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先进点火系统CFD模拟

9小时前浏览3

传统的火花点火系统在应对新的性能需求上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稀薄工况下需要更长的持续时间以获得更高的能量;起动工况下需要更小的间隙尺寸以及火核稳定性和电极腐蚀等问题。为此,许多汽车制造商都致力于研究一些更先进的点火概念,比如博格华纳和辉门多次合作研发比传统火花点火具备更大稀薄容量的点火方式,马自达的Sky-Active对火花辅助压燃概念充满兴趣。还有很多有前景的技术正处于研究阶段,随着对相关技术的模拟和理解程度加深,汽车行业未来必会从中受益。


除了对传统火花点火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非常规的点火系统也在逐渐被采用,对这些新点火系统也提出了CFD仿真的需求和考验。比如激光点火就是当下被采用的点火模式之一,但相关的验证数据非常缺乏;又如对于低温等离子点火还缺乏描述其物理现象的模型。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CONVERGE对于传统火花点火模拟的最新应用以及非传统点火系统研究中的尝试。




01

火花点火模拟

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针对火花点火系统开发了详细能量累积模型,考虑准确的火花能量释放、线型能量源、火花结构的共轭传热以及火花周围的详细化学反应。该模型可准确描述火花间隙的热能并预测失火和成功点火之间的转捩。


   


火花间隙的流动对点火的影响不容忽视。Agonne通过CONVERGE UDF开发了一种欧拉和拉格朗日耦合的方法(LESI)可更准确的预测点火或失火以及再燃的过程。


   


当大量能量短时间内瞬时释放时,能量累积会扰动流场,从而极易引起压缩或激波。通常我们对火花击穿绝缘空气的能量释放时间设置为0.5CA,即40-60微秒,事实上这个过程应该是纳秒量级的。只有当把这一过程持续期设置为1微妙(Short BD)才会引发对火花间隙流动的扰动,从而大大影响点火源项的运动。


   
   



02

低温等离子(LTP)点火模拟

火花放电由于气体被击穿形成了平衡等离子体,从而形成相对均匀的高温等离子体通道。局部热点负责点燃油气混合物。而非平衡等离子体点火系统旨在以体积方式将能量输送到气体中,且不会发生气体击穿。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燃是通过激发态物质(自由基,电子等)在低温下诱发的。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可以通过纳秒级脉冲放电(NPD),如TPS公司研发的点火系统,也可通过高频电晕放电产生,如博格华纳的EcoFlash系统。


非平衡等离子体模拟的困难主要来自于时间尺度,通常一个发动机曲轴转角的时间尺度在10e-6秒量级,而非平衡等离子放电的时间尺度在10e-9秒量级。


   


CONVERGE的源项方法依然是用户在模拟中常用的手段。点火源项结合和热能量和激发组分(如氧原子等)。基于短期能量沉积,将等离子体和流动/燃烧时间尺度分离。通过仿真研究电晕点火可以反映出氧原子等激发组分的存在,相对低温(保持在3000K以下)等离子条件下对火核生长和初始燃烧阶段能起到明显的加速效应。


   
   



03

预燃室点火


高温射流点火概念最早由Mahle公司用于轻型汽油机上,随着大型天然气发动机高效稀薄燃烧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机构投入到高温射流点火研究上来。这种先进的点火方式与其说是一个点火问题,不如说它更多是一个燃烧问题。预燃室结构以及内部流动的影响变得非常重要。不过预燃室内的点火过程对早期燃烧有影响,依然需要准确模拟。


   
   




近年来CONVERGE用户在预燃室燃烧仿真方面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研究方案并在预燃室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看到提升发动机效率和性能,拓展稀薄稳定燃烧极限需要新型的点火系统,新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中CFD仿真是可靠的手段,CONVERGE不仅对传统火花点火的点火、失火和复燃过程模拟提供了更加先进和准确的模拟方法,而且也成为新型点火概念研究的重要工具。

