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数据分析与AI丨PLC 开发效率革命:AI 多智能体加速 ST 语言开发

11天前浏览23


传统 ST 开发:人工硬扛的“三重困境”


  • 效率低:20 个 IO 点逻辑代码,资深工程师要写 2-3 天,调试还需 1-2 天;

  • 错误率高:少一个分号或写错逻辑运算符,就可能导致停机甚至安全隐患;

  • 协作难:工艺工程师懂工艺不懂 ST,PLC 工程师懂 ST 但常误解工艺意图,沟通往往反复三四轮。



AI 多智能体方案:全流程自动化


为破解困境,我们在 Altair AI Studio 中构建了一个多智能体开发流程,把 ST 开发拆解成 5 个阶段:


  1. 问题输入:工艺工程师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

  2. Prompt 解析:需求被结构化成变量、逻辑条件和约束;

  3. LLM 生成代码:大模型(如 Qwen、DeepSeek)自动输出符合 IEC 61131-3 标准的 ST 程序;

  4. LLM 验证代码:这是关键环节!验证代理对生成的 ST 代码做双重检查:

  • 语法验证:变量是否定义、逻辑是否完整;

  • 规范验证:是否符合 IEC 61131-3 标准、变量命名是否清晰;

  • 逻辑验证:对常见场景(急停、延时)进行虚拟测试。(为什么要有这一步?因为 ST 是“硬件直连语言”,语法/逻辑错误可能直接导致生产停机。验证环节能在上线前捕捉风险,把返工成本降到最低。)

 
  1. 返回 ST 代码:输出可直接运行的代码,并附带详细注释。

 



部署于 AI Hub:从流程到 API


构建完成后,整个流程可以一键部署到 AI Hub。


  • 工程师只需调用一个 API,把自然语言需求传进去;

  • 背后自动走完 解析 → 生成 → 验证 → 输出;

  • 返回结果就是可直接落地的 ST 代码。


这意味着:不再需要逐行编码,也不必反复调试,工程师可以把时间放在工艺设计和项目交付上。

 



总结


基于 AI Studio + AI Hub 的多智能体 ST 开发方案,实现了从“人工硬扛”到“AI 全流程”的升级。尤其是代码验证环节,让生成代码可控、可靠,避免了生产停机风险。最终,通过 AI Hub 部署为 API,企业可以把这一能力嵌入到日常开发流程,实现更快的交付、更低的调试成本、更高的生产稳定性  


来源:Altair澳汰尔
HPC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控制人工智能PLCAltai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8
最近编辑:11天前
Altair澳汰尔
澳汰尔工程软件(上海)有限公司
获赞 185粉丝 638文章 863课程 19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