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和应用预计将呈现梯次渗透趋势。我们预计液态电池到固态电池的技术迭代路径大致遵循“固态电解质→新型负极→新型正极”顺序。
1、目前主要进入量产的是半固态电池:引入固态电解质,但仍保留少量电解液,正负极仍为三元+石墨/硅负极,并采用负极预锂化等技术提高能量密度;
2、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预计于2025-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200-300Wh/kg(采用全固态电解质):用固态电解质逐步至完全取代电解液,并采用高镍三元正极和石墨或硅碳负极。
3、第二代固态电池预计2027-2030年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导入高容量硅碳负极):将逐渐减薄固态电解质的厚度,并采用高镍三元正极与高容量硅碳负极。
4、第三代固态电池预计2030年后量产,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导入金属锂负极、复合电解质及高容量正极材料):重点攻关金属锂负极,逐步向复合电解质(主体电解质+补充电解质)、高电压高比容量正极(高镍、富锂、硫等)发展。
5、国内电池厂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规划总体呈现稳步推进态势,多数企业计划在2027-2028年实现小批量装车或量产目标。
(1)宁德时代重点布局固态电池,目标2027年小批量量产;短期由半固态电池过渡,推出凝聚态电池,预计快速实现量产。
(2)二/三线厂家目标2026-2027年完成小批量装车。国轩高科计划2027年小批量装车,2029-2030年量产,目标2030年实现350Wh/kg能量密度;亿纬锂能计划2027年小批量装车,2028年量产,其固态电池2024年已完成第一代技术开发;中创新航计划2027年小批量装车,2028年量产。
(3)硫化物仍为国内电池玩家主流选择,宁德、国轩、中航均采用硫化物电解质路线,亿纬布局硫化物的同时也布局了卤化物与聚合物。
6、国内整车厂在固态电池方向加快布局,技术路线虽较为多元,但整体仍以硫化物为主流,部分企业兼顾聚合物方案,预计将在2027年前后实现小批量上车。
(1)比亚迪进展领先,2024年已实现60Ah级固态电芯中试下线,能量密度达400Wh/kg,规划2027–2029年实现小批量装车,2030–2032年进入量产爬坡期,有望渗透到主流电动车型,规模可达12万辆。
(2)上汽清陶已布局全固态产线,预计2025年投产,目标能量密度406Wh/kg,2027年装车上市。
(3)广汽埃安计划2026年小批量装车。
(4)一汽、吉利计划2027年小批量装车。
(5)长安汽车提出“长安全固锂量”方案,预计2025年完成样件开发,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