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频谱仪能测哪些指标?

10小时前浏览1

在射频领域,频谱仪是工程师们手中的“利器”,它能将复杂的信号以直观的频谱形式展现出来,帮助我们洞察信号的奥秘。但你真的了解并会使用频谱仪吗?

(一)频谱仪基础:关键参数与原理 

两个核心参数:RBW与VBW 

RBW(分辨率带宽) 

定义:它是频谱仪中中频滤波器的3dB带宽,相当于对信号频谱进行“切割”的最小频率单位。

 RBW是频谱仪中中频滤波器的3dB带宽。

当测量分辨率带宽(RBW)设置为明显小于脉冲重复频率(=1/T)的值,可以分辨单个谱线。

从采样的角度来说,要想区分两个信号,必须把RBW的设置要小于两个信号的间隔才能完全区分两个信号。

RBW的设置要小于采样的间隔,根据ADC的采样定理,数字信号如果要能够恢复模拟信号,一个周期内至少要采集两个点。

如果双音信号频间距远远小于中频滤波器的带宽,那么频谱仪是无法“分辨”出这两根谱线的,而是“误认为”是一根谱线。当频间距与中频滤波器带宽相等时,频谱仪测得的频谱将如图所示,通常认为此时为可分辨的临界点。如果将RBW设置得远远小于频间距,则可以非常清晰的将两个信号分辨出来,如图(右)所示。

举例来说一下RBW的设置怎么影响我们测试指标

在测试一个设备有没有杂散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把RBW打的很宽,因为这样可以观测到更宽的范围。但是这时候如果近端有带外杂散,如果我们的RBW打的比较宽,可能就无法发现这个杂散。

(二)RBW除了影响分辨率还影响什么?

底噪声影响:RBW越大,频谱仪测量到的底噪声越高。

公式表明,RBW增大10倍,底噪抬高10dB(Noise Floor, rms = -174dBm/Hz + NFSA + 10lg(RBW))。因此,减小RBW可降低噪底,提升小信号的观测能力。 

VBW(视频带宽)

定义:检波后视频滤波器的带宽,用于平滑检波包络。 

作用:VBW越小,测试曲线越光滑,测量精度越高。通常可根据RBW自适应调整,或在需要细腻显示时手动调小。 

工作原理:超外差结构的奥秘

频谱仪多采用超外差结构,核心流程如下:

信号输入:射频信号经衰减器调整电平,避免混频器过载。 

混频处理:与本振信号混频,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固定中频信号,便于后续处理。 

滤波与放大:中频信号通过分辨率带宽滤波器,筛选出目标频率分量并放大。 

检波与显示:包络检波器提取信号幅度信息,经视频滤波后在屏幕上显示频谱。

重要指标:

动态范围与灵敏度 

动态范围:能同时测量的最大信号与最小信号的幅度差,受混频器非线性和底噪声限制。例如,测量谐波失真时,需确保被测信号与杂散信号均在动态范围内。 

灵敏度:频谱仪能检测到的最小信号电平,取决于底噪声和噪声系数。灵敏度越高,越适合弱信号测量,如无线通信中的基站覆盖测试。 

频谱仪使用全流程 

开机与校准:确保测量准确 

开机预热:多数频谱仪需预热15-30分钟,使内部器件稳定,尤其是本振源。 

自动校准:通过内部校准信号(幅度参考信号)校准幅度精度,部分高端机型支持温度漂移自动补偿。

参数设置:精准定位信号 

中心频率与扫宽 

中心频率:设置为被测信号的中心频率,使信号出现在屏幕中央。 

扫宽:根据信号带宽选择,若已知信号频率范围为100MHz-200MHz,扫宽可设为100MHz(起始100MHz,终止200MHz)。 

RBW与VBW设置

初始设置:先粗设RBW为信号带宽的2-3倍,观察信号轮廓;再逐步减小RBW,直至信号频谱稳定。 

VBW建议:通常设为RBW的1/3-1/10,如RBW=10kHz时,VBW可设为3kHz,以平衡平滑度与响应速度。 

衰减器调整:根据输入信号强度,调整衰减器使信号电平在混频器线性范围内(避免压缩),通常从0dB开始逐步增加,直至信号幅度稳定。 

(三)信号测量:从基础到进阶 

单音信号测量 

- 直接读取屏幕上信号峰值的频率和幅度,注意使用峰值检波器确保最大幅度被捕获。

双音信号测量(互调失真)

  输入两个等幅信号,设置RBW小于两信号频间距,观测中间的三阶互调产物(2f1-f2、2f2-f1),计算其与基波的幅度差。 

邻道功率测量(ACPR)

 - 针对数字通信信号,设置合适的信道带宽和频偏,利用频谱仪内置模板测试信号能量泄漏到邻道的程度。 

CCDF

CCDF是直接测量和可视化信号峰均比统计特性 的最常用工具。峰均比本身是一个瞬时的或平均的概念,而CCDF则完整地展示了峰均比的概率分布。CCDF描述信号瞬时功率超过其平均功率某一特定值的概率 。用“在多长时间内”来表述概率(更严谨的说法是“信号在多大比例的时间内”)非常直观。

