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单兵宽带自组网——MPU5射频解析

6小时前浏览0

智能单兵自组网电台是现代战争通信设备的发展趋势,我军的单兵电台一直是对标美国的单兵电台发展。从以前的Harris-152、163到现在的MPU5,MPU5是美军新一代无中心自组网智能单兵电台。号称世界首个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台。

本文通过对MPU5功能解析,分析它的射频方案设计

MPU5最重要的就是它的——Wave Relay® MANET技术

Persistent Systems的 MANET技术研发旨在通过快速适应地形波动和恶劣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连接性和通信性能。

Wave Relay®,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网络自组织和快速重构,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连通性。这项技术使得MPU5在各种网络环境中都能够实现最优的通信效果,为无线通信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该技术基于Wave Relay数据链嵌入式模块实现,可以连接分散于不同美国空军基地的单位,为其提供直接通信、态势感知、全动态视频和音频。

这段描述提取有关的射频设计词是——适应地形波动和恶劣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连接性和通信性能。

一、通道框架

MPU5是怎么样通过波形的设计来适应地形和恶劣环境?

根据MPU5的官网解释是采用了3*3的MIMO

MIMO系统是提高频谱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径衰落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但MIMO系统却能有效地利用多径的影响来提高系统容量,采用MIMO结构不需要增加发射功率就能获得很高的系统容量。

MIMO技术对于射频设计来讲,主要区别在于是分集还是复用。

分集

分集技术用来解决可靠性问题。
空间分集技术就是利用多个天线发送同样的数据,同一路信号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端,可以有效对抗多径衰落,减少接收端SNR的波动。独立衰落的分支数目越大,接收端信噪比波动越小,分集增益越大。分集增益可以改善系统覆盖,增加链路可靠性。

分集对于射频设计来说就是设计三个完全独立的收发通道。

复用

空间复用技术用来解决容量问题。
空间复用技术就是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发送独立的数据,增加系统的数据容量。

复用技术相当于把数据分为三包同时发出,在接收端再组合,所以在射频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对数据分包和合包的影响,即三包数据互不影响。

数据互不影响的前提是通道正交,互不干扰。

所以在射频设计时需要对射频电路做幅度和相位的控制,保证三个通道的正交独立。

MPU5提到的是适应恶劣地形,那么MPU5使用的应该是MIMO分集。

意,空间分集利用天线间的不相关性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MIMO天线之间的距离一般应该大于半个波长,以避免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和耦合。

二、互换频率模块

MPU5的手册讲他的频率覆盖L-C,对于射频来说,频率宽最大的设计难点是功放的设计。

几年前,确实很难找到覆盖这么宽的功放。但是最近几年市面上很多国产厂家都能单管GAN覆盖L-C。

看看MPU5是怎么做的。

它是通过替换射频模块来实现多个频率跨段,做射频的都知道,多波段设计在同一块板最大问题就是杂散和抗干扰,MPU5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降低单板设计的复杂性。同样由于它的分段设计和手台制式限制,采用的应该是零中频架构。

备注

MPU5的手册里没有传统电台的跳频功能!

MPU的通信频段在L端只有100MHz左右,信道带宽却有20MHz,实在是跳不起来。(战术电台,跳频是必需的,MPU5不跳频,抗干扰是如何实现?)

总结

综上可以得出MPU5的主框架是

Tranciver+射频前端,因为不跳频都无需使用外置锁相环。并且MIMO使用的也是简单的分集技术,无需复杂的相位和幅度调整,这样分析下来MPU5的射频电路是相当的简单。

但是MPU5工作的时间还是亮眼的,对于宽带电台来说,12-14小时的工作时长需要各个方面的功耗去最优设计,在射频电路上应该采用了线性化技术。

这样看来MPU5主要卖点是无中心宽带自组网。宽带通信——这些在设计上只是公网技术的再应用,军用通信的核心问题抗干扰却没有在MPU5上有所体现。

祝好!


来源:射频通信链
System电路通信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6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1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小区和扇区,到底有什么区别?载频和载波呢?

