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顺利通过EMC试验(二十六)文字版

10小时前浏览3

预习思考题

你知道同一种金属材料对不同种类的电磁波屏蔽效能不同吗?

电磁波在穿过一块屏蔽材料时,为什么会发生衰减呢?关于这个物理过程,虽然用电磁波的理论可以精确的进行解释,但是,我们作为产品工程师,并不需要了解到那个程度。况且求解那套方程式也不是非专业人士能做的。

我们用通俗,但是不失科学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个过程。

首先,我们假设屏蔽材料是导电的。

当一束电磁波入射到一块导电材料时,电磁波中磁场就会在导电材料的表面感应出电流,这个电流会产生一个磁场。

电磁感应定律使我们有一个直觉,这就是,这个被激发出来的磁场的方向与入射电磁波的磁场方向相反。事实也是这样,因此这个感应磁场削弱了入射电磁波。

问题是,这个电流在屏蔽体的另一个表面也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没有入射磁场来抵消它,于是称为一个新的辐射源,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泄漏电磁场。

泄漏电磁场的强度会小于入射电磁场。这是因为,感应电流在屏蔽材料表面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向电磁波入射的表面集中,这就导致屏蔽材料的另一个表面上电流很小,因此泄漏电磁场很小。

这种电流向一个表面集中的现象,叫做趋肤效应,频率越高,这种效应越明显。由于趋肤效应,屏蔽材料越厚,在另一个表面的电流越小,泄漏的电磁场越少,屏蔽材料的屏蔽效果越好。

另外,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泄漏越少。所以,高频电磁波比较容易屏蔽。或者说,低频电磁波的穿透力强。

这里,我们定量地分析一下屏蔽效能。

一种简单的分析屏蔽材料的方法是传输线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把屏蔽材料看成一段传输线,把电磁波看成注入到传输线的信号。

右上图,是电磁波入射到屏蔽材料时发生的情况。右下图是电磁波的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我们结合起来看。

假设入射电磁波的强度为E0

当电磁波入射到屏蔽材料表面时,由于传输介质特性的突然变化,会发生反射,这会损失能量,这时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降低为E1

进入屏蔽体表面的那部分电磁波在屏蔽材料中继续传播,由于屏蔽材料具有损耗,因此电场强度会不断下降,当到达屏蔽材料的另一界面时,幅度降低为E2

在这个界面,又会发生反射现象,使电场强度降低为E3,这部分电磁波就是屏蔽材料泄漏的部分。

如果用dBV/m表示电场强度,(E1 - E3)就是屏蔽效能。

图的左边,我们对E1 - E3)做了分解,这种分解的合理性从右图可以看出来。

R代表反射损耗,A代表吸收损耗。总的屏蔽效能等于这两部分之和。

吸收损耗就是电磁波在屏蔽材料传播时的衰减程度。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特性如右上角的公式所示。这里的符号d代表趋肤深度,这与前面我们介绍的趋肤效应对应,是63%的电流所集中的表面深度。在这里,是指电磁波衰减到原来的37%时的传播距离。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到左边的两个吸收损耗的公式。

上边的公式是用趋肤深度表示的形式。十分直观,屏蔽材料每增加一个趋肤深度,吸收损耗大约增加9dB.。常用材料的趋肤深度可以从一些材料手册中查到。趋肤深度不仅与材料的种类有关,还与频率有关,同一种材料,频率越高,趋肤深度越小,因此,吸收损耗越大。

下边的公式是把趋肤深度的计算公式带入后的结果,吸收损耗与材料的相对导率mr和相对电导率sr之间关系一目了然。这里的相对磁导率和电导率是指相对于铜而言的,也就是,铜的磁导率和电导率都是1.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屏蔽材料的厚度t越大,吸收损耗越大,这是自然的。

另外,导体的磁导率和电导率越高,吸收损耗越大。也就是,导磁性和导电性对吸收损耗有影响。同样厚度的钢和铝,钢的吸收损耗大于铝的吸收损耗。因为,钢的导电性虽然不如铝,但是钢的导磁率很高,他们的乘积较大。

反射损耗代表了电磁波在屏蔽材料表面产生反射的程度,由于这个过程仅发生在屏蔽体的表面,因此,与屏蔽体的厚度无关。

反射损耗与电磁波的波阻抗ZW和屏蔽材料的特性阻抗ZS有关,反射损耗R的计算方法如图中公式所示。

波阻抗是电磁波中的电场分量与磁场分量的比值。在近场区域内(1/6波长以内),波阻抗ZW与辐射源的特性、辐射源的距离有关,但是,到了远场区域(1/6波长以外),电磁波的波阻抗为一个固定数值,无论什么性质的辐射源,波阻抗趋于377W

大家可能感到困惑,什么样的辐射源产生高阻抗电磁波,什么样的辐射源产生低阻抗电磁波?

这很好记,如果电路是高阻抗的,就产生高阻抗电磁波,反之亦然。

例如,前面我们介绍的偶极天线,从直观上看,他的阻抗很高,因为两端是开路的。因此,偶极天线所产生的电磁波是高阻抗波。

环天线,从直观上看,他的阻抗很低,因为它是一个短路的环路,因此它产生的电磁波是低阻抗波。

高阻抗电磁波由于电场分量较大,因此,也叫做电场波,

低阻抗电磁波由于磁场分量较大,因此,也叫做磁场波。

在远场,波阻抗为377欧姆,叫做平面波。

材料的特性阻抗是一个与材料特性有关的参数,他还与电磁波的频率有关,这有点象电感的感抗与频率有关。

图中给出了一块0.5mm厚的铝板的屏蔽效能,通过解读这个图,我们建立一些基本概念。

1.屏蔽效能不同:同一种材料的屏蔽效能,对电场波、平面波、磁场波依次降低,也就是说,电场波最容易屏蔽,磁场波最难屏蔽,因此,在谈到屏蔽效能时,需要明确对于什么种类的电磁波;2.材料并不是限制屏蔽效能的因素:除了低频(10kHz以下)磁场以外,即使0.5mm厚的薄铝板,屏蔽效能也容易超过60dB,因此,除了低频磁场的场合,并不需要特别考虑金属材料的屏蔽效能是否满足要求;3.屏蔽效能与距离有关:距离电场源越近,屏蔽效能越高,距离磁场越近,屏蔽效能越低,这是因为波阻抗随着距离的变化所致,波阻抗越高,反射损耗越大,因此,当遇到磁场源时,要使屏蔽体尽量远离辐射源;4.低频磁场最难屏蔽:这是因为,低频注定了吸收损耗较小,磁场注定了反射损耗较小,总的屏蔽效能由这两部分构成,两者都小,自然总屏蔽效能也小,因此,在遇到低频磁场(例如,工业现场大功率负荷产生的工频,以及高次谐波磁场)产生的干扰问题时,不要对屏蔽寄予过高的希望;

来源:深讲电磁兼容
电路电场理论材料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9
最近编辑:10小时前
深讲电磁兼容
硕士 | 技术总监 用最通俗的方式讲解实用的EMC
获赞 50粉丝 695文章 130课程 1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