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思考题
你在对产品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为了通过骚扰发射的试验,主要关注把部分电路,采取了什么措施?
电子设备中,主要有两种典型的骚扰源电路,一个是二次电源模块,另一个是数字电路。
实际上,正是由于开关电源技术和数字电路的广泛应用,干扰的问题才日益突出。
二次电源之所以成为骚扰源,是因为他的工作原理是对直流电压斩波,将连续的直流电压变成脉冲电压。这个过程就产生了强烈的电磁骚扰。
大部分设计师对于二次电源的骚扰,仅关注电源输入端的骚扰发射,而不关心电源输出端的骚扰发射,这是因为输入端的骚扰发射关系到是否能通过CE102传导发射试验。实际上,输出端的骚扰发射也同样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内部电路的自兼容问题,还关系到整体辐射发射的问题。
数字电路工作时产生剧烈的骚扰发射是大家所熟悉的。实际上,这种辐射不禁产生于PCB板自身,更主要的是通过PCB的外拖电缆辐射发射。
当然,除了上面两种碘性的骚扰电路以外,一些特殊种类的设备,可能还包含逆变器这样的骚扰源。逆变电路产生骚扰的机理与开关电源类似。
现代电子设备使用的电源模块都是所谓的开关电源。
图中给出了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图。输入电源连接在一个开关上,通过间断的开关控制送到负载的能量,这有点象在交流电中用可控硅来控制负载的功率。这里通过开关控制负载上的电压有效值。
开关闭合和断开的瞬间都会在电源回路中引起电流的剧烈变化,如图中所示的回路1。这种剧烈的电流变化就会产生电磁骚扰,一方面是电源线上的传导发射,另一方面是回路中的电流产生的辐射发射。后面我们会看到,DC/DC模块的输入线产生的辐射发射远高于模块本身的辐射。
除了第一个回路以外,第2个回路中也是突变的电流,其变化的周期与第一个回路相同。这也会产生电磁辐射。
实际上,电容上的电压虽然号称是直流电压,其实上面有很多小波动,这个小波动的周期就是开关动作的周期。当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较长的导线时,这根导线就构成了辐射天线。
DC模块的骚扰不仅体现在模块本身,主要是通过输入、输出线传导出来,并产生辐射。特别是有些模块有金属外壳,这时模块自身电磁辐射并不是主要因素。
图中是一个实际的DC模块的骚扰情况。
大家往往比较关注DC模块输入端的传导发射,因为当DC模块直接连接设备的电源输入时,进行CE102和RE102试验时,DC模块的传导发射直接影响试验的结果。
实际上,即使DC模块的输入端不直接连接到设备的电源输入,也会导致设备内部的骚扰增强,带来内部干扰的问题。
对于DC模块的输出端产生的骚扰,大部分设计师缺少关注。因为没有任何电磁兼容性标准提出输出端骚扰的限制。但是,输出端对内部电路的影响比输入端更加直接。图中右下角是输出电压的实际情况。这种尖峰电压包含了丰富的高频成分,会通过输出连线产生辐射,并可能直接影响到敏感电路的工作。
对于这种尖峰电压的幅度,DC模块厂商会给出限制值,但是通常都是要限制测量示波器的带宽小于20MHz,这意味着对于更高频率的骚扰,厂商不负责任。而这些更高频率的骚扰往往会导致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无论是内部干扰问题,还是通过试验的问题。
数字电路是另一个典型的骚扰源。而在数字电路中,又以时钟电路为重点。关于时钟信号为什么成为最主要的骚扰源,前面我们做了讲解。
很多设计师对数字电路产生骚扰的原因的认识局限在输出回路中,也就是图中“(2)信号脉冲电流”的回路中。这个回路固然是一个骚扰辐射源,但是另一个回路往往更加严重。
这就是图中“(1)瞬态短路电流”的回路。什么叫瞬态短路电流呢?这是发生在数字电路的输出电平变化的瞬间的事件。
图中我们用一个开关来形象地表示数字电路的输出电路。输出高电平时,实际上就是输出端与电源连接,输出低电平时,实际上就是输出端与地线连接。
表示虽然很形象,但是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实际电路并不是这样一个单独开关的形式,而是上下各有一个开关,如左图所示。
当输出高电平时,与电源连接的开关闭合,与地线连接的开关断开,反之亦然。文提出在输出状态变化的瞬间。这时,在这两个开关的配合中,会有一段时间两个开关同时处于闭合状态。这意味着,这时在电源和地线之间形成了一个短路,导致很大的短路电流。这个短路电流大小与电路种类有关,TTL类型的电路较小,CMOS类型的电路较大。
这个短路电流会在电源回路中产生瞬变电流,导致差模辐射。
这种瞬变电流不仅差模辐射,还会导致共模辐射,和电源质量降低。随着数字电路的速度提高,如何减小这种电源骚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往往被称为“电源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