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硬件工程师最容易背锅?
看了个视频,硬件工程师被软件、测试、质量、工艺、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其他岗位的兄弟围观,而且被一个人扇巴掌,发现硬件也太容易背锅,老受欺负
为什么会这样呢?
1. 硬件出了问题,用户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比如手机发热、电脑开不了机。2. 硬件设计缺陷, 召回、赔偿、上新闻,老板直接拍桌子。3. 软件问题可以甩锅给“系统兼容性”、“用户操作不当”、“网络信号不好”。4. 软件代码有bug,连夜发补丁修复,用户骂两句就过去了。5. 硬件迭代,改个电路板要重新画图、打样、贴片、测试,至少2周起步,老板等得冒火。7. 产品经理临时改需求,软件说“加个功能分分钟”,硬件说“改结构要重开模具”;8. 项目经理催进度,硬件卡在供应商交期,被骂”拖后腿”。同事眼中的硬件:
- 不就是画个电路板、焊几个零件吗?--实际上电磁兼容、散热仿真、信号完整性、供应链管控都需要考虑
- 这个功能很简单,加个芯片就行!--实际上加芯片要改供电、重新布局、影响散热。。。
再看看有哪些容易背的锅:
1. 软件挖坑,代码功耗优化差 → 硬件选型电池容量太小;
2. 测试漏测,未覆盖低温场景 → 硬件选型元器件参数不合格;
3. 工艺失误,焊接虚焊 → 硬件设计没考虑可制造性;
4. 老板省钱,采购偷换廉价物料 → 硬件可靠性设计失败,为什么竞品能做到,你们做不到?
硬件是产品落地的最后一道防线,所有前期埋的雷都会在硬件上爆炸,确实太容易背锅了。 如何破局?
没啥好办法,最好就是远离不理解你的人,大家有啥意见可以留言区聊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1
最近编辑:9小时前
作者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