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研发降本思维模型 | 结构化思维,让研发降本有结构有框架

12小时前浏览1

结构化思维,助工程师提升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搭建知识体系,助力工程师研发降本时能够体系化的产出降本方案!

产品结构设计工程师的核心职责是产品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 与 “结构化思维” 虽共享 “结构” 二字,但若深入观察便会发现:不少工程师 —— 即便资历深厚、精通 “结构设计”—— 却对 “结构化思维” 知之甚少。

这种认知缺口,常常将工程师拖入诸多困境:

  • 明明勤恳付出、业绩斐然,撰写的年终总结却难以凸显核心价值,最终错失升职加薪的机会;

  • 历经多年沉淀,自我感觉技术已达新高度,可一旦需要向老板、同事或客户展现成果时,却不知如何清晰传递价值,只能眼睁睁看着技术不如自己的同事获得晋升,自己却始终停步不前;

  • 推进研发降本时,往往缺乏章法、东拼西凑,看似忙碌却找不到突破口 —— 因无法从全局视角系统拆解问题,即便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也难以形成有效的降本方案。


显然,结构化思维的缺失,正严重阻碍工程师的自我成长与职业生涯发展。

如何打破这一困局?唯一的出路是通过刻意练习培养结构化思维。它能帮助我们:精准清晰地进行口头与文字表达、建立系统化的问题解决能力、构建体系化的知识框架。
尤其在研发降本领域,结构化思维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1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1.1 结构化思维的概念

结构化思维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

结构化思维从整体思考到局部,是一种层级分明的思考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借用一些思维框架来辅助思考,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处理,从而扩大思维的层次,更全面地思考。

没有结构化的思维是零散混乱、无条理的想法集 合,而结构化思维是一个有条理、有层次,脉络清晰的思考路径。

   

1.2 结构化思维的实例(非工程领域)

4P营销理论理论是营销领域的结构化思维体现。

4P营销理论被归结为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产品 ( Product )、价格( Price )、促销( Promotion)、渠道(Place ),由于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简称为“4P’s”。

   


如果我们不具备结构化思维,我们在寻找小米小米手机短短几年之内就步入手机厂商世界排名前列的原因时,我们可能会单纯认为雷军很善于利用风口,那么很难多角度、系统化全局化的去寻找原因。


4P营销理论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从产品 ( Product )、价格( Price )、促销( Promotion)、渠道(Place )四个维度去分析,小米手机畅销的原因就一目了然。


1.3 工程领域的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对工程师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我们经常在工作中使用一些结构化思维的成果而不自知。

例如自顶向下设计、人机料法测环、5S、PDCA等就是结构化思维的一种体现

1)自顶向下设计

工程师在使用CREO绘图时,对于外壳复杂、曲面化的产品,我们常常利用骨架模型,采用自顶向下的绘图方式,把一个产品分拆成多个零部件的,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体现。

如果不采用自顶向下,我们需要先绘制一个一个的零件,采用堆积木的方式再装配成一个一个部件,再装配成成品,那么,我们的绘图工作量就会大得多,修改也极度不方便。

   
   


2)机料法环测

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质量波动,我们会通过人、机、料、法、测和环等6个因素寻找质量波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找到解决方案:

a) 人(Man/Manpower):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如果不通过人机料法环测的方法,进行结构化思维,那么我们在寻找根本原因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没有方向,只能凭经验拼运气去解决问题。

1.4 结构化思维的三大要素

结构化思维的三大要素: 

主题鲜明:有清晰的中心思想 

归类分组:同类信息归为一组(MECE分析法: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逻辑递进:纵向层次有逻辑关系,横向层次有递进关系


1)主题鲜明,要有清晰的中心思想

先看下面这段话,这是你给老板汇报塑胶支柱破裂缺陷问题的解决思路。

我先让实验室测试了材料有没有降解;然后去螺丝支柱的内径和外径,检查尺寸是不是在公差之内,然后还需要看看螺丝支柱的使用环境,有没有其它化学物质造成破裂。对了,测量支柱尺寸时,每一穴都需要去测试。我还要去看看熔接痕的位置,让供应商提供成型参数,是不是调整了成型参数。      

这种表达方式没有框架结构,没有条理,老板听了后一条,有可能前面一条就忘了。听到最后估计会一脸茫然:你到底要准备怎么做?


