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中的结构要素、基本要求和准则有什么

3月前浏览161

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依据设计任务在总体设计构想的基础上,确定的原理方案,绘制出具体的结构图,以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功能。设计的过程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零部件,包含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处理等,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间关系等问题。所以结构设计的直接产物虽是技术图纸,但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图纸只是表达设计方案的工程语言,运用机构设计的各种技术将设计构想具体化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图片      


       

       

       
1 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和设计方法        

       

       

       

1.1 结构件的几何要素        

       
机械结构的功能主要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由它的表面所构成,一个零件通常有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把这一部分表面称为功能表面。在功能表面之间的联结部分称为联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是决定机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设计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表面数量、位置、顺序等。通过对功能表面的不同设计,可以得到为实现同一技术功能的多种结构方案。      
1.2 结构件之间的关联        

       
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和相关特征外,还必须研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两类。两个零件有直接装配关系的成为直接相关。没有直接装配关系的成为间接相关。间接相关又分为位置相关和运动相关两类。位置相关是指两零件在相互位置上有要求,如减速器中两相邻的传动轴,其中心距必须保证一定的精度,两轴线必须平行,以保证齿轮的正常啮合。运动相关是指一零件的运动轨迹与另一零件有关,如车床刀架的运动轨迹必须平行于于主轴的中心线,这是靠床身导轨和主轴轴线相平行来保证的,所以主轴与导轨为位置相关,而刀架与主轴为运动相关。      
多数零件都有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相关零件,故每个零件大都具有两个或多个部位在结构上与其它零件有关。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两零件直接相关部位结构必须同时考虑,以便合理地选择材料的热处理方式、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等。同时还必须考虑满足间接相关条件,如进行尺寸链和精度计算等。一般来说,若某零件直接相关零件愈多,其结构就愈复杂;某零件的间接相关零件愈多,其精度要求愈高。      
1.3 结构设计中结构件的材料        

       
零件设计中可以选择的材料众多,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设计中既要根据功能要求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材料,又要根据材料的种类确定适当的加工工艺,并根据加工工艺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结构,只有通过适当的结构设计才能使所选择的材料最充分的发挥优势。      
设计者要做到正确地选择零件的材料就必须充分地了解相关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使用成本等信息。结构设计中应根据所选材料的特性及其所对应的加工工艺而遵循不同的设计原则。      


       

       

       
2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机械产品应用于各行各业,结构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也是千差万别,但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共通的。下面就机械结构设计的三个不同层次来说明对结构设计的要求。    
图片      
2.1 功能设计        

       
满足主要机械功能要求,在技术上的具体化。如工作原理的实现、工作的可靠性、工艺、材料和装配等方面。      
2.2 质量设计        

       
兼顾各种要求和限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是现代工程设计的特征。具体为操作性、美观性、安全性、成本、环保等因素。在现代设计中,质量设计相当重要,往往决定产品的竞争力。那种只关注满足主要技术功能要求的设计思想已成为过去,统筹兼顾各种要求,在满足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对其他要求适当作出平衡和取舍,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核心所在。      
2.3 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        

       
用结构设计变元等方法系统地构造优化设计空间,用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和其它科学方法进行优选和创新。      


       

       

       
3 机械结构基本设计准则        

       

       

       

机械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将确定的结构形式以图纸表达出来的,按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装配,制造出最终的产品。所以,机械结构设计应满足作为产品的多方面要求,基本要求有功能性、可靠性、工艺性、经济性和外观造型等方面的要求。此外,还应改善零件的受力,提高强度、刚度、精度和寿命。因此,机械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或错误,可能造成零部件不应有的失效,使机器达不到设计精度的要求,给装配和维修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机械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如下的结构设计准则。      
3.1 实现预期功能的设计准则        

       
产品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预定的功能要求,因此实现预期功能的设计准则是结构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要满足功能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功能:结构设计是要根据其在机器中的功能和与其他零部件相互的连接关系,确定参数尺寸和结构形状。零部件主要的功能有承受载荷、传递运动和动力,以及保证或保持有关零件或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运动轨迹等。设计的结构应能满足从机器整体考虑对它的功能要求。      
(2)功能分配:产品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通常有必要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即将一个功能分解为多个分功能。每个分功能都要有确定的结构承担,各部分结构之间应具有合理、协调的联系,以达到总功能的实现。多结构零件承担同一功能可以减轻零件负担,延长使用寿命。例如如V型带截面的结构是任务合理分配的一个例子。纤维绳用来承受拉力;橡胶填充层承受带弯曲时的拉伸和压缩;包布层与带轮轮槽作用,产生传动所需的摩擦力。例如若只靠螺栓预紧产生的摩擦力来承受横向载荷时,会使螺栓的尺寸过大,可增加抗剪元件,如销、套筒和键等,以分担横向载荷来解决这一问题。      
(3)功能集中:为了简化机械产品的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便于安装,在某些情况下,可由一个零件或部件承担多个功能。功能集中会使零件的形状更加复杂,所以要适度,否则会增加加工难度、反而增加加工成本,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2 满足强度要求的设计准则        

