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从今天开始,HFSS就属于新思科技了

10小时前浏览3

射频学堂最新留意到,新思科技最近宣布: 350 亿美元收购 Ansys 的交易将在 2025 年 7 月 17 日完成。这意味着从那天起,Ansys 将从独立公司变为新思科技的一部分,而曾陪伴无数射频人入门的电磁仿真工具 HFSS—— 这个多年前就被 Ansys 收入囊中的 “老伙计”,也将作为陪嫁,成为新思科技的一部分。


Synopsys confirms $35bn Ansys acquisition - DCD


对大多数射频工程师来说,HFSS 几乎是绕不开的 “启蒙教材”。我第一次打开它时,连 “边界条件” 是什么都没完全搞懂。老师说 “先练案例”,于是打印了 801 页的 HFSS 手册 —— 那本比砖头还厚的纸册,边缘很快被翻得卷边,空白处写满批注:“微带线宽度要对应特性阻抗”“端口设置别忘了参考地”。从画一个简单的矩形微带天线开始,到调试耦合器的缝隙宽度让 S21 曲线平滑 0.5dB,再到优化功分器的分支角度让两路输出更均衡,每个案例都像一场小型闯关。


图片


那时的仿真真是“慢工出细活” 啊。用 486 电脑跑仿真时,主机风扇会发出持续的 “嗡嗡” 声,屏幕上的红色进度条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爬升。复杂模型要跑大半天,中间不敢碰鼠标 —— 生怕一不小心程序崩了,所有努力前功尽弃。等到进度条走完,盯着结果窗口里的驻波比曲线慢慢贴合理论值,比考试拿了高分还开心。


2011 年 HFSS 更新时,自适应网格技术和新求解器的出现,简直是 “解放双手” 的革命。同样的耦合器模型,之前要等 3 小时,更新后 40 分钟就能出结果。我记得那天特意跑了个复杂的滤波器模型,看着进度条 “嗖嗖” 往前走,突然觉得:原来工具的进步,真的能让人更有底气去尝试更难的设计。


后来工作后接触了 CST,和 HFSS 的交集渐渐变少。有次学弟说 “HFSS 报错不知道怎么改”,远程协助时重新打开软件,发现界面都开始变得陌生了。


学生时代的 HFSS,总带着点 “共享精神”。射频论坛里,有人把破解版压缩包藏在 “资料分享” 的帖子里,有人用截图一步步教 “怎么避免端口反射报错”;谢拥军老师的《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更是人手一本,书里把麦克斯韦方程组拆解成 “为什么要这么算”,连 “网格剖分太密导致计算慢” 这种实操问题都有解答。那时候觉得,学 HFSS 不像学工具,更像加入一个有问必答的技术社群。



被 Ansys 收购后,HFSS 开始变得 “全能”。它能和热仿真模块联动,分析天线在高温下的性能变化;能对接结构力学工具,模拟振动对射频链路的影响。但偶尔打开它,看着界面上 “多物理场耦合” 的按钮,会突然想起第一次用它画微带线的下午 —— 那时它还只是个 “专注电磁仿真” 的工具,简单到像一张白纸,却能让人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 “怎么把设计做好” 上。




这些年 HFSS 的更新从不停歇:支持频段从微波延伸到毫米波,连太赫兹器件都能仿真;求解速度越来越快,普通电脑也能跑系统级模型。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 “只能画无源器件” 的工具,却始终没丢掉 “让复杂仿真变简单” 的初心 —— 就像一个始终在进步的伙伴,默默陪着行业往前走。


如今新思科技的收购,或许会让它和 EDA 工具结合得更紧密。说不定以后设计射频芯片时,从版图到电磁兼容仿真,用一套工具就能搞定。商业并购带来的技术整合,本质上是让工具更懂工程师的需求,这对行业来说总归是好事。


射频工程师这个职业,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长久。


工具会换归属,版本会不断更新,但那种 “把设计做到极致” 的念头,其实从第一次在 HFSS 里画出天线模型时就埋下了。

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来源:射频学堂
HFSS振动电路电磁兼容电子ADS芯片通信理论CST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2
最近编辑:10小时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6粉丝 358文章 108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华为2025年校招目标院校大盘点,你的学校上榜了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招季,华为作为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校招动态一直备受关注。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份2025最新的华为目标院校白名单,不过得提前说明下,数据并非来自官方,不一定完全准确,仅供大家参考。 985高校:校招的“主力军” 在华为的校招版图中,985高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像清华、北大,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学术底蕴深厚,科研实力强劲,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极高,一直是华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两校的毕业生无论是在计算机、通信还是其他前沿技术领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浙大、上海交大、复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顶尖综合性大学,同样是华为人才招募的重点。这些高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拥有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学科水平,为华为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还有一些工科强校,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在航空航天、兵器科学与技术等特色工科领域实力超群,为华为在相关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关键的人才支持。 另外,通信工程学科获评A+的东南大学,其毕业生在通信领域专业能力突出,在5G技术研发、通信网络构建等方面,为华为的通信业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计算机学科A+的华中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新兴技术领域成果显著,其毕业生在华为的研发团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与通信工程A+的电子科技大学,是华为在信息通信领域人才的重要来源,为华为攻克通信技术难题、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211高校:专业优势尽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虽然不是985高校,但作为顶级211院校,在华为的招聘中占比极高。就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来说,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4届毕业生中有558人入职华为,其中本科生90人,研究生468人 。西电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上的优势,与华为的业务高度契合,其毕业生在华为的通信、芯片研发等核心部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邮电大学,作为通信领域的“黄埔军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上积累深厚,与华为的合作紧密,每年都有众多北邮学子加入华为,投身于通信网络建设、5G技术创新、软件研发等重要工作中。 双非院校:异军突起的“黑马” 令人惊喜的是,华为的目标院校中还有不少双非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以研究生培养为主,拥有40余位两院院士担任导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实力顶尖,为华为输送了许多高学历、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在华为的科研项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南方科技大学建校仅十余年就入选双一流,与华为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023届毕业生起薪近20万,深受华为认可,毕业生在华为的研发与创新工作中表现出色。 深圳大学作为华为总部所在地的“家乡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ESI全球前1‰,与华为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近五年累计输送超800名毕业生 。深大毕业生凭借地缘优势和扎实专业知识,在华为的软件开发、硬件设计、人工智能等业务中贡献突出。 南京邮电大学被誉为通信行业的“黄埔军校”,与华为共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世界一流学科,48%毕业生进入电子信息类企业,我们看到仅2024年,南邮就有200多位毕业生入职华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特色突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跃升至A-,与华为业务高度重合,2022届有194人签约华为,2024届增至258人,毕业生在华为的软件开发、算法研究等工作中表现优异。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级B+,每年华为招聘会招录超百人,还参与华为“智能基座”项目,定向输送基站研发人才,毕业生在华为的通信设备研发、网络优化等工作中贡献力量。 如果你恰好在这份目标院校名单上,那真的很幸运,在求职时拥有一定优势。不一定非要去挤破头卷互联网大厂,华为或者中兴这类公司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都相当可观,也能让你在职业生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祝大家求职顺利!来源:射频学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