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GT-SUITE V7.5重磅升级,2015新春强势上线服务中国客户!

9小时前浏览1


GT-SUITE V7.5令人激动的新特性”


亮点一:与3D多体动力学软件联合仿真


GT-SUITE可以和Adams,全球领先的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耦合求解。这一强大新特性可以将二者进行直接耦合不需任何第三方软件,可以将带有预测性的3D机械及整车模型和预测性的GT-SUITE中液压动力及动力总成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在于,这种直接耦合的方式能够提高求解的精度和稳定性。这一新特性将在V7.5 Build#2版本中发布,将兼容Adams2013及更高版本。




“喜大普奔,非凡新体验尽在GT-SUITE V7.5


亮点二: GT-POWER实时发动机模型运行速度震撼提升40%


随着GT-SUITE V7.5 Build#2版本的发布,GT-POWER的实时发动机模型的平均运行速度比之前的版本提高了40%。针对GT-POWER发动机模型,GT的发动机建模团队已经开发出超快速度的核心实时求解器,可以大幅缩短平均turnaround time以及最大turnaround time(turnaround time也被称为TET,即每一个ECU采样时间间隔内模型的计算执行时间)。这个新的开发允许4缸、6缸甚至8缸发动机(SI或DI,自然吸气或涡轮增压)模型在通常的HIL系统上运行,与之前的版本相比能够保持较高的模型详细程度。在内部进行的10个测试中,测试采用了当前ECU中常用的高采样频率,结果显示平均的TET约为0.4xRT,最高TET在0.5xRT左右。此次发布的版本中还将推出一个全新的模型分析器(Model Analyzer),可用于查看模型并在HIL系统模型创建过程中提供有用的建议。



亮点三:新的FRM模型转换工具


V7.5 Build#2将推出一个全新的FRM的转换工具,提供一个将详细发动机模型简化为FRM(Fast Running Model)的标准化流程。在每一个时间步追踪结果并能提供结果对比图表。


亮点四:新的整车模型创建向导:快速建立和运行模型


V7.5中,整车建模向导将作为一个实用的工具,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和运行整车模型。在该向导面板上,首先选择传动系的驱动形式(前驱、后驱、四驱),接下来还可选择输入已定义好的发动机、变速箱及整车(如1.5L柴油,6速手动变速,紧凑型车灯)。使用该向导面板,软件还将自动进行标准运算配置,计算燃油经济性及加速性能并生成结果报告。



亮点五:DPF的声学计算模块


V7.5中还推出了一个全新组合模板DPFAcoustic,可用于DPF的声学性能模拟。该模板采用显式流动求解预测压力波动,比一般的DPF模板具有更精确的声学响应。






亮点六:在新版本中直接、快速创建RLT结果与位置图表


GT-SUITE V7.5 Build#2中,在GT-Post中可以直接使用RLT Plots Macro功能快速创建RLT结果与位置的图表。以下的两个例子所示分别为各缸的NOx排放以及在排气系统不同位置上的平均压力。










来源:艾迪捷
Adams声学多体动力学传动FA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9
最近编辑:9小时前
艾迪捷
MBD CAE解决方案专家
获赞 2粉丝 1文章 11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案例分享 | 基于COOL3D考虑非均匀进风对换热器的影响

背景相对于传统车,电动汽车的动力舱的进气格栅更小,且更偏向底部。故动力舱中各换热器的换热器性能将受到这种非均匀的进气影响。通过COOL3D可以快速分析进气不均匀性对热管理系统的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另外,用户也可以直接将3D CFD的风侧计算结果映射到COOL3D中,进行系统分析。本次分析设置几组不同的进风边界,来评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图1 动力舱仿真解决方案COOL3D仿真模型COOL3D 是一款专注于前舱与乘员舱热管理的 3D 建模工具,能精准构建流动系统三维模型,并凭借特有的离散化逻辑,将其转换为与 GT-SUITE 兼容的模型文件。其核心优势在于可在三维环境中完整搭建包含格栅、风扇、热源及热交换器等元素的流动系统,为热管理仿真提供高精度模型支撑。借助 COOL3D 构建的动力舱模型,可按需灵活创建流量与压力边界:压力给定既可以是稳态边界(如恒定风速、风温),也能导入入口截面的风速及风温分布云图(例如从 CFD 输出的速度场、温度场数据),以此精准分析非均匀进风边界对换热效果的影响,为热管理优化提供更贴合实际的仿真依据。 图2 COOL3D模型在 COOL3D 中,用户可精准筛选需关注的结果信息。例如,选中冷凝器部件后,在 “Plots” 选项页勾选表面温度、流速等参数,即可定向获取相关数据。完成边界条件设置及结果输出配置后,点击export按钮生成.gtsub 文件,该文件可直接供 GT-ISE 调用,为后续仿真分析提供便捷的数据接口与模型支撑。 图3 COOL3D模型图表设置在 GT-ISE 中,可通过 SubAssemblyExternal 部件调用 COOL3D 模型并开展仿真计算。调用后运行仿真,即可得到如示意图所示的计算结果界面,直观呈现仿真分析数据。 图4 计算结果界面边界设置本次仿真以冷凝器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对冷凝器换热性能进行评估,可以看出制冷剂在对应状态下的换热性能。图5和图6分别是冷凝器换热系数和干度随进出口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冷凝器从过热状态冷凝进入到过冷状态,在干度0.7时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到过冷区间,换热再次升高。注,横坐标0和1分别表示制冷剂在换热器的入口和出口。 图5 冷凝器换热系数 图6 冷凝器干度信息设置分层风温,下图风温从上到下风温逐层升高,分别为35℃,38℃,40℃,42℃,45℃,平均风温为40℃。 图7 分层风温分布(高温区分布在下方)设置分层风温,下图风温从上到下风温逐层降低,分别为45℃,42℃,40℃,38℃,35℃,平均风温为40℃。 图8 分层风温分布(高温区分布在上方)设置2组工况进行对比,工况设置如下表所示。 对比分析对上述工况开展仿真分析后,输出了冷凝器的温度分布结果。下图呈现了工况 1 与工况 2 的温度及干度分布情况,二者的差异在于温度分布不同。左侧为工况 1 的结果,右侧为工况 2 的结果,可见冷凝器下半部分均处于过冷区间。该冷凝器内部流道采用 4 个Pass 流动布置,呈现入口过热、出口过冷的特性。结合前文提及的换热系数与干度的关联,再对照进风温度分布,可判断工况 2 的换热效果更优。 图9 温度、干度分布对比工况 1 与工况 2 的计算结果可见,工况 2 采用高温区分布于上方的分层风温设置,其冷凝器下半部分的温差更为显著。在制冷剂入口边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工况 2 的冷凝器出口过冷度更低,这一特征对应着更好的换热表现。 图10 出口过冷度对比结论本次测试设置分层进风温度边界条件,准确捕捉风温分布对冷凝器换热的影响规律,为热管理分析提供清晰数据支撑。工程师可借助 COOL3D 工具,对动力舱结构布置开展优化迭代,快速模拟不同布局方案,分析动力舱布置如何影响系统整体仿真表现,高效探索最优设计,提升动力舱热管理效率与系统集成仿真性能 。来源:艾迪捷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