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超强台风 “桦加沙” 来袭:CAE 助力玻璃加固方案科学验证与实用建议

7小时前浏览4
随着超强台风 “桦加沙” 登陆的预警信号拉响,各地均进入紧急防范状态。  
   
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玻璃已成为建筑外立面与室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落地窗到阳台玻璃门,从飘窗到玻璃幕墙,其通透美观的特性虽提升了居住舒适度,却也暗藏安全隐患。相较于钢筋混凝土墙体,玻璃的力学强度显著更低,在 17 级台风(风速 56.1-61.2m/s)的冲击下,普通玻璃易出现破碎、脱落,不仅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威胁人员安全。  
   
 

何科学加强玻璃的抗台风能力?网上流传着粘贴胶带、加装木板、安装防护栏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案的有效性缺乏定量验证。为此,笔者通过 CAE仿真分析,以 1000mm×1000mm 的玻璃尺寸为研究对象,开展多方案验证,试图从力学原理层面找到更可靠的加固思路,同时兼顾理论与实际应用场景。

 

一、台风下玻璃受力的复杂性

在台风防护的 CAE 分析中,最初的思路是模拟玻璃的实际受力场景:将玻璃四周约束(模拟窗框对玻璃的固定作用),在玻璃表面施加均匀压力载荷(模拟台风对玻璃的静压作用,17级台风,风速为56.1-61.2米/秒)。这一方案看似贴合实际,却存在关键缺陷 ——风向的不确定性导致压力分布难以精准定义

台风并非单一方向的稳定气流,而是伴随旋转、脉动的复杂流场,玻璃表面的压力可能呈现 “局部集中” 或 “非对称分布”:例如迎风面的压力峰值可能出现在玻璃中心,而侧风面则可能存在负压吸力。若仅按均匀压力计算,易低估局部应力,导致加固方案的安全性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转向约束模态分析。模态分析的核心是探究结构在无外载荷作用下的固有振动特性,其结果能直接反映结构的刚度分布 —— 这为玻璃加固方案的有效性验证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模态分析是研究振动系统动力特性的重要方法,模态频率是系统在特定振型下的振动频率。以下是常见的模态分析公式及其应用场景。

对于单自由度体系,模态频率的计算公式为:

f = 1 / (2π) * √(k / m)

其中:

  • f 是模态频率;
  • k 是系统的刚度;
  • m 是质点的质量。

     

OptiStruct-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从公式可见,固有频率 f 与刚度矩阵 [K] 呈正相关—— 即结构的固有频率越高,其刚度越大,抵抗形变的能力越强。这一理论为玻璃加固提供了关键判断标准:若某种加固方案能提高玻璃的固有频率,说明其有效提升了玻璃的刚度,进而能更好地抵抗台风载荷。

三、从尺寸到形貌,寻找最优加固方案

基于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笔者使用 Optistruct,以 “提升 1000mm×1000mm 玻璃的固有频率” 为目标,开展了两类优化分析,并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建模流程不在赘述,即创建1000*1000曲面,再划分网格,创建玻璃材料,以及pshell属性并创建约束模态工况。

(一)尺寸优化:调整玻璃厚度与加固件参数

玻璃的尺寸优化的核心是以每个单元厚度作为优化变量,详细教程请搜索关键字“尺寸优化”,或点击超链接查看教程optistruct尺寸优化教程合集。

优化完成后可通过载入计算文件夹内的*comp.tcl文件对模型按照指定厚度分组,如上图所示。

也可以载入*elem.tcl脚本,修改单元厚度,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尺寸优化的区域是对四周以及中心进行厚度修改,但考虑到各个区域是离散的,不合理,遂切换形貌优化方式。

(二)形貌优化:优化加固结构的几何形态

形貌优化则聚焦于 “如何让加固件的几何形态更合理”—— 例如在表面添加加强筋时,筋的走向、弯曲弧度、高度等参数,均会影响应力分布与刚度,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对玻璃进行修改,但是形貌优化能明确给出我们应该加强的区域。形貌优化拓扑与形貌的组合优化

创建形貌优化设计变量,最小尺寸90,拔模角度50,高度15,单向起筋,并设置三平面对称。

创建优化响应,由于是约束模态,故提取模态index为1。

定义优化目标,以模态频率最大化为目标。

查看优化前一阶模态频率振型

查看经过优化后的一阶模态频率振型
查看优化迭代动图
最终通过oss mooth功能对优化结果进行解读,就得到下图的结构造型,即在下方突出位置加强能有效增加模态频率。

四、理论与实际的平衡

尽管 CAE 分析得出了加固方案,但在实际台风防范中,还需考虑经济性、安装便捷性与日常实用性—— 上面的优化结果毫无落地的可能性。


结合仿真结果与实际场景,笔者推荐以下更具可操作性的加固方式,仅供参考。

(一)优先选择高抗风压玻璃:从源头提升强度

若条件允许,将普通玻璃更换为8mm 及以上钢化玻璃(一阶固有频率约 38Hz)或双层中空钢化玻璃(6+12A+6mm)(一阶固有频率约 45Hz)。这类玻璃的抗风压性能已达到 GB/T 19201-2006 中的 C3 级及以上,能直接抵御 17 级台风的静压载荷(1.9-2.2kPa),且日常使用中无需额外加装结构件。

(二)临时加固:低成本、易操作的应急方案

对于无法更换玻璃的情况,可采用以下临时加固措施:

  1. 粘贴防爆膜:选择厚度≥7mil 的防爆膜,按 “米字形” 或 “井字形” 粘贴(避免满贴导致玻璃散热不畅)。防爆膜不仅能提升玻璃的整体性,还能在玻璃破碎时防止碎片飞溅;

  2. 加装木板 / 铝合金挡板:在玻璃外侧加装厚度≥15mm 的实木木板或薄铝合金板,用膨胀螺丝固定在窗框上(注意预留 1-2mm 的间隙,避免台风中木板与玻璃碰撞)。该方案能直接阻挡气流冲击,降低玻璃表面的压力载荷;

  3. 胶带加固:若仅能获取普通透明胶带,可按 “横向 + 纵向” 间隔 100mm 的方式粘贴,形成网格状。虽无法显著提升刚度,但能在玻璃破碎时减少碎片扩散范围(注:此方案仅适用于短期应急,不可替代防爆膜或木板)。

五、结语

超强台风 “桦加沙” 的登陆,再次提醒我们居住安全的重要性。玻璃作为建筑的 “薄弱环节”,其加固不能仅依赖经验,更需结合科学的力学分析 ——CAE 模态分析为我们提供了 “从刚度本质提升防护能力” 的思路,而实际方案的选择则需兼顾理论有效性与生活实用性。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台风来临前的 “提前检查” 同样关键:检查窗框是否松动、密封胶是否老化、玻璃是否存在崩边或划痕(这些缺陷会降低玻璃的固有频率,增加破碎风险)。只有将科学分析与细致防范结合,才能在台风中筑牢居住安全的 “第一道防线”。

来源:TodayCAEer
OptiStructHyperMesh振动碰撞拓扑优化航空汽车建筑风能理论材料控制曲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29
最近编辑:7小时前
TodayCAEer
本科 签名征集中
获赞 49粉丝 150文章 471课程 2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