来源:艾迪捷
ACT燃烧化学UDF汽车电子油气CONVERG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1
最近编辑:9小时前
艾迪捷
MBD CAE解决方案专家
获赞 2粉丝 1文章 33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ONVERGE应用拓展:为未来任务优化无人机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世界各地使用,向偏远地区分发疫苗也在面临困难。一种特定的技术开始用于协助分发工作——无人机。自动无人机能够到达缺乏可靠基础设置的偏远地区,并向医院或临时移动诊所提供足够的疫苗。医疗领域并非唯一一个使用无人机的行业,事实上在国防、农业、建筑、快递、摄影摄像和环境等诸多领域应用越来越普遍。无人机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快速增长。空中无人机数量的增加就带来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的要求。Argonne国家实验室计算多物理研究部门的工程师正在利用他们的技术开发计算流体动力(CFD)模型,以帮助设计性能更好的无人机。阿贡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院Liu I-Han博士介绍:CFD对无人机设计大有益处,因为我们可以快速地得到结果。比如,我们能预测空气动力学系数并且快速获得不同飞行条件和不同几何形态下的结果。相比于风洞试验或实际飞行测试,CFD仿真可以在设计和研发阶段大大地节省时间和成本。然而由于无人机运动范围大,几何运动以及物理特性复杂,仿真需要的计算量很大。阿贡的工程师们利用CONVERGE 3.0出色的载荷平衡以及并行扩展能力,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了无人机模拟。为了开发出可应用于一系列无人机的模型,Liu博士和Roberto Torelli博士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和多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Argonne的计算多物理组在汽车系统建模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内燃机和喷射系统,但外部空气动力学对他们是一个新的领域。在开始整体无人机建模之前,他们模拟了NACA标准翼型,确保对相关物理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在完成模型验证后,他们开始模拟固定翼无人机。Liu博士和Torelli博士模拟了先锋RQ-2A无人机,该无人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用于军事行动,包括侦查、监视、目标捕捉和评估战斗损伤。这款无人机有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用于验证数值结果。先锋无人机几何如图1所示。 图1 固定翼无人机几何Argonne的工程师们使用不可压缩、瞬态、非定常RANS模型来模拟无人机[1]。如图2所示,他们在壁面附近使用嵌入式加密来细化网格,准确模拟飞机周围的流动。此外,他们使用CONVERGE的自适应网格加密(AMR)技术动态细化尾迹区域的网格以捕捉速度梯度。 图2 自适应网格捕捉速度梯度Liu博士和Torelli博士使用升力、阻力和力矩系数表征固定翼无人机特性,并将计算结果和实验风动数据对比。如图3所示,结果吻合度非常好。Argonne的工程师们还分析了尾流中的漩涡结构。当倾斜角为14度时会发生流动分离,翼尖产生的涡流从机翼表面和机身脱落(如图4)。 图3 升力、阻力和力矩系数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比较 图4 固定翼无人机Q-criterion等值面四翼无人机在完成固定翼无人机的研究后,Liu博士和Torelli博士开始模拟四翼机,一种带有四个螺旋桨的多翼机。他们模拟了DJI幻影3无人机,这是一种用于摄影的四翼机。图5是它的几何外形。与固定翼无人机相比,多翼机在仿真方面更困难。Torelli博士说:“当你想到一架四翼机,你会看到一系列旋转的螺旋桨在每个时间步运动,同时和计算网格相互作用。这使我们处理流场解的方式变得复杂,因为你需要把螺旋桨运动考虑到一个新的计算域中。CONVERGE让我们可以使用切割网格单元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方法通过计算基础网格和几何体的交点在每个时间步重新定义网格。” 图5 四翼无人机模型首先,Liu博士和Torelli博士模拟了四翼机的一个螺旋桨[2]。他们测试了三种不同的湍流模型:k-ω SST,k-ω Spalart-Allmaras和DES模型。为了模拟近壁面边界流动,他们在螺旋桨周围设置嵌入式网格加密,同时使用AMR捕捉尾迹中的涡结构。用这种方法,他们计算了推力和力矩与螺旋桨转速的关系。如图6所示,这两个参数的趋势和实验数据非常吻合。 图6 推力和力矩系数实验和仿真数据比较然后,Argonne的工程师使用DES湍流模型、固定网格加密和AMR技术模拟了整个四翼机几何。他们计算了无人机表面的压力系数,并通过Q-criterion将尾迹中的漩涡结构可视化。图7(a)显示了螺旋桨尖端旋转过四翼机表面时观察到的高压区域。图7(b)是螺旋桨旋转时桨尖端产生的螺旋涡带。 图7 (a)机身压力系数分布 (b)Q-criterion等值面意义通过CFD获得的结果可以纳入到系统仿真中来评估相关问题,诸如无人机和环境如何交互,现有无人机能否依赖其配备的电池完成任务,某无人机能否在任务中期完成分配给它的新任务等。这种跨平台集成是Argonne工程师们未来的计划。Liu博士介绍:“我下一步的研究尝试将CFD模拟和动态系统团队联系起来,进一步协助无人机设计。我的CFD模拟可以绘制不同范围内的数据map图,比如不同飞行速度或攻角,并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用于设计控制系统。”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制造更高效的飞行器,还将确保将来的无人机能完成诸如向需要的社区运送疫苗这样常规的重要任务。参考文献[1] Liu, I.-H.,Torelli, R., Prabhakar, N., and Karbowski, D., “CFD Modeling of Unmanned AerialSystems With Cut-Cell Grids and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AIAA SciTechForum and Exposition 2020, AIAA 2020-0538, Orlando, FL, United States, Jan6–10, 2020. DOI: 10.2514/6.2020-0538[2] Liu, I.-H. and Torelli, R., “Numer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lti-CopterUsing Moving Boundaries and Cut-Cell Grids,” 2021 AIAA Aviation Forum,Online, Aug 2–6, 2021. (accepted)来源:艾迪捷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