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必掌握仪表-矢量网络分析仪

2月前浏览92

矢量网络分析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测量仪器,它既能测量单端口网络或两端口网络的各种参数幅值,又能测相位,矢量网络分析仪能用史密斯圆图显示测试数据。

网络分析仪的使用背景

做射频的都知道,所有的通信系统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非线性——信号失真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失真都是非线性效应引起的,但是线性系统也可能会引进失真。

线性系统通过改变频谱分量的幅度和相位来改变经过系统的信号波形。

无线性失真

对于无线性失真传输,DUT的幅频响应必须是平坦的,并且相位必须是线性的。比如说方波(方波从频谱上看含有丰富的谐波)经过带通滤波器,带内对所选的频率衰减很小,同时相位是线性变化的。(图下图所示)

如果方波经过一个全通滤波器,但是该滤波只对三次谐波的相位产生非线性反转,那么即使滤波器幅频响应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输出的幅频响应变了。输出出现了失真。

    

所以无线性失真传输,不仅要关注幅频响应的变化,也要关注相位的变化。

非线性器件失真

非线性器件引入失真,这个是射频工程师常见的现象——放大器。如果放大器进入饱和区,输出信号就会被销顶,输出的信号就不是正弦曲线。根据傅里叶级数展开,就会所产生谐波频率。

无源器件在高功率输入下也会表现出非线性。

    

通信系统必须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传输的效率。为了实现高效率传输,器件之间必须呈现阻抗匹配,如果阻抗失配,传输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阻抗匹配的原则是共轭匹配,共轭匹配的前提是知道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射频系统的有效传输就是器件之间的共轭匹配。

总结

在一个通信系统中,测量幅度很重要,测量相位也同样重要。无失真的线性传输系统需要同时关注幅度和相位的变化。同时为了系统的有效传出,必须要实现阻抗匹配,阻抗匹配需要测量复阻抗。

适量网络分析仪就是为了分析系统的幅度、相位、匹配的一个仪器。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础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础是波的反射。电磁波也是一种波,波有反射、入射和透射。矢量网络分析仪准确测量入射、反射和传输的 能量。

而表征波的入射、反射取决于阻抗。即射频入门基本大 法,史密斯圆图。复阻抗和反射系数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复阻抗可以映射到圆图上。

功率最大传输的条件,就是阻抗共轭匹配。

矢量网络分析仪测什么

测波的反射

矢量网络分析仪通过对参考通道R的入射波的测量。用A通道测量反射波,用B通道测量发射波。观测波中的幅度和相位的信息,可以量化被测器件的发射和传输特性。

发射和传输可以表示为矢量。

回波损耗(Return Loss):入射功率/反射功率, 为dB数值          

反射系数(Г):反射电压/入射电压, 为标量          

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n): 波腹电压/波节电压

VSWR=(1+Г)/(1-Г)           
S11=20lg(Г)           
RL=-S11

测量有源器件的传输特性

测量群时延

相位失真可以用另一个数据来表示——群时延。群时延表示的是信号通过系统的某频率处的相位(相移)对于频率的变化率。带信号经过媒质传输路径或设备中的线性元件时,其各个频谱分量的相速不同,元器件对各频谱分量的响应也不一样,这都会引起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因各频率分量的相移或时延不同而产生相位关系的紊乱,即相位失真。

群时延可以通过相位响应和频率的微分来计算。



来源:射频通信链
非线性通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1
最近编辑:2月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8粉丝 47文章 43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功放测试方法与指标详解

