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M天线通过产生携带轨道角动量的电磁波来实现通信。这种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除了具有自旋角动量(如圆极化波)外,还具有绕轴转动的特性,即轨道角动量。这种特性为电磁波提供了新的空间维度,从而增加了通信容量。
As shown below👇
轨道角动量(OAM)特性
毫米波应用的轨道角动量 (OAM) 天线
轨道角动量(OAM)已在光学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能实现高速传输。
随着无线应用对容量和频谱效率的需求持续增长,RF和毫米波频段展示先进的复用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但由于频率范围不同,这些系统需要不同技术。自马可尼时代以来,使用单个孔径对发射和接收RF和毫米波的自由空间无线通信虽已有许多进展,但基本架构未变。
OAM模式复用,即在发射器处复用并在接收器处解复用的技术,将代表这一领域的重大变革。
OAM 光束的状态数可以从其干涉图中的旋转臂数量推断出来。
在参考文献[1]中讲述了OAM的生成、复用以及检测方法,
OAM 通道的生成和多路复用
两个正交极化上的每个承载 OAM 的毫米波都是由专门设计的螺旋相位板(SPP) 产生的,该 SPP 将螺旋相位前沿引入承载数据的高斯光束。OAM 光束的涡流电荷由沿方位角的相位变化决定。八个 OAM 波束通过级联 50:50 毫米波 BS 进行同轴多路复用,BS 设计为在 28 GHz 的频率下工作。携带 OAM 的 EM 波在自由空间中同轴传播时保持正交性。
检测 OAM 通道
通过将不同 OAM 状态的所有波束通过 SPP 来恢复特定 OAM 状态 l 承载的数据通道。这个 SPP 对于我们希望恢复的数据具有 −l 的反值。使用这种方法,只有所需的 OAM 波束才会被转换为类高斯波束 (l=0) 并有效地耦合到接收器天线中。或者,可以使用 OAM 模式解复用器分离多个同轴传播的 OAM 光束,该解复用器执行对数极几何变换并将涡旋光束展开为倾斜的平面波。然后,凸透镜可以将每个倾斜的平面波聚焦在焦平面中的特定位置,该位置对应于特定的接收器孔径,从而能够检测多个 OAM 通道,而不会产生功率分光损失。
[1] Yan, Y. et al. High-capacity millimetre-wave communications wit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ultiplexing. Nat. Commun. 5:4876 doi: 10.1038/ncomms5876 (2014).
[2] S. Gao and H. Wong, "A Wideband Millimeter-Wave Dual-Mode OAM Metal Lens Antenna,"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72, no. 11, pp. 8228-8238, Nov. 2024, doi: 10.1109/TAP.2024.345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