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低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无人机作为核心运载工具,其性能优化成为提升行业效率与安全性的关键。翼型作为无人机产生升力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无人机的飞行效率、续航能力与操控稳定性。传统翼型设计依赖经验迭代与大量物理试验,存在周期长、成本高、优化维度有限等问题。而人工智能(AI)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深度融合,为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开辟了全新路径,通过数据驱动与流体仿真的协同,实现了翼型性能的精准提升与设计流程的高效革新。
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报告
就在前不久,仿真秀专栏作者【无人机工坊】经过近 180 天的精心打磨,终于完成了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报告的整理工作。此前,我邀请他来 “低空经济设计仿真专题月” 做线上分享。遗憾的是,由于工作事务较为繁忙,原定的线上直播不得不多次延期,这让我们深感遗憾,也对一直关注此事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直播时间现已确定!9月7日20时(周日),无人机工仿老师将受邀在仿真秀主办的 “低空经济设计仿真 主题月” 第五期讲座中,带来题为《人工智能 AI+CFD 在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应用》线上报告。详细信息请见下文。
翼型参数化是航空气动设计的核心环节,其目标是通过少量独立参数精准描述翼型几何形状,为气动优化、性能分析提供高效输入。传统参数化方法(如 B 样条、傅里叶级数)存在参数物理意义模糊、边界约束难控制等问题,而 CST(Class-Shape Transformation,类形状变换)方法凭借 “类函数 + 形状函数” 的灵活架构,成为翼型描述的主流选择。DeepSeek 作为新一代大语言模型(LLM),可通过自然语言理解、代码生成与逻辑推理能力,简化 CST 参数化的建模流程、优化参数选择逻辑,并降低跨领域(气动、编程)的技术门槛。本文将系统介绍如何结合 DeepSeek 实现翼型 CST 参数化,涵盖原理拆解、流程实践与关键优化方向。
在引入 DeepSeek 之前,需先明确 CST 参数化的基础逻辑 —— 其本质是通过 “类函数定义翼型整体轮廓,形状函数微调局部细节”,用低维参数向量实现高保真翼型几何重建。
1、CST 参数化的数学模型
CST 方法的核心公式分为上翼面和下翼面两部分,分别描述翼型上、下表面的坐标(x 为弦向坐标,y 为法向坐标),具体形式如下:
(1)类函数(Class Function)
类函数决定翼型的 “基础形态”,需满足翼型的边界约束:
前缘(x=0):y=0(与弦线重合)、dy/dx→∞(尖前缘,或通过参数控制为钝前缘);
后缘(x=1):y=0(上下翼面交汇)、dy/dx 为有限值(通常为 0,即后缘平齐)。
对于亚声速翼型,最常用的类函数为幂次函数形式:
其中,N、M 为类函数参数,通常取 N=0.5、M=1(满足亚声速翼型前缘尖、后缘平齐的典型特征),若需描述钝前缘翼型,可调整 N 为 1~2。
(2)形状函数(Shape Function)
形状函数通过多项式展开微调翼型局部形状(如最大厚度位置、弯度分布),通常采用Bernstein 多项式(数值稳定性好、边界导数易控制):
:CST 核心参数(通常取 n=4~6,即 5~7 个参数),直接决定翼型的厚度、弯度等关键几何特征;
:n 次 Bernstein 基函数,公式为:
(3)翼型坐标合成
结合类函数与形状函数,最终翼型的上、下表面坐标为:
上翼面:(
为上表面形状函数,
为最大厚度);
下翼面:(
为下表面形状函数,负号表示下凸);
弦向坐标 x 通常取 0~1 的均匀离散点(如 100~200 个点),确保几何描述精度。
在我看来,CST 参数化的优势在于仅需少量参数(通常 5-10 个)即可实现翼型几何的高保真描述,能精准满足前缘、后缘等关键边界约束,且参数维度低,非常适合气动优化等场景;但其痛点也较为明显,核心参数的物理意义模糊,难以直观关联到翼型的具体几何特征(如最大厚度位置、弯度分布),同时代码实现需兼顾多项式计算与几何可视化,不同气动需求下的参数初始值选择也依赖经验,对跨领域使用者不够友好。
2、利用DeepSeek实现翼型CST参数化
DeepSeek 作为大语言模型,并非直接参与 “参数计算”,而是通过知识输出、代码生成、逻辑推理三大能力,贯穿 CST 参数化的 “建模 - 验证 - 优化” 全流程。笔者尝试利用DeepSeek来写翼型CST参数化的代码,效果挺好。这里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首先“我”给出提示词,要求DeepSeek给出CST的理论公式和基础。核对了一下DeepSeek的输出,确实没毛病。然后让其基于上述理论输出CST参数化代码,用MATLAB代码来写。输出如下代码:
function [CST_coefficients_upper, CST_coefficients_lower, mse_upper, mse_lower] = CST_parameterization(airfoil_file, N)
% CST_parameterization - 实现翼型CST参数化,分别拟合上下表面
% 输入:
% airfoil_file - 翼型数据文件名(包含路径)
% N - CST参数化的阶数
% 输出:
% CST_coefficients_upper - 上表面CST拟合系数
% CST_coefficients_lower - 下表面CST拟合系数
% mse_upper - 上表面拟合均方误差
% mse_lower - 下表面拟合均方误差
% 读取翼型数据,跳过第一行标题
airfoil_data = readmatrix(airfoil_file, 'NumHeaderLines', 1); % 跳过1行标题
x = airfoil_data(:, 1); % x坐标
y = airfoil_data(:, 2); % y坐标
% 找到前缘点(x最小的点)
[~, leading_edge_index] = min(x);
% 将数据分为上表面和下表面
x_upper = x(1:leading_edge_index); % 上表面x坐标