1. 简介功率放大器(PA)是发射电路的核心器件。对于采用非恒包络调制方式 (如QAM、OFDM)的宽带传输系统 ,功放的性能影响尤为显著。核心观点: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采用非恒包络调制方式的发射机的关键指标(如线性度、效率)和工作时长(与效率、散热相关)。2. 功放测试方法概览功放的调试与测试通常涉及以下关键方面:匹配: 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 进行输入/输出阻抗匹配调试。增益、功率与效率: 使用 VNA (小信号增益、S参数)和信号源+功率计/频谱仪 (大信号增益、功率、效率)进行测试。线性度: 使用信号源和频谱分析仪 或矢量信号分析仪(VSA) 进行测试(如互调失真IMD、邻道泄漏ACPR、误差矢量幅度EVM)。谐波: 使用频谱分析仪测试。3. 为什么需要多套仪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擅长: 频率扫描(S参数)、功率扫描(增益压缩点、AM-AM)、阻抗匹配调试(Smith圆图)、负载牵引(Load Pull)/源牵引(Source Pull)、AM-PM测试。局限: 进行多音信号(IMD)或复杂调制信号(ACPR, EVM)的线性测试不如频谱仪/VSA方便直观;通常不能提供被测件(DUT)所需的大功率驱动。信号源 + 频谱分析仪 / 矢量信号分析仪:擅长: 生成复杂测试信号(单音、双音、调制信号);精确测量频谱成分(谐波、IMD产物)、调制质量(EVM)、邻道功率(ACPR/ACLR);进行DPD验证。局限: 直接进行阻抗匹配调试和详细的扫频、扫功率表征不如VNA高效。结论: VNA 和 信号源+频谱仪/VSA 功能互补 。完整的功放表征通常需要两套(或更多)设备配合使用,反复迭代调试,以在功率、线性度、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4. 功放测试的关键数据与指标4.1 匹配目的: 确保信号的最大功率传输,减小反射损耗;优化功放的功率输出能力、效率和稳定性。原理: 功放是高功率有源器件,其最佳负载阻抗通常远非50Ω。需要通过阻抗匹配网络将功放的输入/输出阻抗变换到系统标准阻抗(通常是50欧姆)。关键测试:S参数测量(VNA): 测量小信号下的输入/输出反射(S11, S22)和传输(S21, S12)特性。负载牵引(Load Pull) / 源牵引(Source Pull)(VNA + 调谐器): 测量功放在大信号条件下,不同负载/源阻抗时的输出功率、效率、线性度等性能,寻找最佳匹配点。4.2 频率响应与功率扫描目的: 确定功放的有效工作频率范围(带宽)和在不同频率、不同输入功率下的输出特性(增益、输出功率、效率、线性度)。原理: VNA可以精确控制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并测量输出响应。关键指标:增益(Gain): S21 (小信号) 或 ΔPout/ΔPin (大信号)。增益平坦度(Gain Flatness): 工作频带内增益的最大 波动。1dB压缩点输出功率(P1dB): 增益相比小信号增益下降1dB时对应的输出功率。重要指标,代表大信号线性输出能力上限。饱和输出功率(Psat): 继续增加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几乎不再增加(增益接近0dB)时的输出功率。代表最大功率输出能力。4.3 线性度目的: 评估功放失真程度,对通信系统至关重要(影响信号质量、产生邻道干扰)。宽带功放的“记忆效应”会显著影响DPD(数字预失真)的线性化效果。原理: 功放的非线性会引入新的频谱成分(谐波、互调产物、频谱再生)和信号波形畸变。关键指标与测试方法:AM-PM失真:定义: 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引起输出信号相位偏移的现象。重要性: 准确的AM-PM模型对实现有效的DPD至关重要,尤其受记忆效应影响。测试: 通常使用VNA 进行功率扫描,测量不同输入功率下输出信号的相位偏移(相对于小信号参考相位)。互调失真(IMD):定义: 当两个或多个频率信号输入非线性系统时,输出端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各输入频率的和、差、倍数组合)。最常用项: 三阶互调失真(IM3),频率为 2f1-f2 和 2f2-f1。关键指标:IM3电平: 在指定双音输入功率下,IM3产物的绝对功率(dBm)。三阶截断点(IP3):输入三阶截断点(IIP3): 理论上的输入功率点,此时基波输出功率与三阶互调产物输出功率相等(外推)。