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DSSS直接序列扩频和FHSS跳频扩频的区别

2天前浏览1

说到抗干扰不得不说跳频。跳频技术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是指用伪随机码序列进行频移键控,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而扩展频谱的一种方法。

跳频通信其实是一种扩频方式。扩频的抗干扰的原理是利用函数的相关性。将原始信号进行扩展,使原始信号的带宽变宽。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性将信号还原,由于噪声没有规律和相关性,根据相关函数的特性,信号得到还原,噪声展宽,从而实现信号的抗干扰性。

扩频通信遵循香农定理。C=W*log2(1+S/N) C是信道容量,W是带宽S/N是信噪比。在信道容量恒定的情况下。S/N越大,W越小。W越大,S/N越小。

从香农定理的角度来理解扩频就是:当传输速率一定时,加大信号带宽,可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当带宽加大到一定程度,甚至允许信号功率淹没在噪声之下。

因此,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扩频信息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有用的信号功率密度很低,在强噪声背景或信号被噪声淹没时,也能够可靠通信,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能。

那么跳频通信(FHSS)和我们常说的扩频通信(DSSS)有什么区别。    

1.DSSS

发送端直接采用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去扩展信号频谱,接收端通过同样的扩频码序列还原信号。直接序列扩频将信号扩展成很宽的频带,其功率频谱密度比噪声还要低,使信号能隐蔽在噪声中,提高信号保密性。在接收端则对噪声信号进行非相关处理,使干扰电平显著下降而被抑制。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典型应用有CDMA、WLAN。 

DSSS从概念上说就是扩频的基本原理,将原始信号展宽,利用相关性还原原始信号,同时展宽其他不相干的干扰。

2.FHSS

用伪随机码序列进行频移键控,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而扩展频谱。跳频扩频将整个频谱分割为更小的窄带频谱。发送方和接收方在每个窄带信道上工作一段时间,然后转移到另一个信道。  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通信的不同时间片或数据包中,发送端和接收端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序列,频繁地切换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这种频率切换可以是随机的、伪随机的或按照特定的算法进行。

FHSS从概念上来说是将信号包拆解分成若干个数据包,被拆解的数据包被分散到工作的信道上,在接收端将数据包组合。

FHSS和DSSS从基本概念上来说就是,DSSS是直接将数据包扩展。FHSS看上去分散在不同的信道,但是信道遵循伪随机序列,接收端根据伪随机序列同样可以解调。    

FHSS和DSSS的相同处。

1.根本原理相同,都能实现对噪声、多径这种突发脉冲的抗干扰。

区别

频率利用率:FHSS在给定频段内的不同频率之间快速切换,使其能够抵御干扰和窃 听。另一方面,DSSS 一次使用单个频段,但将信号传播到更宽的范围内以降低干扰风险。

信号安全和干扰:FHSS由于其频率的变化而提供了增强的安全性,使其难以拦截或干扰。抗干扰能力更强。从拦截的角度来看,DSSS的安全性较低,但在处理干扰方面更好,因为扩频码有助于区分信号和噪声。    

数据传输速率:由于开关频率所花费的时间,FHSS 通常具有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DSSS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因为它连续使用整个频段。    




来源:射频通信链
通信U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2天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产品设计——从需求到落地

最近我接了个外包的活,看过我的号朋友都知道,目前我主要做需求分析到方案,最多到选型,很久没有从头做到尾了。今天来和大家唠唠一个需求到落地的完整过程。需求分析射频设计的第一步就是需求分析,有的需求是有明确的设计指标的,有的需求是只有使用场景和使用对象的。这个就需要根据与竞品对比分析,提炼指标。有明确设计指标的需求最好做,首先明确哪些指标是射频能够实现的,哪些指标是需要波形去实现的。就拿WiFi的频谱模板,虽然属于最终的射频指标,但是这个模板的形状明显不是射频滤波器可实现的。明确了指标职责,然后就是根据指标选择合适的方案框架。射频方案大家都知道就是超外差和零中频。超外差方案零中频方案前面文章讲过,选用超外差还是零中频是一个综合考虑的问题。如果波形处理能力不强却还对指标要求比较高,想都不要想,一定选择超外差。仿真设计方案选择好了,下一步就是指标设计,指标设计依赖仿真设计。仿真设计指导器件选型和原理图设计。就拿锁相环来说,不同的环路带宽设计对应这不同的相位噪声和小数杂散抑制,不同的环路带宽又决定着锁定时间。又比如说滤波器设计,仿真并不代表能实现。很多时候仿真的数值会出现pH\pF,这就代表此组参数无法实现。为了使仿真参数具有实际实现可能,在仿真数值合理的情况下带入参数模型进行仿真,这样仿真的数据与实现的数据是基本吻合的。射频常用的模型就是coilcraft和murata的模型。(需要模型的私我)根据仿真的数据可以寻找对应的器件。原理图设计仿真、器件选型结束就是原理图设计。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不是把仿真数据原理图化就可以的,需要考虑到整板的电源设计,功耗设计,与其他模块的接口设计,射频板的调试接口、射频板是否需要存储数据等等。统计每个模块的电源电压、电流,选择电源模块。原理图设计时,因为射频仿真的数值和实际数据会有出现,需要预留指标冗余设计和调试位置。比如说链路中的各种pi设计。PCB布局射频原理图设计只是完成了对仿真数据的理论设计,PCB的布局关系到理论数据能否映射实际参数。特别是对于有些电路中匹配电容较小的,PCB的覆铜走线影响比较大。一般来说,对于电路中匹配电容较小的设计,电路周围挖空设计,不敷铜。对于一些需要匹配50欧但是需要过大电流的对线宽有要求的,可以挖层参考地。PCB的器件布局,原则是敏感器件远离电源,比如说PLL,远离DCDC,远离功放。BOM制作大厂在绘制原理图时,每一个器件都是带厂家、编码、器件值的,所以仅需要自动生成就可以。自己绘制原理图为了节约时间,最好在做原理图时把器件描述、厂家做好。逻辑整理一个产品除了射频板的设计外,还有对接控制的逻辑,AGC的启动时机,启动后的逻辑控制,锁相环的频率配置等等。这些也都是射频工程师的职责,需要在调试前整理完给对应的基带工程师。回板调试回板调试第一步是什么?上矢网开干?第一步是检查电源是否短路,第二步校准矢网第三步亲爱的工程师们,拿起烙铁向自己的仿真数据进发。顺利的话每个模块都不用调试,仿真即结果(虽然几率很小)不顺利的话,一个模块调上一周都是正常的。调试完模块松口气,以为就结束了吗级联调指标才是大BOSS。很多人,很多设计都是倒在这一步运气好的,飞线能解决;运气不好的,重头开始。转产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调试,改版,优化,固定参数,测试,就来到了NPI这一步,到达这一步代表研发工作完成了90%。但是如果你以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说明还是太年轻。NPI是一个让人发疯的工作,经常会因为一个器件,一个指标,一个测试就从头再来。产线是不会管你这个是一个器件小问题还是操作问题的,只要卡住一次,上会。然后整改,有问题,上会,整改。有些大厂是严控上线次数的,也就是经过一次试产,可以再来一次试产,然后就是T0,有问题,可以在来一次T1。到这里如果还有问题,准备好迎接各种批斗吧。往往一个产品从研发到产线,至少要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总结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过程,对一个工程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人会不愿意去跟线,其实跟线是完善研发设计的过程,跟线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些细节对产品的影响,可以学着去简化设计。(做个两次也就可以了,第三次让新人去啊)祝好!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