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类OLED汽车尾灯仿真方案

5小时前浏览0

认识类OLED

类OLED采用COB倒装工艺,将LED裸芯片直接固定在基板上面,通过Mini LED阵列+荧光粉的方式,实现由点光源到面光源的转化,制造工艺相对简化、体积小、光效高、无导线、散热更佳、抗静电能力提升、稳定性高、发光均匀,且混光效果好;所以类OLED也是一种面光源。


汽车尾灯行业现状

目前汽车尾灯使用的光源仍以LED光源为主,随着新能源车企逐步重视造型设计,贯穿式尾灯已成为共同选择。近年来新能源车企在新车型中开始大量采用贯穿式尾灯。同时汽车尾灯也有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汽车尾灯除去本身的功能外,还被赋予了更多智能化灯语功能,例如:灯光闪烁,分区响应,动态迎宾等。与传统的半导体行业相似,LED难以实现大尺寸化,所以传统的LED主要还是以点光源的形式应用。目前不少Tier1厂商都有已经有自己的面光源替代方案,基本上都是通过LED光源加复杂的二次光学设计得到面光源,通常是由多个LED加反光板、光学面板、扩散膜、导光板等光学系统实现。但是由于LED本身散热导致的热衰问题,再加上复杂的光学设计,LED的能量利用率会变得更低。同时复杂的光学系统更容易受到空间上的限制。


OLED作为目前主流的一款面光源技术只是应用在一些豪华品牌车型中,OLED分区的数量也由开始的几个大幅提到几十个,使OLED尾灯可以实现更加定制化的设计。OLED光源与LED光源相比,OLED尾灯不需要二次光学设计、无需散热器,具备重量轻、厚度薄、可塑性强等优势。OLED主要由玻璃基板、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发光原理由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提供广角、无眩光、不发热的光源。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大面积光源应用。但是由于OLED本身的特性,使得OLED光源只能作为尾灯位置灯,亮度无法满足GB中对于制动灯、转向灯的亮度要求,且成本极高,维修性能差,很难在汽车上进行广泛应用。


为解决OLED光源的成本以及制作工艺问题,光源厂商制作了替代OLED光源的类OLED光源方案。使用先进的倒装蓝光芯片共晶黏合技术取代一般固晶正装芯片,将Mini LED芯片直接封装到基板上,散热通道和电性通道重合,有利于热量更快从芯片内部导出,芯片整体散热能力强,产品稳定性高;制作采用荧光粉激发其它颜色的产品,产品颜色一致性更好,光色均匀,无眩光和重影,同时由于且可以达到GB亮度、色度要求,可作为位置灯、制动灯、转向灯和昼间灯。由于本身制作工艺的特性,还可以在同一模块上对以上功能灯进行整合应用。由于不需要二次光学设计,因此类OLED光源厚度较传统的LED光源相比得到大幅缩减,均匀性好,还可以进行弯曲,可塑性较强,成本低等特点。由于是Mini LED阵列加荧光粉的设计方案,因此也可以像OLED光源一样进行定制化造型设计。


类OLED尾灯仿真解决方案

与LED仿真不同点在于类OLED仿真时的光源定义,我们通常使用光源厂商提供的Rayfile文件来来定义LED光源。Rayfile文件是用专业的测量仪器测出的LED颗粒空间的光强分布。但是由于类OLED尾灯的光源都是客制化的,不同的类OLED光源根据OEM的要求会有不同的造型,这也就导致了每一个类OLED光源的空间光强分布是不同的。所以没有办法用Rayfile来定义类OLED光源。


我们用面光源定义类OLED光源。通常我们需要定义一下几个参数:Flux、Exitance、Spectrum、Intensity、Emissive faces。


   


      

Flux

光通量,代表发光面的光的能量的总和,科通过光通量、辐射通量或者亮度来定义


      

Exitance

发光面亮度分布,由于类OLED的发光表面也不是一个处处均匀的表面,我们需要用一个光强分布图来表示它表面的亮度分布,该文件可由亮度计测得。


      

Spectrum

光谱,代表该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组成。


   


      

Intensity

光强空间分布,可以手动设置朗伯型、高斯型及余弦函数型的光型,也可以使用仪器测得的IES或者LDT等通用的灯具格式文件。


      

Emissive faces

选择光源发光面。


搭建完光源后按照常规流程定义材料、环境光源、探测器、搭建仿真,最后运算,即可看到仿真完的类OLED灯。


来源:艾迪捷

Flux半导体光学通用汽车新能源芯片UM电场材料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3
最近编辑:5小时前
艾迪捷
MBD CAE解决方案专家
获赞 2粉丝 1文章 42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路演报告】高分辨率乘员舱热舒适性的快速分析

2023年6月13日 艾迪捷全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仿真关键技术巡展上海启航,7月13日武汉收官,近1个月时间跨越全国六城,汇聚艾迪捷更全面的仿真产品,涉及GT-SUITE、JMAG、CONVERGE、modeFRONTIER等多个仿真软件。聚焦当下新能源汽车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人工智能在仿真中的应用、整车能量管理、电池热管理、电池寿命、乘员舱热舒适性、新型燃料燃烧、电机领域的应用和先进仿真技术等话题。巡展虽已结束,许多小伙伴私信纷纷表示对于专家的报告意犹未尽,干货满满!期待我们能后期梳理并分享嘉宾的报告资料。摘要目前乘员舱的仿真分析一般包括两种:一维的系统级模拟、三维的乘员舱/风道的模拟。其中一维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等效的乘员舱模型,结果分辨率较低;三维的方法分辨率高,但由于计算成本的问题,无法兼顾快速的瞬态分析需求。 GT-SUITE提供了一种CFD Mapping的仿真方法,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快速分析的需求,能实现实时仿真。其方法是采用GT、GT-TAITherm和CFD软件进行联合仿真,由CFD提供高精度的流场map,由GT-TAITherm计算乘员舱固体壁面的热辐射,最后在GT中集成乘员舱外部的输入条件,实现快速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同时可从舒适性的角度出发,对乘员舱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评价。由于篇幅过多,部分内容节选如下: 来源:艾迪捷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