输出三阶截断点(OIP3): 理论上的输出功率点,此时基波输出功率与三阶互调产物输出功率相等(外推)。关系:IM3 (dBm) = 3 * Pin (dBm) - 2 * IIP3 (dBm) + G (dB)= 3 * Pout (dBm) - 2 * OIP3 (dBm) (因为 OIP3 (dBm) = IIP3 (dBm) + G (dB))= 3 * Pout (dBm) - 2 * (IIP3 (dBm) + G (dB))测试: 使用信号源(生成双音信号)+ 频谱分析仪 测量。注意点: IMD性能与功放工作点(回退程度)紧密相关,但在某些区域可能变化不显著。误差矢量幅度(EVM):定义: 衡量实际接收到的符号点与理想符号点之间的误差矢量(幅度和相位)的统计量(通常用均方根值RMS表示),是调制质量 的核心指标。公式: EVM (%) = 100 * sqrt( (1/N) * Σ(|Error_Vector|^2) ) / |Reference_Vector| (RMS EVM)重要性: 最直观反映实际通信信号经过功放后的失真程度 ,系统工程师最关注的指标之一。测试: 使用信号源(生成调制信号)+ 矢量信号分析仪(VSA) 测量。邻信道功率比(ACPR) / 邻道泄漏比(ACLR):定义: 在指定信道内(主信道)的信号功率与泄漏到相邻指定信道(邻信道)内的信号功率的比值(dBc)。ACPR通常指模拟邻道,ACLR指数字系统标准定义的邻道(如LTE/5G)。重要性: 衡量功放非线性引起的频谱再生对相邻信道的干扰程度 ,通信标准强制要求的指标。测试: 使用信号源(生成调制信号)+ 频谱分析仪 (需设置正确的分辨率带宽RBW、积分带宽)测量。峰均比(PAPR)与削峰:重要性: 测试前了解信号的峰均比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功放需要承受的峰值功率。削峰(Crest Factor Reduction - CFR):基带削峰: 在数字基带处理中进行,降低信号PAPR,减轻功放压力。设计良好时,引入的失真可控。功放硬削峰: 功放因饱和导致的非线性削波,会产生严重的频谱再生和带内失真。关键区别: 功放硬削峰会产生新的非线性失真分量 ,而基带削峰(如果设计得当)主要是在可接受的失真范围内压缩峰值。4.4 谐波目的: 评估功放非线性产生的谐波分量强度,为功放输出端滤波器设计提供依据。原理: 非线性器件会将基频能量转换到其整数倍频率(2f0, 3f0, ...)。关键指标:谐波抑制: 指定谐波(如2次、3次谐波)功率与基波功率的比值(dBc)。绝对谐波功率电平(dBm)。测试: 使用信号源(生成单音信号)+ 频谱分析仪 测量。重要性: 谐波是带外辐射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功放后级滤波器的设计复杂度和选型 (抑制要求)。4.5 效率目的: 评估功放将直流电源能量转换成有用的射频输出能量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系统功耗、发热和续航时间(移动设备)。关键指标:功率附加效率(PAE): 最常用的功放效率指标。定义: 射频输出功率增量与消耗的直流输入功率之比。测试:使用功率计 或频谱分析仪 (需校准功率测量精度)测量功放输入射频功率(PRF_in)和输出射频功率(PRF_out)。使用电压表 和电流表 (或直流电源 的读数功能)测量供给功放的直流电压(VDC)和电流(IDC),计算PDC_in。代入上述公式计算PAE或η。折衷(Trade-off): 功放的线性度 和效率 通常是相互矛盾的。提高输出功率和效率往往会恶化线性度指标(如IMD, ACPR, EVM)。设计核心挑战之一就是在满足系统线性度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效率 。5. 总结功放测试是一个综合性、多纬度的过程,需要使用多种仪器(VNA, 信号源, 频谱仪, VSA, 功率计, 电压/电流表)对一系列关键指标(匹配、增益、功率能力、线性度(AM-PM, IMD, EVM, ACPR)、谐波、效率)进行表征和优化。实际测试中,必须紧密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 、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系统指标要求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仪器和测试条件(频率、功率电平、信号带宽),并通过反复调试在相互制约的性能指标(特别是线性度与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