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行原理来看,航空发动机依靠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驱动发动机运转产生推力。可以说,燃烧过程是发动机产生动力的根源,其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表现。例如,在 F-22 战机装备的 F119 发动机中,通过优化燃烧过程,使得燃油消耗率降低了 18%,极大地提升了战机的航程。然而,在追求更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征程中,燃烧科学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例如,在高空等极端环境下,空气稀薄、气压低、温度低,这给航空发动机的点火和稳定燃烧带来极大困难。以民用客机发动机为例,在 10000 米高空巡航时,气压仅为海平面的 26% 左右,温度低至 -50℃以下,一旦发动机在高空熄火,重新点火的过程充满风险,严重危及飞行安全。此外,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苛,“高效、稳定、低污染排放” 已成为航空动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技术门槛性要求。传统的燃烧方式在满足环保标准方面遭遇瓶颈,例如传统燃烧室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较高,亟待通过燃烧科学的创新研究来突破。
近年来,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发动机燃烧科学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对航空发动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燃烧技术和概念不断涌现,如超燃冲压、脉冲爆震等新型燃烧方式,为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美国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 X-43A 飞行器使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在飞行试验中达到了马赫数 9.6 的高速,这种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燃料在超声速气流中燃烧,极大地提升了飞行器的速度和效率。
另一方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燃烧科学与材料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借助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和测量手段,能够更深入地探究燃烧过程中的复杂物理化学现象,为燃烧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可以精确分析燃烧室内的气流流动、温度分布等情况,为燃烧室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