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MIMO阵列去耦合时保持辐射方向图的一致性研究

17小时前浏览1



极化分集被用于缓解MIMO天线的耦合问题,但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同极化MIMO天线正逐渐受到关注。常用的去耦技术专注于提高去耦性能,而这些技术引起的辐射方向图失真则成为新的问题。对于大规模 MIMO 系统,天线的一致辐射方向图对于确保波束成形预编码的准确性、增强波束成形鲁棒性以及创建零点以抑制干扰是必要的。

目录



   
  • MIMO阵列辐射方向图的一致性去耦合方法    
  • MIMO解耦合方法    
  • 参考文献 


MIMO

As shown below👇

MIMO阵列辐射方向图的一致性去耦合方法

自耦的概念最初是针对天线之间的去耦提出的,它使用天线的固有特性而不是额外的去耦结构。常用的方法有:

1、通过弱场区的方法解耦合

常用的方法有,

a、使用特殊馈电技术,特定馈电结构的额外耦合路径来抵消来自辐射贴片的耦合,从而产生弱场区域,通过在弱场区域放置另一根天线达到多天线的高隔离。

b、使用特征模理论,对接地层进行特征模式分析(CMA),激活具有两个平行弱场区域的特定模式。当天线馈电点位于平行弱场区域时,可以实现端口的自然隔离。

c、使用短路加载技术,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MIMO阵列解耦合--短路加载技术(shorting-pin technique)

这些自去耦天线在去耦期间可以自然地保持其辐射方向图,但它们通常具有非常低的去耦带宽,因为可能在小频段产生弱场区域。


 
2、模式解耦方法  
a、加载介质,如辐射方向图去耦介质谐振器天线(DRA),在耦合的 DRA 中,使DRA 激发的磁场和寄生结构相互对立。  
b、同时激励 TM01和 TM11模式,通过加载插槽和金属过孔,使这两种模式的电场在辐射贴片内结合,同时在耦合贴片内相互抵消。  

 
但上述两种辐射模式的耦合电流理论上不足以完美抵消彼此,因此去耦性能是有限的。  

 
3、差分馈电方式  
如下图所示1x4贴片阵列,四种特征模式可以根据它们的模态电流分为两组:两个天线以差分方式激励。两个天线是差分的,并在特征模式 1 和 2 下工作,允许宽侧辐射和自解耦。特征模式 1 和 2 的模态电流在左侧的两个色块上叠加,在右侧两个色块上相互抵消,这意味着,当 Ant. 1 受到差分激励时,Ant. 2 上的耦合电流主要被抵消。  
该方法实现的两个自解耦天线的辐射方向图与独立的自解耦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几乎相同,HPBW 的变化小于 4°,最大辐射方向都在宽边,表现出优异的辐射方向图均匀性。  
 




MIMO解耦合方法类型

MIMO 天线阵列场景的解耦技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谐振结构直接阻挡天线元件之间的耦合电流或波

第二种方法是引入额外的耦合路径来抵消原始耦合 

第三种方法寻求同时实现低互耦合和不失真的辐射方向图的新方法。

更多的关于解耦合的内容可以浏览下面的文章,

MIMO阵列解耦合--短路加载技术(shorting-pin technique)

CST仿真EBG对MIMO天线耦合的抑制

MIMO天线为什么需要使用同一个接地

多天线解耦合--二元阵本征模去耦匹配网络

天线设计中的解耦合技术



参考文献



   

[1] J. Xu, X. He, and T. Deng, “A Self-Decoupled MIMO Patch Array With Consistent Radiation Pattern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72, no. 12, pp. 8971–8979, Dec. 2024, doi: 10.1109/TAP.2024.3410535.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ACTANSA通信电场理论C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2
最近编辑:17小时前
周末--电磁仿真
博士 微波电磁波
获赞 26粉丝 53文章 38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Wave Radars)

毫米波雷达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用途目前已扩展到许多民用应用,包括:用于避障、测高和着陆辅助的机载雷达、用于防撞的汽车雷达、驾驶安全支持、自动驾驶车辆控制、气象雷达、用于遥感应用的雷达以及用于医学成像和诊断的雷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为更多领域带来新的应用和解决方案。目录 毫米波雷达 雷达原理--FMCW 雷达信号模型 参考文献 RadarsAs shown below👇毫米波雷达毫米波波长在1mm到10mm之间,对应频率范围为30 GHz至300 GHz。毫米波雷达系统发射电磁波信号,这些信号在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雷达系统通过捕获这些反射的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与传统的脉冲雷达系统不同,毫米波雷达通常采用频率调制连续波(FMCW)技术,即连续发射调频信号以测量距离、角度和速度。 毫米波雷达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毫米波相较于微波所具备的一系列独特优势:1. 尺寸与重量的显著减小毫米波雷达的尺寸更加紧凑,重量更轻,这对于设备的便携性和安装灵活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天线方面,毫米波技术可以显著缩小天线的尺寸和重量,同时保持高效的天线性能,如波束宽度和增益。2. 高分辨率能力毫米波雷达的脉冲频率带宽非常高,这有助于实现更精确的距离测量。与载波频率相比,毫米波雷达的带宽较小,但足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3. 雷达截面积(RCS)的差异毫米波对地形、自然物体和人造目标的雷达截面积(RCS)表现出与微波显著不同的特性。这种差异为雷达系统提供了更多关于目标特性和环境信息的有价值数据。4. 气象观测的广泛应用毫米波雷达在气象观测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用于观测云层和降水中的小水滴和冰晶。典型的气象毫米波雷达工作频率包括35 GHz和94 GHz,而更高频率如140 GHz和215 GHz的潜在应用也正在被积极探索。5. 研发与生产的最新进展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射电天文研究所在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研究所已经成功开发和生产了Ka波段和W波段的毫米波气象雷达,这些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雷达系统的出口潜力巨大,为国际气象观测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雷达原理--FMCW 雷达信号模型FMCW 雷达发送线性调频信号,该信号由 假设一个移动点目标在距离R处,雷达接收到的信号为 将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混合并低通滤波后的中频(IF)信号为 通过测量采样IF信号的频率来确定目标的距离 如果存在多个目标,则可以通过对来自所有目标的中频信号执行距离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来在频域中解析它们的距离。它们的多普勒频移可以通过一系列chirps来解决,这些chirps组成了一个帧。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对帧时间或慢时间的IF信号的采样数据执行距离FFT和多普勒FFT来获得RD图像。雷达在径向方向上可以区分的两个相邻目标之间的最小间隔被定义为距离分辨率, 最大无模糊速度为, 速度分辨率为 参考文献 [1] Z. Xia, Y. Luomei, C. Zhou and F. Xu, "Multidimensional Feature Representation and Learning for Robust Hand-Gesture Recognition on Commercial Millimeter-Wave Radar,"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59, no. 6, pp. 4749-4764, June 2021, doi: 10.1109/TGRS.2020.3010880. [2] D. M. Vavriv, O. O. Bezvesilniy, V. A. Volkov, A. A. Kravtsov and E. V. Bulakh, "Recent advances in millimeter-wave radars,"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tenna Theory and Techniques (ICATT), Kharkiv, Ukraine, 2015, pp. 1-6, doi: 10.1109/ICATT.2015.7136774.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