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模拟预失真仿真设计

2天前浏览1

最近工作比较忙,一直在忙于处理预失真的问题。很久没有更新新文了

线性和效率是射频设计永恒的话题,在理想世界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是输入的比例放大,除此之外与输入完全相同,放大器使用的大部分功率贡献在输出信号中。因此,其效率最大且没有失真。但现实世界却并非如此:实际的线性放大器的效率往往非常差。

系统中使用的放大器具有优异的线性度,但这是以效率为代价来实现的。,预失真就是为了实现线性和效率而产生。

数字预失真即-DPD是通过模拟功放失真模型,给输入信号叠加一个反向的失真数据,以对消射频前端产生的失真。

模拟预失真则从实现上较为简单,通过耦合提取失真模型,使失真数据与输入数据称180°反向。    

正常的发射链路将会在放大器等非线性器件产生失真,会导致邻道指标的恶化,而作为射频通道来说我们主要关心的是链路对信号失真的影响而非链路自身的失真,所以不是关心射频载波而是基带信号。

可以通过提取3~5倍的基带信号带宽的失真数据,从而实现指标的改善。基带关注的指标ACPR和EVM通常是等效换算的。都是体现信号指标的定量指标。    

正常的发射通道可以通过链路模拟每一级对指标的影响。

预失真完整电路与简单原理如下图所示。

   

模拟预失真的关键在于取回来的失真信号要与输入的信号反向才能提取失真的数据。所以失真数据的相位对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整个环路的相位偏移量来确定反向链路的移相器应该移相多少。同时测量整个环路的延时是多少,对发射信号的电路延时进行调整,使失真信号与输入信号对齐。

但是一般硬件电路都会有偏差,对于信号而言能够容忍的偏差范围就与信号的带宽(符号率)有关。

   

来源:射频通信链
ACP非线性电路通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2天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AGC启动前后链路在做什么?

上一篇文章讲了AGC对通信的影响,文章有朋友问AGC前后通道都在做什么?本篇文章就来讲一下通道都在做什么。 一个接收机,一般默认状态是增益全开(灵敏度指标),检波器实时检测判断,RSSI<门限值,增益保持不变;当出现大信号RSSI>门限值,AGC开始启动;一般的流程是:RSSI>门限值,可以通过控制数控衰减器的实现衰减,然后再判断RSSI值是否符合预期。但是这样闭环的流程响应时间会比较长。可以根据前期的调试结果,将衰减器的配置一步到位。比如说RSSI<1.0V,增益不动RSSI>1.0V,启动,RSSI=1.5V,对应衰减10dB;RSSI=2V,对应衰减20dB; 上文提到过,AGC的相应是有时间的,在AGC实现稳定之前,实际送给ADC的数据是失真的,也就是说ADC是采集到了一部分失真数据的。等到AGC稳定后,送给ADC的数据才是在动态范围内的数据。 解调的数据包构成一般是同步帧+数据+保护帧。AGC的响应时间是需要小于同步帧的长度的。但是因为AGC的响应会造成一部分同步帧失真,所以在解调的时候,会把失真的同步帧丢掉(那一部分不处理),找到不失真的同步头之后,先开始粗同步,然后进行精同步,最后才是数据译码。粗同步的目的是为了纠正载波的大的频率偏移,即我们常说的频率误差ppm-发送端和接收端振荡器振荡频率的不匹配性或因为热漂移产生振荡频率的抖动,导致接收中频信号或基带信号的相位与对应的发送信号之间存在频率差。精同步,为了与本地序列相关。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