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辐射灵敏度与接收灵敏度区别与联系

8小时前浏览1
在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发、测试和认证中,“灵敏度”(Sensitivity)是衡量其接收机性能的核心指标。它代表了接收机在保持可接受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所能检测和解调的最微弱信号强度。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却分化出传导灵敏度(Conducted Sensitivity)和辐射灵敏度(Radiated Sensitivity)两大关键分支。  

 一、 核心定义

1.  传导灵敏度:

  测量方式:通过射频电缆直接将已知强度的测试信号注入到设备的接收机射频端口(通常是天线连接器或测试点),绕过了设备的天线。

  核心对象:直接测量接收机射频前端和基带电路本身的解调能力。

  测试环境: 通常在屏蔽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隔离了外部空间电磁场和传播效应。

   指标: 通常以 dBm (相对于1毫瓦的分贝数) 表示,数值越小(负得越多)表示接收机电路本身的灵敏度越高、性能越好。

计算公式:接收灵敏度Sr=(S/N)min=Pn+SNR=-174+10logB+NF+SNR  (dBm)。

2.  辐射灵敏度:

   测量方式: 将设备(包含其完整的天线系统)放置在电波暗室中。测试信号由特定位置的发射天线发射出来,通过空中传播路径,由被测设备的天线接收并解调。

    核心对象:测量整个设备系统(接收机电路 + 天线系统)在模拟真实传播环境中的接收性能。

    测试环境:在模拟自由空间或特定传播场景(如加入多径衰落模拟器、人头人手模型)的电波暗室中进行。

指标:通常称为 TIS。TIS 表示被测设备(EUT)在其整个三维空间中所有方向上,接收并成功解调指定制式(如LTE, NR, Wi-Fi等)信号所需的平均最小入射功率(单位:dBm)

TIS是在电波暗室中通过空中无线传播测量的。它包含了设备完整的射频接收链路 :天线系统的辐射效率、方向性、整机结构影响(如金属边框、屏幕、电池的遮挡和失配损耗)以及接收机电路本身的解调能力 。

需要注意的是TIS 的值是相对于一个理想的全向天线(各向同性天线) 来表述的。计算TIS时,是将设备在所有测量方向上的灵敏度数据,通过空间加权平均 (考虑球面角度权重),等效换算 成这个理想全向天线要达到相同整体接收性能所需的入射功率。 

 二、 应用场景

1.  传导灵敏度的主要应用:

  接收机电路设计与调试:在研发早期和中期,是评估和优化接收机芯片、射频前端电路(LNA, 滤波器, 混频器等)性能的标准。工程师基于传导指标调整元件参数、匹配网络、增益分配。

  隔离和定位硬件问题:当设备最终辐射性能不佳时,测量传导灵敏度可以快速隔离问题。如果传导灵敏度很差,问题大概率出在接收机硬件电路本身(元件损坏、焊接不良、设计缺陷、软件配置错误等)。如果传导灵敏度良好但辐射灵敏度差,问题则指向天线或整机集成。

  供应商器件评估:比较不同接收芯片或射频模块的理论接收性能上限。

  总的来说,传导灵敏度是实验室测试,传导灵敏度是用来评估设计的好坏。

2.  辐射灵敏度的主要应用:

   整机性能验证与优化:是评估设备最终用户体验的核心指标。用于验证和优化天线设计、整机结构布局、电磁兼容性对接收性能的影响。

   认证与合规性测试:3GPP、PTCRB、GCF等国际和行业标准组织强制要求进行辐射性能(包括TIS)的认证测试。运营商入网测试也将其作为关键门槛。

   人体效应评估:在辐射测试中使用标准人头/人手模型(如SAM phantom),评估设备在贴近人体使用时(如打电话、手持操作)因人体组织吸收和反射信号造成的性能下降(人体损耗),这是传导测试完全无法模拟的。

  真实环境性能模拟:在辐射测试系统中加入信道仿真器(衰落模拟器),评估设备在不同移动速度、复杂多径传播环境下的动态接收性能。

总的来说,辐射灵敏度是实际场景应用,辐射灵敏度是用来评估使用的效果。

三、 总结

辐射灵敏度和传导灵敏度是无线设备设计和测试流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关键维度:

1.  传导灵敏度:确保接收机电路本身达到设计预期的理论性能极限。这是打造优秀接收设备的第一步。

2.  辐射灵敏度: 验证经过天线和整机集成后,设备在模拟真实世界中的表现是否满足用户体验和法规要求。这是设备成功走向市场的最终关卡。

优秀的无线设备开发流程通常遵循:

