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最具资金链优势50强排行榜!

1天前浏览1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一场涉及商业与资金链信任危机的情绪正在新能源产业链蔓延。


近期在国家部署汽车行业反内卷的主要思路下,比亚迪(002594.SZ)、广汽集团、吉利汽车(0175.HK)、长安汽车(000625.SZ)、赛力斯(601127.SH)、蔚来(9866.HK)和理想汽车(2015.HK)等核心新能源车企就 “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作出承诺。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截止2024年末,比亚迪、上汽集团(600104.SH)、吉利汽车、长城汽车(601633.SH)、长安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广汽集团(601238.SH)、蔚来、小鹏汽车(9868.HK)、北汽蓝谷(600733.SH)、众泰汽车(000980.SZ)等12家主要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达9609.31亿元(同比增长15.05%),占整体流动负债比例达55.39%(同比增长3.71个百分点),距离万亿大关仅有一步之遥。


我们统计的数据还显示,这12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024年)均高于 “60天”,其中周转效率最高的是广汽集团(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74.75天),周转效率最低则是众泰汽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361.76天),比亚迪与吉利汽车近乎相同,均在125-130天之间。


可见,车企想要在短期内把支付账期缩减至60天内,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压力。


这个挑战和压力还在向产业链上游传递。据我们观察,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供应链之一的,即中国锂电产业链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截止2024年年末,仅100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合计规模已达2973.19亿元,同比增长了4.70%;而同期这100家企业营业收入却同比下降了12.69%。


其中,45家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100天以上,15家企业更是在200天以上,其中不乏先导智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78.98天)、赢合科技(241.77天)、恩捷股份(227.07天)、派能科技(201.94天)等各产业链实力玩家的身影。


当前产业共识,“竞争已经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 我们认为,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下,企业资金链健康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面对行业寒冬,资金链健康的公司将有充足弹药穿越周期成为赢家,而那些资金链脆弱的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未来不排除会又更多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


因此,24潮产业研究院(TTIR)认为,在当下时点,研究分析中国锂电上市公司资金链健康指数,对于经营者、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方方面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让读者对中国锂电上市企业资金链有直观的了解,我们选取了几个核心指标并制定 “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最具资金链优势50强排行榜”,供读者参考。特别注,本文仅是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为读者朋友提供一种思考视角,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欢迎读者朋友交流、探讨,甚至批评。


第一个核心观察指标,即 “现金短借比”,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借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该指标的数值范围在0%至100%之间。一般情况下,指标在50%以上处于安全合理区间,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上市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相对于短期借款越多,其资金链安全性就可能越有优势。(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个财务指标是上市公司资产表中最容易变现的科目。因此,在面临短期借款的还款压力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相对越多,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安全性可能就越高。)


第二个观察指标,即 “长借短借比”(借款在财务报表上主要由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构成。从表面上看,借款的短期与长期的区别仅在于还款年限的时长:短期借款的还款年限为一年以内,而长期借款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当然,短期借款一般还有较低利率的优势,然而长期借款虽有较高利率,但短期借款甚至可能出现债权人要求企业立即还款的极端情况,尤其是在经济环境较差的时刻。因此,过多的短期借款就可能有资 金周转隐患。),其计算公式为 “长期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该指标的数值范围在0%至100%之间(注: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均为0时,该数值定为100%);同样,笔者认为该指标在50%以上处于安全合理区间,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上市公司借款构成中的长期借款越高,其资金链安全性就可能越有优势。


第三个观察指标,即 “占款收入比”,这一指标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市公司在行业内上下游地位的占款数据。其计算公式为 “占款/营业收入”。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上市公司在行业内上下游的地位可能越高,也就越有可能具有资金链安全性优势。(注:其中 “占款” 的计算公式为 “上市公司对客户的占款+上市公司对供应商的占款”;而其中 “对客户的占款” 为 “(预收帐款+合同负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合同资产)”,“对供应商的占款” 为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预付款项”。)


24潮产业研究院综合分析认为,三个指标数据之和高于100%的企业要更具资金链优势,数值越大则资金链优势越大。具体企业表现详见文末附录。


(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新能源材料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7
最近编辑:1天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5粉丝 209文章 246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开发新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计划8月推出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试制样品!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人民网消息,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获悉,该研究所开发出兼具高导电率,高耐水性,柔软性好的新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有望解决全固态电池固-固物理界面接触不良的难题。同时,新型高熵锂合金负极也取得突破,以此组装全固态电池在高倍率下可实现一分钟充放电。 该研究团队由青岛能源所研究员武建飞领衔,长期深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产业化核心技术与工艺。团队围绕关键材料与核心工艺持续攻关,已打通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化制备技术瓶颈,目前正通过优化全流程工艺参数,加速推进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化进程。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优良的低温性能和本征安全等优势,成为一项颠覆性的世界前沿科技。掌握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成为各国抢占新能源汽车领域制高点的重要关口。武建飞介绍,固体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青岛中科源本多年专注于研发兼具高离子电导率、高耐水性、良好柔韧性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以期攻克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物理接触不良这一核心瓶颈难题。近期,团队通过对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化学改性,其空气稳定性较常规的锂磷硫氯固体电解质提升了10余倍,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在更高露点温度下仍能保持性能稳定。 新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结构及全固态电池倍率循环性能对比经检测,该固体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3~10-2S/m,可与液态锂电电解液水平相当。更重要的是,其在保持高离子电导率和高耐水性的同时,柔韧性与延展性更优,可通过弯曲和延展灵活适配电池形状与体积变化,更有利于与电极材料紧密贴合,有效降低电池内部电阻、提升倍率性能,且反复充放电不易龟裂,可显著抑制电池性能劣化。此外,该电解质对锂的稳定性更出色,界面副反应减少,可大幅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同时降低 制备加工难度,助力电池性能充分释放。 合金负极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倍率及循环性能在负极材料研发方面,团队同样取得可喜进展。新开发的金属锂负极在固态电池中表现出超高的倍率性能,可实现近一分钟快速充放电,并稳定循环超过1500次。该负极材料采用多元合金化策略,通过构筑高熵合金,利用多种元素的协同耦合作用提高了金属锂负极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从而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同时一体化的合金载体能够为金属锂的沉积提供高效迁移路径,提高了负极电化学反应活性,使金属锂负极即使在大电流反复充放电过程中依然保持稳定。采用锂合金负极,有望开发出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产品。目前,研究团队已打通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化制备技术瓶颈,并通过对全流程工艺参数的不断优化,确立了从材料制备改性到电池生产的连续化方案,已具备量产技术,计划于今年8月份推出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试制样品,并尽快有机切换到量产技术,力争率先在国内建成10兆瓦以上的量产线。关于青岛中科源本Company Introduction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于2023年底创立,可实现从材料制备到电池组装的全链条高效率生产。2025年1月,中国科学院宣布,高性能20Ah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在崂山区巨峰光学医疗器械产业园落地并试运行。该中试线依托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可月产20Ah电池10片。 据介绍,该中试线包括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和硫化物全固态软包电池两条生产线,可实现从材料制备到电池组装的全链条高效率生产,进一步优化电池性能,解决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工程问题,为后续产业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为电池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按照规划,该产线预计到2026年年底,可下线100Ah电芯,生产线规模扩大至2GWh。该项目届时将建成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推动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初步成熟,全固态电池上车验证。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