如果你换一种表达方式:

对于支柱破裂问题,我准备从材料、支柱尺寸、使用环境和注塑成型参数四个方面上进行解决:

从材料上,。。。

从使用环境上,。。。

从支柱尺寸上,。。。

从成型参数上,。。。

这样是不是更清楚了,首先第一句话从表面了主题,老板一听就知道工程师的大致方向,逻辑性和思路比较好。


2)归类分组,同类信息归为一组

归类分组需要符合三个原则

  • 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总结

  •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每个层次的思想相互独立,完全穷(MECE原则)

上文中,我就把解决思路从四个方向进行了分组。

在DFX中,所有信息就被分为以下五组。


当然,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各种分类有可能互相关联,有可能很难满足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我觉得这里不必太死板。


3)逻辑递进,纵向层次有逻辑关系,横向层次有递进关系。

纵向关系的逻辑关系是指上一层次的主题是下一层次的概括,下一层次的内容可以证明上一次的主题。

例如,本文的主题是“结构化思维,助工程师提升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搭建知识体系”。

那么本文的具体内容,就需要支撑和证明结构化思维时如何帮助升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搭建知识体系

横向关系时指统一结构层次之间的内容需要具有递进逻辑关系。常见的有三种逻辑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重要性程度顺序。 


   


   

   
 2 
   

为什么要用结构化思维    


   

为什么你必须具备结构化思维? 

这是因为人善于记住结构化的东西,而对于零散的知识,就很难记住。

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规律:

  • 第一,不能一次太多,太多信息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负荷过大

  • 第二,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例如,人一次一般只能记住5到7个知识点,无论是在接收别人的口头表达时、还是看文章看资料。 

这就是为什么你经常说话说了一大堆内容,结果对方还来一句:你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于产品设计来说,结构化思维也有助于你去理解和学习知识。 

例如,下面是你做完一个项目之后,总结起来的知识点:

1)在钣金设计时,拉钉孔的位置至少要远离折边XXmm距离,以保证保证拉钉枪工作时不与折边干涉;

2)零件如果通过两个螺丝孔固定,螺丝孔需要设计得不对称,否则会装反;

3)塑胶件加强筋的壁厚不能太厚,否则外观面会缩水;

4)密封圈防水设计时,密封圈的压缩量至少应当保证XX%以上;

5)钣金件设计时,需要把钣金件展开,确保钣金件排样的材料利用率;

。。。。。。


如果以上的知识点,只有几条,你可能记得住。

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和不断地自我学习,知识点会原来越多,甚至会超过几百条几千条。

你再要记住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就比较难了。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通过结构化的思维,把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一个大的分类下面有几个小的分类,小的分类里面有更小的分类。

如图展示了塑胶件DFM的结构化思维。通过结构化思维,你就更容易去理解和学习塑胶件DFM众多知识点。 

   
   
   




   

   
 3
   

什么地方用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在构建知识体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表达能力(口头表达、文字表达)等多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关于提高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两点,网络上或者书籍上已经又很多专家在分享这两点,本文就不再重复。    
本文将关注利用结构化思维搭建知识体系。    
利用结构化思维搭建知识体系,主要分为自下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    
两种方式并不分好坏之分。在实际应用时,我建议两种方式同时采用。    

   
1)自下而上搭建知识体系    
自下而上搭建知识体系是先有各个知识点,然后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搭建成最终的知识体系。    
在没有结构化思维时,我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搭建知识体系。    

在我最初工作的几年,我主要依靠勤奋和努力,每个项目做完,就认认真真、一条一条的做笔记,记录经验和教训。

几个项目下来,自己的知识也像对积木一样,慢慢的越堆越高。

但是,堆得再高,也是杂乱无章。

下次碰到老问题,我可以顺利解决。

然而碰到新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

因为我所关注的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不成系统和体系。

后来,在前人的基础上,基于DFX的理念,我慢慢地构建了自己对于产品结构设计的知识框架,并搭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DFM、DFA和DFC的知识体系。


2)自搭建知识体系

自上而下搭建知识体系是先有框架,然后再往框架里添加知识点。

例如,你打算去学习一门新的工艺,按照你对众多工艺学习经验,你会首先搭建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按照框架中的知识点,一步一步的通过搜索、看书和实践等方式,往里面添加内容,最终形成自己对一门新工艺的理解。