y_upper = y(1:leading_edge_index); % 上表面y坐标
x_lower = x(leading_edge_index:end); % 下表面x坐标
y_lower = y(leading_edge_index:end); % 下表面y坐标
% 归一化x坐标
x_norm_upper = x_upper / max(x_upper);
x_norm_lower = x_lower / max(x_lower);
% 定义类函数参数
N1 = 0.5; % 前缘形状参数
N2 = 1; % 后缘形状参数
% 构造类函数
C_upper = (x_norm_upper).^N1 .* (1 - x_norm_upper).^N2;
C_lower = (x_norm_lower).^N1 .* (1 - x_norm_lower).^N2;
% 构造形状函数基函数(Bernstein 多项式)
A_upper = zeros(length(x_norm_upper), N+1);
A_lower = zeros(length(x_norm_lower), N+1);
for i = 0:N
A_upper(:, i+1) = nchoosek(N, i) * (x_norm_upper).^i .* (1 - x_norm_upper).^(N - i);
A_lower(:, i+1) = nchoosek(N, i) * (x_norm_lower).^i .* (1 - x_norm_lower).^(N - i);
end
% 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CST系数
CST_coefficients_upper = (A_upper .* C_upper) \ y_upper;
CST_coefficients_lower = (A_lower .* C_lower) \ y_lower;
% 计算拟合值
y_fit_upper = (A_upper .* C_upper) * CST_coefficients_upper;
y_fit_lower = (A_lower .* C_lower) * CST_coefficients_lower;
% 计算均方误差 (MSE)
mse_upper = mean((y_upper - y_fit_upper).^2);
mse_lower = mean((y_lower - y_fit_lower).^2);
% 输出拟合系数和均方误差
disp('上表面CST拟合系数:');
disp(CST_coefficients_upper);
disp('上表面拟合均方误差 (MSE):');
disp(mse_upper);
disp('下表面CST拟合系数:');
disp(CST_coefficients_lower);
disp('下表面拟合均方误差 (MSE):');
disp(mse_lower);
% 绘制拟合结果
figure;
subplot(2, 1, 1);
plot(x_upper, y_upper, 'b-', 'LineWidth', 2); hold on;
plot(x_lower, y_lower, 'g-', 'LineWidth', 2);
plot(x_upper, y_fit_upper, 'r--', 'LineWidth', 2);
plot(x_lower, y_fit_lower, 'm--', 'LineWidth', 2);
legend('上表面原始数据', '下表面原始数据', '上表面CST拟合', '下表面CST拟合');
xlabel('x');
ylabel('y');
title('CST参数化拟合结果');
grid on;
% 绘制误差随x的变化曲线
subplot(2, 1, 2);
plot(x_upper, y_upper - y_fit_upper, 'b-', 'LineWidth', 2); hold on;
plot(x_lower, y_lower - y_fit_lower, 'g-', 'LineWidth', 2);
legend('上表面拟合误差', '下表面拟合误差');
xlabel('x');
ylabel('误差');
title('拟合误差随x的变化');
grid on;
end
调用方式:
airfoil_file = '你的翼型文件路径所在目录和名称'; % 替换为你的文件路径
N = 5; % CST参数化的阶数
[
] = CST_parameterization(airfoil_file, N);
复 制到MATLAB中运行了一下,代码一把过,无BUG。对NACA2414翼型进行拟合,运行结果如下:
拟合的效果还挺好,前缘和后缘的误差稍微大一点。DeepSeek的编程能力确实优秀。有了这些系数后,就可以基于ISIGHT或者其他优化软件进行后续的翼型优化设计了。大家可以关注仿真秀官网【无人机工坊】仿真专栏里面的视频教程,还可以关注本周末的直播公开课。
三、DeepSeek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公开课
在低空经济时代,人工智能AI凭借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在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中作用显著。它能针对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不同场景,设计出适配翼型以提升无人机性能;还能通过模拟优化算法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助力无人机技术革新与低空经济发展。
为了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DeepSeek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9月7日20时(周日),我们邀请仿真秀优秀讲师——无人机工坊老师带来低空经济设计仿真第五期《人工智能AI+CFD在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应用》线上讲座,届时在仿真秀官网和APP直播,报名后支持回放。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观看。
低空经济设计仿真(五):人工智能AI+CFD在无人机翼型优化设计应用-仿真秀直播
与作者或仿真秀开展技术咨询
来源:仿真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