优化接收机电路(追求优异传导灵敏度) -> 精心设计天线与整机集成 -> 严格测试验证辐射灵敏度 -> 根据辐射测试结果反馈优化天线/结构/甚至接收机前端设计

理解这两种灵敏度的深刻区别与各自的核心应用场景,对于无线通信领域的工程师、测试人员、产品经理和决策者都至关重要。只有同时掌握,才能精准衡量、持续优化,最终打造出在实验室数据和真实世界中都表现卓越的无线产品。


来源:射频通信链
电路电磁兼容芯片通信焊接理论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9
最近编辑:8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发射机的功率与线性化-笛卡尔环技术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发射机的性能直接影响通信质量。功率放大器(PA)作为发射机的核心部件,其增益特性受环境温度(-40℃~+85℃)和电源电压波动(±10%)影响显著,实测数据表明此类干扰可导致输出功率产生 ±3dB 的波动。为满足 ±1dBm、±0.5dBm等标准对功率稳定性的严苛要求,传统开环方案已难以满足需求。本文系统研究基于负反馈机制的笛卡尔环(Cartesian Loop)技术,通过理论建模、仿真验证和工程实现,展示其在功率稳定与线性化方面的独特优势。一、功放非线性与功率稳定性挑战1.1 功放特性分析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主要表现为:AM/AM 失真: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引起输出幅度非线性AM/PM 失真: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引起相位非线性热记忆效应:温度变化导致增益动态漂移 实验数据显示,某 LDMOS 功放模块在 25℃至 85℃范围内,1dB 压缩点(P1dB)变化可达 + 2.8dBm 至 + 1.2dBm,三阶交调点(IP3)恶化 5dB。1.2 稳定性需求分析系统级功率稳定度要求: LTE:±1dBm(3GPP TS 36.101)NB-IoT:±2dBm(3GPP TS 36.101)5G NR:±0.5dBm(3GPP TS 38.104) 传统开环方案的局限性:温补电路响应速度慢(ms 级)电源调制补偿精度不足(±0.5dB) 负反馈负反馈的基本原理及框图如下图所示2.1 经典反馈系统建模基本数学模型: Y(s)=[1+A(s)]/[1+B(s)A(s)]*X(s) 其中: A(s) 为功放传递函数B(s) 为反馈网络传递函数环路增益 T(s)=A(s)B(s)稳定性判据:相位裕度 ϕm>45∘增益裕度 Gm>6dB2.2 工程实现关键参数参数典型值影响分析反馈深度20~40dB 深度越深稳定性越好,但易振荡环路带宽1~10MHz需大于信号调制带宽耦合器精度±0.1dB影响补偿精度解调器相位误差<5°引入正交失真由上述公式可知,负反馈可以实现发射机的功率稳定控制。笛卡尔环笛卡尔环的原理框图如下:笛卡尔环是一种模拟预失真方案,反馈信号从功放输出端耦合回来,经过同步解调处理与输入的基带信号相减产生误差信号,通过环路滤波器,经过正交调制上变频后送至功放。反馈回来的基带信号与原信号叠加得到失真信号,失真信号与原信号反向叠加,通过反向补偿实现系统的线性。预失真技术实现机理如下图所示。 笛卡尔环从环路的角度看,本质上是一种负反馈。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负反馈方案可以降低由功放带来的噪声。关键模块设计: 同步解调器:采用科斯塔斯环(Costas Loop)实现载波同步误差计算器:支持复数域误差信号生成环路滤波器:采用二阶巴特沃斯滤波器(截止频率 5MHz) 邻信道功率抑制比1技术途径及工作机理 发射邻道抑制除了与本振源相位噪声有关外,还与功放的邻道指标有关,功放输出非线性对邻道的恶化如图所示。功放的非线性导致互调分量落入邻道附近,展宽发射频谱,为了提高对邻道的抑制,在设计功放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回退的方式,降低互调分量。功放的互调可以通过双音干扰模拟,由于邻道的分量主要是由于带宽的调制结果,因此双音分析比单音更能模拟实际情况。双音信号经过功放如式所示:其中互调分量2f1-f2、2f2-f1等将落在邻道附近,邻道指标可参考互调指标。下图为笛卡尔环的ADS仿真实际效果。 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笛卡尔环对发射的邻道功率抑制有很好的作用。下图为实际的验证数据。可以看出笛卡尔环对邻道功率抑制比的改善。 综上所述,经过理论计算与实际验证分析,笛卡尔环技术,可以满足对发射邻道功率抑制比的要求。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