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复合左右手(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CRLH)传输线

18天前浏览9



传输线是一种引导能量沿特定方向传播,用于微波信号传输的导波结构。在微波范围内,传输线上的电磁波不再是保持一成不变,而是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改变。集总的基尔霍夫定律在这种情况下已不满足其成立的条件,必须用分布式参数的传输线理论来替换集总参数电路理论。

目录



   
  •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方程    
  • CRLH传输线色散曲线的特性    
  • 参考文献    

CRLH


As shown below👇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方程

复合左右手(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CRLH)传输线是电磁超介质材料的微带实现形式。

根据分布式参数电路理论,理想均匀的纯右手(Right Handed,RH)传输线能够等效为无穷多长度为△z的单元电路。

如图(a)所示,在忽略损耗的条件下,每个单元电路又能够等效为一个并联电容CR (F/m)和一个串联电感LR( H/m),其中下标R表示右手的含义。

对纯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根据对偶原理作相应的变换,纯左手(Left-Handed,LH)传输线等效电路由一个并联电感LL(H/m)和一个串联电容构成CL(F/m ),如图(b)所示,其中下标L表示右手的含义。

将纯左手传输线等效电路与纯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组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在一些频率段内表现左右手性质的传输线——CRLH传输线。

上图给出了CRLH传输线等效的分布参数电路。事实上,纯粹的纯左手传输线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在LH传输线中,不可避免地寄生着右手特性。例如,电压压降引起的寄生电容;电流流动引起的寄生电感。


假定传输线在z处的电压和电流为V(z)和I(z),在z+Δz处的电压和电流为V(z+Δz)和I(z+Δz),则微元长度Δz上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整理可得CRLH传输线的二阶微分方程

上述方程组就是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报方程。



CRLH传输线色散曲线的特性

理想无耗CRLH传输线的相位常数

串联和并联谐振频率分别为:

当w<wr1,

因为,vg>0,vp<0,群速度与相速度具有相反的方向,此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表现为后向波传输特性,这就是左手特性。而且相移 Φ>0,相位出现超前,利用该频率段的后向波特性可以制作高性能的天线及射频器件。

当w>wr2,

此时,vg>0,vp>0,群速度与相速度具有相同的方向。由于相移Φ<0,相位出现滞后,此时呈现为右手特性。

当wr1<w<wr2,

因为vg=0,此时电磁波不能够传播,处于抑制频段。这是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特有的性质,称为频带间隙。

在该频率范围内,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只有一个为负值。当wse<wsh时,只有等效介电常数为负值,该间隙称为“电隙”(Electric Gap);当wse>wsh时,只有u为负值,称为“磁隙”(Magnetic Gap)。

另外,若wse=wsh,CRLH传输线的色散曲线呈现有趣的现象,这时没有“间隙”,称之为平衡情况。若wse≠wsh,这时存在“禁带”,称之为是非平衡情况。

综上,CRLH传输线是这样一类导波结构:

在某个频率,传播特性呈现为左手特性,即磁场、电场和波矢量满足左手法则,具有超材料的奇异电磁特性;

在另外一些频率段,传播特性呈现为传统的右手特性,即磁场、电场和波矢量满足右手法则。此类传输线具有低损耗、制作简单和谐振频率可调等特性。


参考文献



   

[1] 兵建,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宽带高效率天线研究,” 硕士,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 B. Ren, W. Yuan, X. Guan, X. Liu, X. Zhang and H. Liu, "High-Order Superconducting Dual-Band Differential Bandpass Filter Using Symmetrical 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 Resonator With Wide Stopband," in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Technology Letters, vol. 34, no. 8, pp. 979-982, Aug. 2024, doi: 10.1109/LMWT.2024.3412756. 

[3] C. Caloz, "Dual 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 (D-CRLH) Transmission Line Metamaterial," in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16, no. 11, pp. 585-587, Nov. 2006, doi: 10.1109/LMWC.2006.884773.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MAGNET电路UG电场理论Electric材料MET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2
最近编辑:18天前
周末--电磁仿真
博士 微波电磁波
获赞 28粉丝 56文章 4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MIMO天线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计算

在 MIMO 系统中,通常采用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来评估系统性能。该参数是天线和信道的结合。其计算需要依赖于多个因素,包括信道矩阵、信噪比(SNR)以及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目录 信道容量的计算过程简介 信道容量公式的一些相关解释 参考资料 Channel CapacityAs shown below👇信道容量的计算过程简介当发射机不知道信道条件时,功率平均分配给每个发射天线元件,信道容量由下式给出NR是接收天线元件的数量,NT是发射天线元件的数量,INR是NR*NR单位矩阵(identity matrix),ρ 是平均接收信噪比 (SNR),是归一化信道矩阵,† 代表其共轭转置,H可以用简化模型“Kronecker”模型来计算,将相关性分为两个独立分量,ΨR 是接收相关矩阵,ΨT是传输相关矩阵,G是一个具有独立相同分布的复高斯项的随机矩阵,1/2表示矩阵的平方根。ΨR 的(i, j)项由下式计算和分别表示天线元 i 和 j 的场方向图,*表示其共轭,E{.}表示其期望。在文末参考资料[2]中有定义的移动无线环境的一系列合理的假设:衰落包络瑞利分布,入射波到达水平面,入射波的正交偏振不相关,个体极化空间不相关,最后每个空间的时间平均功率密度是常数。根据这些近似值和一些推导,最后可以写作,Γ 是入射波的交叉极化 (XPD)。在这里,Γ 假设为 0 dB,这是城市衰落环境中的平均值。这时,就可以使用测得的方向图带入公式计算,公式相关的理解互信息最大化:信道容量的本质是互信息的最大值。互信息表示发射信号S与接收信号Y之间的信息量。通过最大化互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信道容量。熵与条件熵:互信息的计算涉及熵H(Y)H(Y)H(Y)和条件熵H(Y∣S)H(Y|S)H(Y∣S)。熵表示信号的不确定性,而条件熵表示在给定发射信号S的情况下,接收信号Y的不确定性。高斯分布:当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都满足高斯分布时,互信息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在高斯分布下,熵和条件熵的计算最为简单,且能够反映出信号之间的统计关系。矩阵行列式:公式中的行列式反映了MIMO系统的传输特性,包括天线之间的相关性、信号传播路径的多样性等。信道矩阵H:信道矩阵H反映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传播特性。H的变化会影响MIMO系统的传输性能,从而影响信道容量。信噪比SNR:信噪比SNR表示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SNR越高,表示信号质量越好,能够传输的信息量也就越大。天线数量:MIMO系统的天线数量也会影响信道容量。增加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数量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但也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参考文献 [1] Z. Li, Z. Du, M. Takahashi, K. Saito, and K. Ito, “Reducing Mutual Coupling of MIMO Antenna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for Mobile Terminal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60, no. 2, pp. 473–481, Feb. 2012, doi: 10.1109/TAP.2011.2173432.[2] S. C. K. Ko and R. D. Murch, &quot;Compact integrated diversity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quot;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49, no. 6, pp. 954-960, June 2001, doi: 10.1109/8.931154.[3] Liang Dong, Hosung Choo, R. W. Heath and Hao Ling, &quot;Simulation of MIMO channel capacity with antenna polarization diversity,&quot;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4, no. 4, pp. 1869-1873, July 2005, doi: 10.1109/TWC.2005.850318.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