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背景下,日前,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于沈阳举办。这座东北工业重镇,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地标,也是宝马集团全球生产网络的战略支点。大会云集了国内外近600名行业专家、整车企业代表、顶尖供应商及研究机构学者。
当众多目光聚焦于数智时代汽车质量管理的新挑战时,承办方华晨宝马的生产基地,已经用行动勾勒出未来智造的清晰轮廓——AI驱动下的“零缺陷”体系,正为宝马通往“新世代”的征途铺设最可靠的质量基石。
步入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智能化的脉搏清晰可感。在这里,AI已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深度融入制造流程的现实举措。约200项AI应用在工厂内协同运行,如同精密交响乐团中各司其职的乐手,共同奏响效率与品质的乐章。
这一技术赋能的触角已延伸至360度全链业务。从研发设计的源头开始,AI仿真技术便深度参与其中:车辆型面设计模拟更精准高效,动力电池的热能管理方案在虚拟空间反复优化,安全性能在数据推演中不断提升。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衔接,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同时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生产一线,AI的落地更为直观。冲压车间内,行业首创的自研AI智能质检系统如同永不疲倦的“火眼金睛”,对复杂冲压件的细微缺陷进行毫厘必究的筛查。在涂装车间,AI视觉检测系统以超越人眼极限的精度,捕捉漆面上任何微小的瑕疵,其检测准确率正无限趋近于100%。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传统依赖经验与人工抽检的质量控制模式,升级为实时、全量、智能化的过程监控与预防。更关键的是,AI在预防性维护、库存物流优化等环节的深入应用,有效避免了潜在的生产中断与资源浪费,将“零缺陷”“零延误”“零浪费”的理念贯穿于制造全流程。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代”车型,宝马深知,革新并非仅停留在产品层面,更深植于对质量的极致承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在大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质量没有妥协的余地——往昔如是,今朝未改,未来恪守。”这份承诺,已内化为“零缺陷”的基因,贯穿于全价值链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
在宝马的质量字典里,“安全”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核心要义。当行业在智能驾驶领域激烈竞速时,宝马选择将“安全第一”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眼下,中国汽车产业链十分成熟,在芯片、智能驾驶、电池等领域也不乏领军公司,深耕中国的海外巨头与之合作逐渐成为常态。
但同为合作,一些主机厂选择彻底放开灵魂,“全权托付灵魂”。而宝马始终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恪守质量“底线”。
例如,其与Momenta合作研发的中国专属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非是对流行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将宝马二十余年在驾驶辅助领域的技术积淀深度融入系统设计,将驾驶风险降至最低,确保用户获得“放心敢用”的体验。这背后是对生命至上的敬畏,也是对技术伦理的坚守。
为了支撑“新世代”对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宝马在沈阳持续投入顶尖的测试验证能力。沈阳研发中心内近三十部专业实验台架,为第六代动力总成的可靠运行提供严苛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斥资打造的业界首个复合型EMC(电磁兼容)实验室。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深度融合的今天,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和干扰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个兼具智能网联和电磁兼容双重测试能力的实验室,为“新世代”车型远超行业标准的电磁安全性能奠定了根基。这些重金投入的硬实力,是宝马质量承诺最有力的无声宣言。
扎根中国,深刻融入本土创新生态,是宝马高质量战略的关键支点。其迈向“新世代”的征途并不孤单。以“新世代”为契机,宝马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已迈入“战略协同2.0时代”,共同构建起一个开放、互信、共生的“质量共同体”。
在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动力电池领域,宝马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顶级电池制造商紧密携手,共同推进第六代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量产进程。
这种合作不同于以往的供需关系,是深度融合的联合研发与联合制造。双方共享知识、共克技术难关、共建质量标准,目标只有一个:确保2026年于沈阳下线的宝马首款量产新世代车型BMW iX3,其动力心脏不仅代表“中国智造”的顶尖水平,更完全符合宝马严苛的全球标准。
在智能化领域,宝马选择与阿里巴巴这一本土科技巨头合作,探索AI大语言模型在车内的创新应用场景。这一跨界融合,为未来人车交互体验开辟了崭新想象空间,其底层同样是对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性的高标准要求。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及生产高级副总裁孟钧澜强调:“作为宝马集团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生产基地遵循严苛验证的全球品质标准,我们致力于成为豪华汽车制造商的标杆。”这份标杆地位,正是通过与中国伙伴在技术、标准、流程上的深度协同与相互成就而铸就。
宝马对高质量智造的追求,最终回归到“人”这一核心要素。先进的技术体系只是工具,其背后是“质量第一”理念已深深融入公司血脉,成为从决策层到一线员工共同信仰的质量文化。每一位员工都清晰地认识到,高质量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种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沉淀、升华。
赋能员工就是赋能质量。通过持续的技术培训和先进工具支持,所有员工都能在各自岗位上为质量提升贡献力量。公司更积极鼓励在产品、生产、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全员创新。截至目前,华晨宝马专利总数已达469项,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创新成果,正是质量文化沃土上结出的丰硕果实。
在共筑“质量长城”的道路上,技术是引擎,质量是导向,而人,永远是驾驭未来的终极力量。当“中国智造,全球标准”的“新世代”车型从沈阳驶向世界,它承载的不仅是一款新车的诞生,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智造哲学与质量信仰的宣告。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汽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郑元辉在大会上指出:“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应该以安全为前提。宝马坚守安全和责任底线,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番评价,点明了宝马实践深层的行业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宝马选择了以长期主义对抗短期逐利的内卷,以开放合作抵 制零和博弈,以对安全和责任的坚守,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校准航向。
当全球汽车工业站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十字路口,宝马在沈阳生产基地的实践,为“高质量智造”赋予了具象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