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穿越财报迷雾,中国锂电正在走出全面衰退!

4天前浏览8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图片


我们分析100多家锂电上市企业发现,中国锂电产业似乎正在走出衰退周期。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25年上半年100多家中国锂电上市公司 “锂电业务收入” 合计约为5379.95亿元,同比增长了14.95%,增速较24年同期(同比下降了20.21%)增长了35.16个百分点。


具体到15个锂电细分产业链,上半年12个细分产业营收实现正增长(24年同期只有两个细分产业链实现正增长),其中10个细分产业营收增幅在10%以上,增长最快的3个细分产业依次为钴镍(增长67.88%)、锂电铜/铝箔(增长37.22%)、负极材料(增长31.64%)

图片

但是,伴随市场激烈竞争与博弈,目前在盈利层面还没有看到复苏迹象。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上半年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约为18.24%,同比下降1.22%。其中,锂资源、锂电隔膜、三元前驱体、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系统、储能逆变器、锂电池设备等8个细分产业出现下降。


不同细分产业间,盈利分化现象已是极为严重,比如盈利最强的锂电池设备产业盈利能力(毛利率)近乎是锂电铜/铝箔产业的3.48倍。

图片

纵观十几年锂电产业发展史,其已经历过多轮产业周期的洗礼,每一轮周期的调整几乎都是由供需关系剧烈变化所导致的,即一旦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价格一定会在现实中快速反应,这就是周期的力量。


整体来看,当前锂电产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根据SMM统计,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产能达4315GWH,而EVTank统计数据则显示,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1545GWH,锂电池产能利用率仅达36%。