引言:经常有读者问小区和扇区的区别,还有载频和载波的区别。今天,小枣君来详细解释一下。小区、扇区、载波、载频,都是和移动通信基站有关的概念。我们先从基站开始说起。基站,就是BaseStation,简称BS。它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无线接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站的主要功能,是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射频发射和接收(详情看这里:基带、射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在4G时代,基站的主要硬件组成是BBU(基带处理单元)、RRU(射频拉远单元)和天馈(天线、馈线)系统。到了5G时代,硬件有所改变,无源天线变成了有源天线,也就是AAU(有源天线单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基站。例如下面这样:其实,严格来说,上图是一个物理站址(或者说站点,“站”,site)的铁塔。铁塔上挂着的,是基站的很多面天线。一个基站(4G)的完整组成通常,一个站址,不止有一个基站,而是有多个基站。例如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他们都有各自的基站,都安装在同一个站址上。而且,即便是一个运营商,也很可能有2G、3G、4G、5G等不同网络制式的基站,都在这个站址。█ 小区和扇区以前我介绍天线的时候,提到过,天线有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全向天线(一般是鞭状、圆柱状),是向四面八方发射信号的。定向天线(一般是板状),是向指定的一个方向发射信号的。针对一些视野开阔且用户密度低的区域,采用全向天线,频率较低的信号(波长较长,绕射能力好,覆盖距离远),覆盖四周一大片。这叫“中心激励”。中心激励针对较为复杂的区域,以及用户密度高的区域,采用定向天线,可以提升信号覆盖的效果。专家们经过计算发现,3个天线(每个天线覆盖120°)的方式,性价比最高,效果最好。于是,就有了一个基站3个覆盖区域的设计。从下面的图可以看出,基站设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个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的区域。顶点激励上面这种方式,被称为“顶点激励”方式。大家可以看出,定向天线的覆盖更为灵活,可以有效消除小区内障碍物造成的影响。哪里需要,指哪里当然,除了3天线之外,也可以采用别的覆盖方式,例如6个天线,每个天线覆盖60°。不管是60°,还是30°,覆盖区域看上去就像一把扇子。这种无线覆盖区,就是扇区(Sector)。扇区和基站一样,是一个物理的概念,是实际存在的。网优工具界面上,看到的扇区行业里一般都有S型和O型基站的叫法。S是指Sectorized,定向,扇区型站点。O是指Omni-directional,全向。那么,小区是什么呢?一个基站就是一个小区?还是一个扇区就是一个小区?答案是:不一定。在介绍小区前,我需要先介绍两个概念——载波和载频。载波,英文名carrier,也是一个物理概念。通常来说,是指调制后的、承载了音视频等信息的无线电磁波。每个载波,会占用一定范围的频率。载频,就是载波频率(carrier frequency)。载频有多种指代,有时候指的是频率值,有时候指的是相关硬件。载波的中心频率的那个值,就是中心频点。一个扇区,如果只有一个载波,可能容量不太够。这时,就会配置多个载波。扇区是一个物理概念,而小区是一个逻辑概念。不同的网络制式,对小区(cell)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在2G GSM中,小区=扇区。2G GSM是窄带系统,单载波容量小。所以,多个载波“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区”。例如S 2/2/2,意思是:该站点有3个小区(扇区),每个小区有2个载波。在3G WCDMA、4G LTE、5G中,小区=载波。3G WCDMA是宽带CDMA,4G LTE单载波带宽更大。一个扇区的话,配置1-2个载波就够了。如果是S 1/1/1配置,3个扇区,每个扇区只有1个载波,那就一共是3个小区。(小区之间,用扰码来区分,比如说扰码用1、2、3 )。如果是S 2/2/2配置,3个扇区,每个扇区有2个载波,那就一共是3×2=6个小区。(单个扇区能配置的小区数量,跟硬件能力有关。)我们也可以这么简单记忆——频宽小的,载波数量多,多个载波配置为1个小区。频宽大的,载波数量少,1个载波就是1个小区。总结一下:采用基站识别码(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BSIC)或全球小区识别码(Cell Global ldentifier,CGI)进行标识的无线覆盖区域,就叫做小区。小区是提供终端接入的最小服务区域单位。它是虚拟的、逻辑的。系统定义了它,然后,工程师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对象,进行参数配置、管理控制。区别小区的关键,是是否能提供独立的服务。GSM一个小区多个载波,但只有一个广播BCCH(广播控制信道),所以,一个小区是多个载波合在一起,才能提供小区服务。WCDMA和LTE的不同载波之间,各自有导频信号,是独立的。所以,一个载波就是一个小区的概念。—— 全文完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