相位噪声测量

连接高稳定度信号源,启用相位噪声测量功能,设置偏移频率范围,读取指定频偏处的噪声电平(dBc/Hz)。 

Zero span

Zero Span模式在频谱分析仪中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主要用于时域分析,能够帮助用户深入理解信号的特性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测量功放的爬坡时间,分析信号特性等。

杂散辐射测试

杂散辐射测量用于监测放大器产生的、在指定频率范围之外的无用信号。通常,杂散辐射是在宽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的。杂散辐射测量允许用户灵活定义所有测量参数。

占用带宽(OBW)

调制信号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占用带宽,即必须包含一定百分比功率的带宽。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必须限制占用带宽,以实现相邻通道中无失真的传输。

数字调制与实时分析

 -数字调制分析:利用频谱仪的矢量信号分析功能解调QPSK、256QAM等信号,查看星座图、误差矢量幅度(EVM)等指标,评估调制质量。 

实时频谱分析:针对捷变信号(如雷达脉冲、跳频通信),启用实时模式捕获瞬态频谱,通过密度显示(Histogram)观察信号出现概率,避免传统扫频模式的漏测问题。

总结:

频谱仪的使用不仅是操作按钮的组合,更是对信号理论、仪器原理和工程实践的综合运用。

基础层

需掌握RBW/VBW的物理意义与设置逻辑,

应用层需熟悉各类测量场景的参数配置,

进阶层则需结合仪器特性优化测量方案(如本振稳定、预选器协同)。 初学者可从单音信号测量起步,逐步尝试双音、调制信号等复杂场景,同时注重校准与误差分析

 下次拿起频谱仪时,不妨带着这些思考:我是否选对了RBW?噪声对测量的影响有多大?这个杂散是真实存在还是仪器失真?带着问题探索,你将解锁更多频谱仪的隐藏技能。


来源:射频通信链
ACP非线性通信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9
最近编辑:10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IQ 调制的缺陷成因、理论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IQ 调制的基础理论与数学建模 IQ 调制的本质是复数信号在射频域的映射,其理论基础可通过正交分解与复数混频模型阐述。设基带信号为复数形式 S(t) = I(t) + jQ(t) ,其中 I(t) 为同相分量, Q(t) 为正交分量。理想情况下, I(t) 与 cos(ωt) 相乘, Q(t) 与 sin(ω t) 相乘,叠加后得到射频信号: SRF(t) = I(t) cos(ω t) + Q(t) sin(ω t) = Re{[I(t) + jQ(t)]e^jωt}该过程等价于将基带复数信号上变频至载波频率 ω 。从星座图视角看,QPSK 调制中 I/Q 取值为 ±1 ,理想叠加后生成 4 个相位点(0°、90°、180°、270°),对应单位圆上的等距矢量。 二、缺陷成因的理论剖析与数学表达 (1)增益不平衡与相位误差的数学建模 •增益不平衡:若 I 通道增益为 kI,Q 通道增益为 kQ ,则实际输出信号为: 当 kI≠kQ 时,QPSK 星座图由正方形变为矩形。以 kI = 1.1, kQ = 1 为例, (1,1) 点对应的合成矢量幅度为≈1.48 ,相位为 arctan(1/1.1) ≈ 42.3° ,偏离理想 45° 相位约 2.7°,导致星座点间距不均。 •相位误差:若 LO 裂相存在△θ 的正交误差,则 Q 路本振信号为 sin(ω0 t +△θ) ,输出信号变为: SRF(t) = I(t)cos(ω0 t) + Q(t)sin(ω0 t + △θ ) 当 △θ = 1° 时,QPSK 星座图中 (1,1) 点的合成相位为 45° + △θ/2≈ 45.5° (2)直流偏置与 LO 泄漏的机理 •直流偏置:调制后产生固定分量: S(t) = I(t)·cos(ω₀t) - Q(t)·sin(ω₀t) + A_LO·cos(ω₀t + φ) 该分量即为 LO 泄漏,在频域中表现为载波频率处的谱线,与调制信号叠加后导致星座图中心偏移。 •寄生耦合:LO 信号通过寄生电容 直接耦合到 RF 输出端,与失调引起的泄漏形成矢量和。 (3)温度与频率漂移的理论解释 •温度漂移:硅器件的跨导随温度 ,导致 I/Q 通道增益差 随温度变化。以 ADL5375 为例,其 0.05dB 增益不平衡在 - 40℃~85℃范围内漂移 < 0.01dB,主要由工艺补偿设计实现。 •频率响应:LO泄漏对频率敏感,当工作频率偏离中心频率 f0 时,正交误差增大。 三、缺陷校正的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工厂校准LO泄漏校正 :步骤:多遍扫描I/Q通道DC偏置电压 → 最小化输出频谱载波功率硬件支持:高精度辅助DAC调节偏置I/Q失衡与正交误差校正 :方法:注入单音测试信号 → 优化边带抑制比(SSR)算法流程:2. 现场校准(实时自适应)前提条件 :发射链路集成自环接收机工作流程 :发射已知训练序列自环接收机解调I/Q信号结论 IQ 调制的缺陷本质是模拟电路非理想性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映射,其校正过程是信号处理理论与射频工程的交叉应用。通过复数信号建模可量化缺陷影响,而基于最优化理论的校准算法能系统性提升信号保真度。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