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这么多年,过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了然于心,于是想到写这个话题。自己算是对通信工程这个专业的特点非常清楚,因此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适合学习通信工程的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数学基础扎实;学习新知识较快,不惧怕变化;编程能力较强,喜欢软硬件知识;对通信感兴趣,勇于实践。通信工程专业自带"劝退"标签, 很大程度上来自课程难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 这些课程确实不好“啃”,但换个角来看,正是这种"高门槛"筛选出了真正适合的学生。
现在来解释这几个特点会给这个专业的学习带来哪些方面的具体优势。
核心应用场景:
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是理解通信中调制/解调的基石,数学弱的学生会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明显吃力。
编码理论:信道编码(如线性分组码、卷积码、Turbo码、LDPC码)依赖概率论和线性代数。
无线通信:多径信道等多种模型的分析涉及随机矩阵理论。
行业现实:
从4G到5G,核心网架构从"烟囱式"转向云原生,协议栈每年更新,不学就成陌生人。
学生若抗拒变化,会陷入"刚学会就过时"的困境,书本讲的基础理论可能在5G时代已经没有“踪影”。
技能矩阵:
| 层级 | 工具/语言 | 应用场景 |
|---|---|---|
动手能力差异:
被动学习者:仅满足于课本公式(如奈奎斯特准则),无法解释实际通信中为什么带宽≠速率。
主动实践者:通过实际采样数据来了解通信中的解调过程,不然连个滤波器都不会用。
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需同时考虑物理层(信道衰落)、网络层(路由优化)、应用层(QoS)的耦合关系。
行业项目节奏:设备商投标常需熬夜攻关,抗压能力差的学生易产生职业倦怠。技术升级导致产品升级,行业知识不断更新,不善于学习的学生很容易落伍!

举例说明,一起来看看电赛的题目。出题者不仅是考了专业知识,也是考了工科生的特点。


再看一个学校的实习题目,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看看下面的本科实习任务-语音无线通信系统。单单无线通信这几个字就比较难弄。
一、任务
研发一个语音无线通信系统,系统的功能框图如图所示。

系统功能框图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 声音保真度好,无明显失真;
2)无线收发距离大于10米,无线发射和接收技术和方式不限;
3)声音的采集、放大、滤波、和功放模块要求自己设计以及制做PCB板,其它可以购买成品模块,单片机不要使用开发板,可以使用最小系统板,A/D模块、D/A模块要求外置;
4)接收端支持语音存储及回放功能,有效的语音存储时间大于20s;
5)接收端具有键盘和显示设备,键盘控制工作模式(直通模式、存储模式、回放模式),显示器件可以显示当前模式、已存储容量、剩余容量等信息。
2.发挥部分
在保证语音质量的前提下:
1)增大传输距离至20米;
2)减少系统噪声电平,增加自动音量控制功能;
3)语音存储时间增加至50s以上。
三、评分标准

备注:验收环节分三步:
二、PCB验收环节
三、硬件成品验收环节,需要学生介绍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
比赛的难度这么高,这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样的题目非常的好,为电赛举办者点赞。但是学生完成的过程是不是真如电赛出题者当初设想的那样,通过前期的准备,慢慢的去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很多学校可能是通过依葫芦画瓢的方式,让老师先做好,然后学生直接模仿来完成比赛,这样的培养模式其实不大好,太功利了,也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
研究生的学习内容能不能下发到本科去?可以的,学有余力的学生一定可以提前学。语音编码的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因为题目里面提及了语音保真度!用什么调制方式呢?PSK还是FSK,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定。
大学毕业设计一席谈v2之四十二 PCM量化编码和增量调制编码仿真(1)
大学毕业设计一席谈v2之四十二 PCM量化编码和增量调制编码仿真(2)

再看看一位通信行业资深工程师的感受,过来人的工作经验就是财富。看你如何理解和转换?
“其实不管是做算法也好,还是做其他工作也好,最关键的是要保持自己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能为组织带来什么价值,我的收入能否匹配这个价值。在工作中,提供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自己的领导力,带领团体为公司创造价值。最好将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匹配的上,如果工作取得了成绩而带来了成功感觉也能逐渐将工作发展为自己的兴趣。要思考个人和公司的双赢,尽量做了工作也要能提高自己。把会做的工作做好的同时也做高效,这样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能从系统层面思考局部的问题。另外,职场也是江湖,古今中外,概不例外,注意培养自己的职场情商和领导力能助你走得更高更远。”
本人建议:研究生阶段要学习实用知识,工程师一定是要经过实践才能成长。工科生的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否则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