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如何在梁单元中加入预紧力和热效应?

1天前浏览2

概括

在使用梁单元对螺栓连接器进行建模时,考虑螺栓预紧力和热效应对于确保仿真结果准确可靠至关重要。螺栓预紧力表示装配过程中施加的初始张力,它会显著影响载荷分布和接头刚度;而热效应则考虑材料属性和尺寸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体结构行为。通过将这些因素纳入梁单元模型,工程师无需进行计算成本高昂的全实体建模,即可捕捉螺栓连接的基本力学行为。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仿真流程,还避免了过高的计算成本,从而能够对复杂装配体进行高效实用的分析。

在这篇博客文章中,我们通过一个直接、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该方法,并结合模型描述来展示不同的步骤。

模型创建:

总而言之,该过程包括在 SpaceClaim/Discovery 中创建梁,并建立接触以将这些梁连接到相应的孔,从而确保正确的相互作用和负载传递。此方法与 Mechanical 在后台采用的方法非常一致。

这里详细介绍了如何创建和定义模型。

  • 使用实心圆柱体在 SpaceClaim/Discovery 中创建beam,然后使用 Preparation->Extract 。

    Fig01  
    Fig02  
  • 在此示例中,为了进一步进行比较,在角落处添加了一根额外的梁。

    Fig03  
  • 在 Mechanical 中可以识别这些梁。请注意横截面属性,它们是从 SpaceClaim 中创建的原始圆柱体中提取的。“热应变效应”默认启用。

    Fig04  

     
  • 在梁的端部和螺栓连接区域之间创建粘合接触。每个梁需要两个接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将公式改为“梁”,并指定材料和半径。这将允许热能通过梁传递。定义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表示螺栓头和螺母。请考虑您需要用这些值来恰当地表示结构的热行为。对于第二个梁,在梁端部和实体角之间定义了一个额外的接触。

    Fig05  
  • 施加一些热边界条件后,可以求解瞬态传热模型。角梁的自由端定义为 10°C。注意每根梁的温度梯度。

    Fig06  
  • 在用户定义的结果中隔离热模型中创建的 LINK33 元素,可以看到连接梁如何将热量从固体传递到螺栓线元素。

    Fig07Fig08

  • 利用该热解决方案,可以按照通常的方式将载荷传递到结构分析:

    Fig09  

     
  • 边界条件包括实体部件之间的摩擦接触、实体腿部的固定支撑以及自由梁端部。此外,还包含螺栓预紧力以及从热分析导入的载荷。

    Fig10  
    Fig11  
  • 现在,结构模型已经得到解决,同时考虑了螺栓上的热效应和预紧力的影响:

    Fig12  
    Fig13  
  • 由于角梁两端由结构边界条件固定,因此该处的应力仅由热载荷引起。这使我们能够验证梁单元上的热载荷。

    Fig14  

最后,因为创建所有这些梁和接触会大大增加要做的工作,所以您可以使用对象生成器工具来提高效率。


结论

        总而言之,要使用梁单元精确建模螺栓连接,需要仔细考虑螺栓预紧力和热效应,以捕捉影响接头性能的关键因素。该方法不仅提供了一种比完整实体建模更高效的计算替代方案,还能确保工程分析的可靠结果。

来源:ABAQUS仿真世界
SpaceClaimACTMechanical材料螺栓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7
最近编辑:1天前
yunduan082
硕士 | 仿真主任工程... Abaqus仿真世界
获赞 175粉丝 313文章 38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不同建模方法的精度比较-看完就知道该怎么简化模型了

麻烦各位帮忙转发,分享,可以找我要部分案列模型哦。 不同精度的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分析结构或任何物理系统,其选择取决于所需结果和可用计算资源。本文将使用ANSYS软件比较不同精度的有限元模型。以一个简单的管状悬臂梁为例,该梁通过四个螺栓连接到壁上的基座连接器,并在管端施加点载荷。我们将比较以下几种有限元模型(按精度和复杂度递减排列):实体模型表面梁模型梁单元模型远程力模型为了比较结果,我们对这四种不同精度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求解。观察发现,在给定载荷下,该结构中峰值应力最关键的部分是管基座连接器。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将非关键的实体网格管替换为具有表面单元的管,然后进一步替换为梁单元。最后一个模型完全忽略了管子,载荷通过位于管端位置的远程点(RBE3)远程施加。为了保证比较的公平性,我们调整了实体、表面和线单元(梁单元)的单元数量,直到达到可接受且可比的应力收敛。在所有四种情况下,管基座连接器的网格保持不变,因为这是关键部分,也是我们比较的主要焦点。所有四个模型都使用了管基座的相同实体网格。仿真结果总结如下表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四种情况下,管基座(关键部分)的峰值应力和变形是可比的。除了不存在管子的远程力模型外,管子的最大挠度也具有可比性。同样,三种模型的管子最大应力也具有可比性。作为额外的检查,所有情况下的螺栓轴向载荷也相匹配。因此,就关键部分的峰值应力和变形确定而言,所有模型都显示出可比的结果,如下面的应力等值线图所示:关键结构部件——管连接器的应力等值线相同。在某些情况下,管子的最大挠度也可能是关键的,而远程力模型无法提供该信息,但除此之外,所有模型基本上都能获得相同级别的细节。使用简化有限元模型(如梁单元和远程力模型)的主要好处是计算速度,如下图所示:计算时间比较。简化模型(低精度模型)与实体网格模型之间的计算时间差异显著即使对于这个简单的结构系统,这种时间差异也是显著的。对于更复杂和更大规模的模型,明智地将非关键结构构件替换为梁单元或远程载荷可以显著提高计算效率。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大型桁架组件或飞机机翼结构,其中感兴趣的关键区域可能是机翼根部连接。在我的后续博文中,我将进一步探讨这一想法,以分析更复杂的桁架系统。来源:ABAQUS仿真世界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