       
(1)等强度准则:零件截面尺寸的变化应与其内应力变化相适应,使各截面的强度相等。按等强度原理设计的结构,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轻了重量、降低成本。如悬臂支架、阶梯轴的设计等。      
(2)合理力流结构:为了直观地表示力在机械构件中怎样传递的状态,将力看作犹如水在构件中流动,这些力线汇成力流。表示这个力的流动在结构设计考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力流在构件中不会中断,任何一条力线都不会突然消失,必然是从一处传入,从另一处传出。力流的另一个特性是它倾向于沿最短的路线传递,从而在最短路线附近力流密集,形成高应力区。其它部位力流稀疏,甚至没有力流通过,从应力角度上讲,材料未能充分利用。因此,为了提高构件的刚度,尽可能按力流最短路线来设计零件的形状,减少承载区域,从而累积变形越小,提高了整个构件的刚度,使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3) 减小应力集中结构:当力流方向急剧转折时,力流在转折处会过于密集,从而引起应力集中,设计中应在结构上采取措施,使力流转向平缓。应力集中是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如增大过度圆角、采用卸载结构等。      
(4)使载荷平衡结构:在机器工作时,常产生一些无用的力,如惯性力、斜齿轮轴向力等,这些力不但增加了轴和轴衬等零件的负荷,降低其精度和寿命,同时也降低了机器的传动效率。所谓载荷平衡就是指采取结构措施部分或全部平衡无用力,以减轻或消除其不良的影响。这些结构措施主要采用平衡元件、对称布置等。      
3.3 满足结构刚度的设计准则        

       
为保证零件在使用期限内正常地实现其功能,必须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      
3.4 考虑加工工艺的设计准则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功能的实现,使产品达到要求的性能。但是,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及质量。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力求零件机构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所谓好的加工工艺指的是零件的结构易于加工制造,任何一种加工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或生产成本很高,或质量受到影响。因此,设计者了解各种加工方式的特点非常重要,以便在设计结构时尽可能的扬长避短。实际生产时,零部件结构工艺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生产批量的大小会影响坯件的生成方法;生产设备的条件可能会限制工件的尺寸;此外,造型、精度、热处理、成本等方面都有可能对零部件结构的工艺性有制约作用。因此,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对工艺性的影响。      
3.5 考虑装配的设计准则        

       
装配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零部件的结构对装配的质量、成本有直接的影响。有关装配的结构设计准则简述如下:      
(1)合理划分装配单元:整机应能分解成若干可单独装配的单元(部件或组件),以实现平行且专业化的装配作业,缩短装配周期,并且便于逐级技术检验和维修。      
(2)使零部件得到正确安装:保证零件准确的定位、避免双重配合、防止装配错误。      
(3)使零部件便于装配和拆卸:结构设计中,应保证有足够的装配空间,如扳手空间;避免过长配合以免增加装配难度,使配合面擦伤,如有些阶梯轴的设计;为便于拆卸零件,应给出安放拆卸工具的位置,如轴承的拆卸。      
图片      
3.6 考虑维护修理的设计准则        

       
(1)产品的配置应根据其故障率的高低、维修的难易、尺寸和质量的大小以及安装特点等统筹安排,凡需要维修的零件部件,都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对故障率高而又需要经常维修的部位及应急开关,应提供最佳的可达性。      
(2)产品特别是易损件、常拆件和附加设备的拆装要简便,拆装时零部件进出的路线最好是直线或平缓的曲线。      
(3)产品的检查点、测试点等系统的维护点,都应布置在便于接近的位置上。      
(4)需要维修和拆装的产品,其周围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5) 维修时一般应能看见内部的操作,其通道除了能容纳维修人员的手或臂外,还应留有供观察的适当间隙。      
3.7 考虑造型设计的准则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要求,而且还应考虑产品造型的美学价值,使之对人产生吸引力,简单的讲就是既好用还要美观。从心理学角度看,人60%的决定取决于第一印象。技术产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在买方市场的时代,为产品设计一个能吸引顾客的外观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求;同时造型美观的产品可使操作者减少因精力疲惫而产生的误操作。      
外观设计包括三个方面:造型、颜色和表面处理。      
考虑造型时,应注意尺寸比例协调、形状简单统一以及色彩、图案的支持和点缀。      
单色只使用于小构件。大的特别是运动构件如果只用一种颜色就会显得单调无层次,一个小小的附加色块会使整个色调活跃起来。在多个颜色并存的情况下,应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底色,和底色相对应的颜色叫对比色。但在一个产品上,不同色调的数量不宜太多,太多的色彩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舒服的色彩大约位于从浅黄、绿黄到棕的区域。这个趋势是渐暖,正黄正绿往往显得不舒服;强烈的灰色调显得压抑。对于冷环境应用暖色,如黄、橙黄和红。对于热环境用冷色,如浅蓝。所有颜色都应淡化。另外,通过一定的色彩配置可使产品显得安全、稳固。将形状变化小的、面积较大的平面配置浅色,而将运动、活跃轮廓的元件配置深色;深色应安置于机械的下部,浅色置于上部。      
3.8 考虑成本的设计准则        