进入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能进一步增长至5732GWH,产能增速达33%,EVTank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可以看出2025年产量增速不及产能增速,同时当下的产能足以满足至2030年的产量需求,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从价格变化看,从2023年碳酸锂价格高位回落之后,锂电池价格在成本下降以及供需过剩的压力下,锂电池价格也持续回落,进入2025年锂电池价格战仍未止住,截止7月25日,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储能型磷酸铁锂价格、523三元电芯价格分别为0.323元/Wh、0.3元/Wh、0.384元/Wh,相较于2023年初跌幅分别达67%、68%、64%;动力型磷酸铁锂成本、523三元电芯成本分别为0.35元/Wh、0.48元/Wh,成本相较于2023年初跌幅分别达56%、50%。可以看出锂电池成本降幅不及价格降幅,锂电池行业通过扩大产能规模来进行无序价格竞争,已经让当下锂电池价格低于成本。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附录:各细分产业链销售收入及毛利率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材料储能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9
最近编辑:4天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8粉丝 218文章 255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锂电池前段工艺优化!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 锂电池前段工艺(匀浆、涂布、辊压、分切)是决定电池性能(容量、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和安全(避免热失控、短路等)的核心环节,各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关联如下:一、匀浆工艺匀浆是将活性物质(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导电剂(如炭黑、碳纳米管)、粘结剂(如 PVDF、SBR)与溶剂(如 NMP、水)混合,形成均匀分散的浆料,目的是保证极片各组分分布一致,为后续工艺奠定基础。1. 影响因素物料配比:活性物质占比过高(如>95%):导电剂或粘结剂不足,导致极片导电性差或涂层易脱落;占比过低则容量不足。导电剂种类 / 用量:如炭黑过量会降低活性物质占比,不足则电子传导受阻;碳纳米管分散不良会导致导电网络断裂。粘结剂用量:过少则涂层与集流体附着力差(易掉粉);过多则增加内阻(粘结剂不导电)。搅拌参数:转速 / 时间:转速不足或时间过短,浆料分散不均(存在团聚颗粒);转速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粘结剂分子链断裂(如 PVDF 降解),失去粘性。温度:搅拌过程中摩擦生热,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溶剂挥发过快(如 NMP 沸点约 202℃,高温易挥发),或粘结剂提前固化。浆料特性:固含量:过高(如>70%)则浆料粘稠,涂布时流平性差;过低(如<50%)则干燥后涂层易开裂,且溶剂消耗大。粘度 / 触变性:粘度不稳定会导致涂布厚度波动;触变性差(静置后粘度变化大)会导致浆料输送不均。2. 对性能和安全的影响性能:分散不均会导致极片局部导电 / 粘结剂分布差异,充放电时电流分布不均,循环过程中局部过度反应(如局部锂枝晶生长),引发容量衰减加快、倍率性能下降。粘结剂不足会导致极片在循环中掉粉,内阻激增,循环寿命缩短。安全:浆料中若混入金属杂质(如搅拌设备磨损的铁屑),会在后续工艺中形成 “微短路点”,导致自放电增大,甚至引发局部过热。溶剂残留(如 NMP 未充分分散)可能在电池密封后挥发,导致内部压力升高,存在鼓包或爆炸风险。3. 注意事项物料预处理:活性物质需干燥除水(水分会与电解液反应生成 HF,腐蚀极片),导电剂需预分散(避免团聚)。设备清洁:搅拌罐、管道需彻底清洗(避免残留前批次物料污染),尤其是不同体系(如三元 vs 磷酸铁锂)切换时。粘度监控:实时检测浆料粘度,确保批次一致性(如通过旋转粘度计在线监测)。二、涂布工艺涂布是将匀浆后的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铜箔 / 铝箔)上,形成连续涂层,目的是保证极片面密度、厚度的均匀性,确保充放电时电流分布一致。1. 影响因素涂布参数:面密度:过高(如超过设计值 10%)会导致极片过厚,卷绕 / 叠片时对齐不良,充放电时边缘锂枝晶生长风险增加;过低则容量不足。涂布速度:过快会导致浆料流平时间不足,涂层出现条纹 / 气泡;过慢则降低生产效率,且干燥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粘结剂迁移。涂布均匀性:横向(幅宽方向)或纵向(长度方向)厚度差过大(如>5%),会导致局部电流密度不均。干燥工艺:干燥温度:过高(如>150℃)会导致表面溶剂快速挥发,形成 “结壳”,内部溶剂无法排出(产生气泡),且粘结剂可能迁移到表面(降低导电性);过低则干燥不彻底,残留溶剂(后续工艺中挥发导致涂层开裂)。干燥风速:风速不均会导致局部干燥速度差异,引发涂层收缩不一致(产生褶皱)。2. 对性能和安全的影响性能:均匀性差会导致循环过程中局部过度充放电(如厚处反应不充分,薄处过度脱锂),容量衰减加快,倍率性能下降(内阻波动大)。残留溶剂会与电解液反应生成气体,导致电池鼓包,循环寿命缩短。安全:涂层气泡 / 褶皱会导致极片局部厚度异常,充放电时该区域易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引发短路;边缘涂层过厚可能导致极片超出隔膜保护范围(边缘短路)。3. 注意事项集流体预处理:确保铜箔 / 铝箔表面清洁(无油污、氧化层),否则涂层附着力差(易掉粉);需进行表面粗化(如电晕处理)增强附着力。模头控制:涂布模头间隙需精确调节(误差<1μm),避免因模头磨损导致涂层厚度偏差。在线检测:通过激光测厚仪实时监控涂层厚度,及时调整涂布参数。三、辊压工艺辊压是通过压辊将干燥后的极片压实,提高活性物质堆积密度(压实密度),目的是提升能量密度,降低内阻。1. 影响因素辊压参数:压实密度:过低(如低于设计值 5%)会导致活性物质间接触不良,内阻增大;过高(如超过材料临界值)会破坏活性物质结构(如三元材料颗粒破碎、磷酸铁锂晶格坍塌),导致容量下降。辊压压力:过大可能导致集流体(铜箔 / 铝箔)拉伸变形(厚度不均),甚至断裂;过小则压实不足。辊压速度:过快会导致极片受力不均,压实密度波动;过慢则降低效率,且极片可能因长时间受力导致过度延展(尺寸超差)。2. 对性能和安全的影响性能:压实密度不足会导致活性物质间孔隙率过高,电解液浸润充分但内阻大(倍率性能差);过高则孔隙率过低,电解液难以渗透(锂离子扩散受阻,高倍率充放电能力下降)。压实不均会导致局部内阻差异,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不一致,整体寿命缩短。安全:过度辊压导致集流体损伤(如铝箔断裂),可能引发涂层脱落,形成 “游离颗粒”,刺穿隔膜导致短路;压实不足则涂层易掉粉(同样可能引发短路)。3. 注意事项辊压前检测:确保极片无掉粉、褶皱(否则辊压时会压入杂质或形成破损)。辊压精度控制:压辊平行度误差需<0.01mm(避免单边过压),并实时监测极片厚度(通过测厚仪反馈调节压力)。区分材料特性:不同活性物质的最佳压实密度不同(如三元材料约 3.5-4.0g/cm³,磷酸铁锂约 2.2-2.6g/cm³),需针对性调整压力。四、分切工艺分切是将宽幅极片切成设计宽度的窄极片,目的是保证极片边缘平整,避免毛刺刺穿隔膜,确保后续组装的安全性。1. 影响因素分切参数:切刀精度:刀片锋利度不足或间隙过大(如>0.1mm),会导致边缘产生毛刺(长度>5μm 即可能刺穿隔膜)、卷边(边缘厚度增加,对齐不良)。分切速度:过快会导致刀片与极片摩擦加剧,产生高温(软化涂层,导致掉粉)和更多毛刺;过慢则降低效率。分切张力:过大导致极片拉伸(尺寸超差),过小则极片跑偏(宽度偏差>0.5mm,组装时边缘对齐不良)。2. 对性能和安全的影响性能:宽度偏差过大会导致卷绕 / 叠片时极片超出隔膜范围(边缘暴露),充放电时边缘锂枝晶生长,引发容量衰减。安全:毛刺是最主要的安全隐患:长度>隔膜厚度(如>12μm)的毛刺会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内部短路),引发局部热失控;掉粉(分切时涂层脱落)会在电池内部形成 “导电桥”,同样可能引发短路。3. 注意事项刀片维护:定期打磨 / 更换刀片(如每切割 5000 米检查一次),确保锋利度;调整刀片间隙(根据极片总厚度,通常为厚度的 10-20%)。毛刺检测:通过光学检测仪(精度>1μm)实时监控边缘毛刺,超标极片需剔除(避免流入下工序)。张力控制:根据极片厚度 / 材质调整张力(如铝箔极片张力略大于铜箔,避免拉伸变形)。总结前段工艺的核心是 “均匀性” 和 “一致性”:匀浆保证组分均匀,涂布保证面密度 / 厚度均匀,辊压保证压实密度均匀,分切保证边缘和尺寸均匀。任何环节的偏差都会导致电池性能衰减加速,甚至引发短路、热失控等安全问题。生产中需通过高精度设备、实时检测和针对性参数优化,确保各工艺稳定性。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