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FD日常工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工程师盯着屏幕上漂亮的残差下降曲线,满意地点头说"收敛了"。
但残差下降真的意味着计算结果可靠吗?
本文将带你系统了解如何全面判断CFD计算是否真正收敛。
01
—
残差曲线确实是判断收敛的第一指标,但存在三个典型误区:
1.局部不收敛的掩盖:
在电磁阀的某流阻计算中,虽然整体残差已降至1e-5,但进口压力的波动仍然超出5%
2.各方程收敛不同步:
如下面这个图,动量方程捡到1e-5以下,连续性方程还在1e-2。
3.伪收敛陷阱:
在某些情况中也会出现,残差1e-4水平维持300步迭代后突然反弹上升
02
—
一个严谨的CFD收敛验证应该包含以下步骤:
1.残差下降至合理水平
通常我们定义残差在1e-4~1e-6区间内,综合其他的因素判断,可以认定为收敛。
2.关键物理量达到稳定状态
在稳态计算中,我们需要实时监控关键物理量的变化,在残差达到1e-6后,关键物理量若仍处于波动状态,那需要仔细判定是否收敛。
3.满足基本守恒定律:
即进出口的流量偏差小于0.1%
在Fluent中可以通过查看net值来判断。
4.通过网格独立性验证
即关键物理量的计算结果随着网格数量增加,变化趋势逐渐减小。
下图为一个简单管路的流量计算结果随网格数量增加的变化程度。
几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湍流模型,不同的残差标准,以及边界层数量对应的网格无关性检验曲线。
他们计算的残差曲线都很好,那么可以判定为收敛的是哪条曲线呢?
给3秒钟时间来判断下:
下翻查看答案。
答案揭晓:
当然是红色啦
因为其他几条曲线的流量计算结果随着网格数量增加而增加,且变化率呈上升的趋势。
只有红色的曲线的流量结果随网格数量增加,变化率是呈下降趋势。
证明,网格数量对流量结果的影响性在缩小。
流量计算结果收敛。
关于网格无关性检验,再多说点,因为真的很重要:
推荐使用三层网格验证法:
基础网格(Coarse):如100万网格
中等网格(Medium):在基础网格上加密30-50%
精细网格(Fine):再加密30-50%
判断标准:
当计算结果随着网格加密的变化率逐渐减小时,可认为结果收敛。
若中等网格和精细网格的计算结果偏差在误差影响范围内,那么可以使用中等网格的结果来提高计算效率。
注意:
加密应当系统性地进行(整体加密或关键区域加密)
同时观察流场细节的变化,而不仅是宏观参数
关于使用workbench参数化来进行网格独立性
检验的方法在下面的历史文章中
03
—
这是验证仿真结果是否收敛的最终试金石。对于实验结果与仿真的对标,有几种方法可以验证结果的收敛
定量对比:
将CFD预测的关键参数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偏差分析
定性对比:
比较流场结构、分离点位置等特征
趋势对比:
验证参数随工况变化的趋势是否一致
04
—
好的CFD结果不在于残差曲线多么漂亮,而在于能否经得起这五个方面的系统检验。
最后送大家一句CFD箴言:"残差易画,收敛难求;网格易加,真理解忧。"
祝大家,收敛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