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的锂电行业还在上演疯狂的人才争夺战。储能企业 HR 与猎头们攥着百万年薪合同穿梭于展会,疯抢工程师的场景恍如昨日 —— 彼时储能人才供需比创战略新兴行业第一,某头部企业 PCS 团队总监年薪甚至飙到 200 万。谁能想到,2025 年的行业图景已天翻地覆:整体薪资跳水、招聘量腰斩、裁员潮蔓延,大量简历石沉大海,黄金时代的落幕比预测更猛烈。
“过去靠政策吃饭,现在靠本事赚钱”,2025 年成为行业转折点。随着 “136 号文” 颠覆源网侧储能投资逻辑,行政分时电价调整又打碎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型,投资商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尽管业内共识认为,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将拉大电价差,但关键战场已从行政定价转向电力现货市场 —— 这里电价波动可能超 300%,光伏午间电价或跌至负值,晚高峰又能飙升至 1.5 元 / 千瓦时。
新政倒逼储能从 “套利设备” 转型为 “运营资产”,价值链条向峰谷套利、辅助服务、虚拟电厂等多元场景延伸。当硬件差距逐渐缩小,软件层面的策略优化能力,正成为决定收益率的核心变量。
政策冲击波迅速传导至人才市场。猎头林薇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去年电话被储能企业打爆,总监岗开价百万眼都不眨,今年通讯录里多了十几个待业总监。” 数据更显残酷:2022-2023 年新能源职位增速 52.22%,储能薪资涨幅超 30%;2025 上半年招聘量骤降 40%,骨干岗位薪资缩水 25%-40%。
高薪岗位首当其冲:某头部企业 PCS 研发总监年薪从 2024 年 200 万砍至 80 万,储能系统工程师月薪从 3 万 + 跌至 1.5 万区间。裁员潮随之而来:6 月初某储能电池上市公司优化 30% 研发人员,江苏某投资商直接解散整个工商业储能事业部。
并非所有岗位都面临灭顶之灾。当前招聘需求勾勒出行业转型轨迹:纯技术研发岗热度锐减,懂现货交易报价的运维工程师成为香饽饽。“现在没点电力交易知识,纯技术背景根本不吃香。” 一位在职运维工程师坦言。这种岗位结构剧变的本质,是行业从 “政策套利” 向 “市场生存” 的价值重构。
在 394 号文构建的现货市场规则下,储能企业亟需兼具电价预测与风险对冲能力的人才。科陆电子通过 “储能 + AI” 策略将调频收益占比提升至 40%,其核心研发岗薪资逆势上涨,印证了技术深耕型人才的价值。而既懂储能技术又精通电力交易的 “双栖工程师”,在现货市场环境下身价暴涨,成为最稀缺的复合型资源。
行业生态位也在加速分化: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押注钠离子电池降本;中小企业转向移动储能等细分赛道;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以数字化能力切入,如华为光储智能控制器实现 “充放电 - 交易 - 碳管理” 全链路优化。
“未来的赢家不是规模至上者,而是技术、市场、生态的融合体。” 储能行业只是告别了野蛮生长的虚胖期。在 2060 碳中和目标下,当政策红利让位于市场逻辑,真正具备技术内核与商业智慧的人才,正在积蓄下一轮爆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