的底层逻辑:当结构仿真的参数错漏能被 AI 秒速识别,当注塑缺陷能被 AI 提前预判,当流体微隙能被 AI 精准建模,仿真不再是设计的 “绊脚石”,而是创新的 “催化剂”。这种从 “被动验证” 到 “主动赋能” 的转变,让工程师得以聚焦材料创新、结构优化等核心价值环节。在 AI 的加持下,“秒设计、快仿真、零试错” 的创新图景正在成为现实,而 SolidWorks 正引领机械制造行业迈入 “仿真驱动创新” 的新时代。
SolidWorks 2026 的 AI 创新绝非模块孤立升级,而是打通 “设计 - 仿真 - 制造” 全链路的系统性变革。
1、参数联动的 “自动同步器”
当工程师在 CAD 模块修改零件尺寸时,AI 能实时同步更新仿真参数:如将齿轮模数从 2mm 改为 2.5mm 后,Simulation 中的材料属性、载荷边界条件会自动适配调整,无需人工重新设置。某精密仪器企业反馈,这一功能让设计迭代周期缩短 40%,避免了 50% 的跨模块参数错配问题。

2、仿真结果自动提取技术

     
作为机械工程师,我每天都要与SolidWorks及SolidWorks Simulation打交道。最让我头疼的不是分析本身,而是分析完成后那些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直到我发现了DeepSeek结合SolidWorks API的解决方案,才真正从这些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我的仿真秀精准投喂DeepSeek联合SolidWorks仿真自动化实战课程中,我讲解如何利用DeepSeek+API实现SolidWorks Simulation模态仿真每阶频率数值的自动提取至TXT文档,请查看以下视频  
我的精准投喂DeepSeek联合SolidWorks仿真自动化实战课程,基于DeepSeek和API的思路,不仅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的工程问题分析中,而不是浪费在机械性的数据整理工作上。对于任何需要频繁重复的建模或仿真操作,这都是一项值得投入学习和应用的重要技能。    
15 讲系统内容,从仿真核心技能到 AI 辅助开发,手把手教你用 DeepSeek 打通 “设计 - 仿真 - 优化”。全流程:静应力 / 频率分析一键搞定,参数提取、代码生成 AI 代劳,让 “边设计、边验证” 从口号落地为日常。    
该课程是一门聚焦 SolidWorks Simulation 与 DeepSeek 人工智能结合的实战课程,内容涵盖 SolidWorks Simulation 零件 / 装配体静应力、频率分析的 “前处理 - 求解 - 后处理” 全流程,API 二次开发(从宏录制入门到自定义仿真工具),以及 DeepSeek 在仿真场景的实战应用(如生成代码、提取参数、搭建设计仿真计算器)。    

可回放,开具发票,奖学金、直播加餐

提供vip群答疑和模型下载

精准投喂DeepSeek联合SolidWorks仿真自动化实战


    
图片
扫码查看视频教程

以下是课程大纲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SolidWorks Simulation核心技能培训

1-1:分析流程:前处理、求解、后处理

1-2:零件与装配体的静应力分析

1-3:零件与装配体的频率分析

1-4:设计优化

第二部分:SolidWorks Simulation API培训

2-1: 宏基础与录制

2-2:SolidWorks Simulation API帮助文档案例解读

2.3:自动化建模与仿真设置

第三部分:AI辅助自定义开发宏-“投喂”DeepSeek高效编程

3-1:“投喂”前的准备

3-2:代码学习与生成

3-3:实战应用场景


来源:仿真秀App
VDI2230OpenFOAM振动疲劳二次开发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SolidWorks SimulationSolidWorks参数优化电机材料热设计控制人工智能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14
最近编辑:2小时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1338粉丝 22713文章 3984课程 23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