   


又如,在解决塑胶件注塑成型缺陷时,你可以通过如下的知识体系去解决。

   





   

   
 4    

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    


   

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 掌握更多的模型和框架结构
  • 刻意练习

   
4.1 掌握更多的模型和框架结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尽力去学习别人已经成熟应用的模型和框架结构。
   
以下是我在写文章时常用的两个模型。    
1)SCQA    

SCQA模型是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适用于文章的序言。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就是:

得了灰指甲——陈述背景S

一个传染俩——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冲突C

问我怎么办?——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疑惑Q

马上用亮甲!——给出解决方案A,这是文案要表达的重点


本文开头的序言就是(SCQA的简化):

工程师懂结构,但不懂结构化思维——陈述背景S


工程师碰到困境和窘境---发生了冲突C

如何从困境和窘境中跳出?---提出疑惑Q

怎么解决---学习结构化思维 A


   
2)5W2H    
5W2H 法又称为七何分析法,是一个非常简单又实用的工具,它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 WHY——为什么要做?可不可以不做?有没有替代方案?

  • WHO——谁?由谁来做?对谁做?

  • WHEN——何时?什么时间做?什么时机最适宜?

  • WHERE——何处?在哪里做?

  •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是什么?

  •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本文的主要写作思路大致就是按照5W2H 来写作的。

   


3)三维降本
   

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这同样是一个结构化的框架结构。

当需要降本时,你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使用三种思维模型、运用十大降本方法,套路化体系化的去产生降本方案。

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依靠头脑风暴、依靠拍脑袋、依靠经验和知识去降本。

       

研发降本方法论--结构化思维


4.1 刻意练习

当你学习了结构化思维的理论知识之后,剩下的就是刻意练习。

如果没有刻意练习,本文即使看N+1遍,也是白看。

你在给老板口头汇报时、写PPT时、写文章时、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时、在构建产品设计知识体系时、在研发降本时,都可以进行刻意练习。

本文的写作就是针对结构化思维的刻意练习。


   


   
     
最后的话    

   
如果你已领略 CREO 中 “自顶向下结构化绘图” 的精妙,就更应将这种结构化思维延伸拓展 —— 应用到表达沟通、问题解决与知识体系构建中。    
结构化思维,绝非工程师的附加技能,而是必须掌握的核心思维模型。    
尤其在研发降本工作中,它更是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重中之重。    

唯有将结构化思维融入职业能力,“结构工程师” 这一称谓才算真正名副其实。      


来源:降本设计

化学Creo理论材料机器人物流钣金曲面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9
最近编辑:12小时前
钟元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7粉丝 50文章 3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打破偏见:非标产品,降本可以很轻松

做非标的你,是不是一听到降本就头大?心里多半在犯嘀咕: 批量小得可怜,一年就做几台,想用上低成本工艺都难,怎么降? 全按客户需求定制,参数全由对方说了算,哪有降本空间? 零件复杂得要命,定制采购难、供应商不配合,降本根本无从下手!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要告诉你一个可能颠覆你认知的结论:非标产品降本很轻松,难度远远低于大批量标准化产品。 这不是空谈--我们30+非标产品的降本实践,早已印证了这一点。过去十几年,我们服务过物流装备、陶瓷装备等各类非标产品,也经手过微波炉、冰箱等标准化产品的降本。我们发现一个规律:给标准化产品降3%-5%,往往要把三维降本的十个方法全用上,抠遍每个细节;但非标产品呢?用好其中三个方法(减法原则、功能搜索、跨业对标),往往就能实现10%、20%的降本突破。你可能会拍着桌子反驳:“定制化、小批量、零件复杂的非标业务,凭什么比标准化产品还好降本?”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或者公司的非标产品正急需降本,一定要锁定 8 月 13 日(下周三)20:00-21:30「降本设计」公众 号的直播。直播里,我会从你非标产品典型特点切入,拆解成本黑洞和降本现状,并推导出非标产品的三维降本策略;最后会用你隔壁同行的真实案例证明:当你觉得非标产品无法降本时,掌握三维降本方法论的企业早已在定制化土壤里挖出了利润金矿。 来源:降本设计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