       
设计时应简化产品及维修操作:      
(1)设计时,要对产品功能进行分析权衡,合并相同或相似功能,消除不必要的功能,以简化产品和维修操作。      
(2)设计时,应在满足规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其构造简单,尽可能减少产品层次和组成单元的数量,并简化零件的形状。      
(3) 产品应尽量设计简便而可靠的调整机构,以便于排除因磨损或飘移等原因引起的常见故障。对易发生局部耗损的贵重件,应设计成可调整或可拆卸的组合件,以便于局部更换或修复。避免或减少互相牵连的反复调校。      
(4)要合理安排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减少连接件、固定件、使其检测、换件等维修操作简单方便,尽可能做到在维修任一部分时,不拆卸、不移动或少拆卸、少移动其他部分,以降低对维修人员技能水平的要求和工作量。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疲劳电子化机尺寸链材料传动螺栓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2
最近编辑:3月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96粉丝 100文章 147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机械设计】传动轴、万向器、差速器......汽车机械原理动图大全

知道发动机是如何提供动力的吗?底盘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现贴上了数张直观的汽车机械动图,为您展示其工作原理!汽车原理动图解析汽车是借助于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且具有4个或4个以上的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它的传动系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轴装置,以及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 一、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1、汽油机与柴油机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2、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四缸发动机工作过程 二、底盘汽车底盘由①传动系、②行驶系、③转向系和④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汽车传动系统汽车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称为汽车的传动系。它应保证汽车具有在各种行驶条件下所必需的牵引力、车速,以及保证牵引力与车速之间协调变化等功能,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还应保证汽车能倒车,以及左、右驱动轮能适应差速要求,并使动力传递能根据需要而平稳地结合或彻底、迅速地分离。 传动系统包括①离合器、②变速器、③传动轴、④主减速器、⑤差速器及⑥半轴等部分。汽车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称为汽车的传动系。1、离合器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 2、变速器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它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手动变速箱称手动变速器(简称MT)又称机械式变速器,即必须用手拨动变速杆(俗称“挡把”)才能改变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改变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 它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廉,且传动效率高(理论上会更省油),另外,由于是纯机械控制,换挡反应快,且可以更直接的表现驾驶者的意愿,因此也更富驾驶乐趣,这些都是手动变速箱的优点。不过相比自动变速箱,它操作繁琐,而且在挡位切换时顿挫明显的劣势也是无法弥补的。变速器的功能:改变传动比;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情况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3、传动轴传动轴是由轴管、伸缩套和万向节组成。伸缩套能自动调节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距离的变化。万向节是保证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两轴线夹角的变化,并实现两轴的等角速传动。 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上的关键部件。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车辆上,万向节传动轴安装在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主减速器输入轴之间;而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车辆省略了传动轴,万向节安装在既负责驱动又负责转向的前桥半轴与车轮之间。 4、主减速器主减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减小转速、增大扭矩的主要部件。对发动机纵置的汽车来说,主减速器还利用锥齿轮传动以改变动力方向。 汽车正常行驶时,发动机的转速通常在2000至3000r/min左右,如果将这么高的转速只靠变速箱来降低下来,那么变速箱内齿轮的传动比则需很大,也就是变速箱的尺寸会越大。另外,转速下降而扭矩必然增加,也就加大了变速箱与变速箱后一级传动机构的传动负荷。所以,在动力向左右驱动轮分流的差速器之前设置一个主减速器,可使主减速器前面的传动部件如变速箱、分动器、万向传动装置等传递的扭矩减小,也可以使变速箱的尺寸、质量减小,操纵省力。5、差速器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 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行驶系由车身、车桥、车轮和悬架组成。车轮分别支承在各车桥(前桥、后桥)上,为了减少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振动,车桥又通过弹性悬架与车身连接。 ▲汽车车轮 ▲汽车车桥 ▲汽车车桥 ▲汽车悬挂系统汽车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1、汽车行驶系的主要作用是将整个汽车连接成一整体,并支持全车质量,接受传动系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汽车的牵引力。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反力及形成的力矩,缓和不平路面对车造成的冲击以及减少车身振动。汽车转向系统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称为汽车转向系统。 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是指,对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 1、制动系统作用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汽车车身汽车车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驾驶员以及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好的车身不仅能带来更佳的性能,也能体现出车主的个性。汽车车身结构从形式上说, 主要分为非承载式和承载式两种。 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性元件联接。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坏路行驶时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 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位,车身和底架共同组成了车身本体的刚性空间结构。这种承载式车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载功能外,还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这种形式的车身具有较大的抗弯曲和抗扭转的刚度,质量小,高度低,汽车质心低,装配简单,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好。但由于道路负载会通过悬架装置直接传给车身本体,因此噪音和振动较大。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