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适用于脑机接口的天线系统仿真和测试

10小时前浏览1


脑机接口 (BCI) 系统通过大脑上的小型植入设备提取大脑信号,然后将它们无线发送到附近的基站进行处理并转化。BCI 技术可以替代神经功能并协助恢复由损伤引起的神经破坏。由于捕获复杂大脑信号需要特定性能的天线系统,那么目前有那些性能适合 BMI 的植入式通信系统呢?

目录



   
  • 脑机接口中的天线设计有那些需求    
  • BCI的仿真模型建立和实验条件    
  • 参考文献  


BCI

As shown below👇

脑机接口中的天线设计有那些需求

通过自动计算机接口和机械臂将数百万个脑细胞的活动传输到外部接收器,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设计植入式系统会带来各种挑战,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尺寸、人体内外电磁耦合的影响、比吸收率 (SAR) 以及理想的通信特性

因此,开发具有宽边辐射方向图和无缝集成的紧凑、小型化和宽带植入式天线系统对于与位于体外的外部接收器进行有效通信至关重要。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小型化天线可能会带来挑战,可能导致增益、效率和带宽受到影响。


设计具有合理性能属性的满足上述需求的天线设计很多具体问题,总结如下,

  1. 植入式天线辐射到有损环境中,这些损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使得设计 UWB 天线,在整个频段上提供一致的性能,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2. 由于尺寸小,植入式天线通常具有无方向的辐射方向图,导致预期目标的信号较弱。

  3. 人体头部组织、皮肤和骨骼的频率依赖性、它们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以及损耗角正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从而极大地影响关键性能参数

  4. 为了检测和传输大脑信号,应将带有传感器和天线的植入式设备植入深层组织的骨骼下方。因此,来自天线的信号在离开主机人体之前必须经过很长的有损路径考虑到高速数据传输的障碍、复杂性和标准,在此通信中建议开发适用于检测大脑信号、监测神经活动和促进翻译活动的天线。

此外,绝缘层保护壳在植入式器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双重作用:首先,它保护器件免受周围组织的氧化,其次,它通过其高介电常数和低损耗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近场损耗,从而优化天线性能。然而,绝缘层的可成型性和生物相容性限制了最佳材料的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由生物相容性绝缘层封闭的高介电常数 superstrate。超层和绝缘层的有效介电常数可以与周围有损人体组织的介电常数相匹配,以减少反射损耗,并将辐射功率集中在所需的宽边方向。



BCI的仿真模型建立和实验条件

头部七层模型:

非均匀的头部七层模型包括:皮肤、脂肪、颅骨、硬脑膜、脑脊液、灰质和白质,如图所示。

 


这些层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厚度和损耗角正切。详细的参数可以参考文末参考资料。

为了量化各项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常常会将仿真设计先在模拟头部的多层模型中建立,然后再放入生物模型中优化性能。



构建准人类头部环境的详细步骤和程序如图所示。初始时,将模型每一层中使用的材料及其比例制成表格。

开始制作时,首先,使用数字秤精确测量所用材料的比例。然后,准备并加热蒸馏水、NaCl 和琼脂的溶液。加热几分钟后,在溶液中加入 TX-151、叠氮化钠和聚乙烯粉末并搅拌直至适当混合。混合物准备好后,将其倒入模具中并冷却以获得所需的形状。


最后,

除了常规的天线参数,如带宽、增益、方向性等指标之外,设备植入生物体后的链路预算、SAR等等参数也是不可忽略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S. Imran Hussain Shah, A. Basir, H. Yoo and I. -J. Yoon, "A Compact Ultrawideband Antenna System With Stable Broadside Radiation Patterns for Brain–Machine Interface Application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73, no. 1, pp. 629-634, Jan. 2025, doi: 10.1109/TAP.2024.3496091.

[2] S. Hout and J. -Y. Chung,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iniaturized Implantable Antenna in a Seven-Layer Brain Phantom," in IEEE Access, vol. 7, pp. 162062-162069, 2019, doi: 10.1109/ACCESS.2019.2951489.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ACTSystem系统仿真ANSAADS通信材料模具Plan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6
最近编辑:10小时前
周末--电磁仿真
博士 微波电磁波
获赞 28粉丝 55文章 4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整流天线(Rectenna)

随着低功耗集成电路和无线系统的发展,许多研究集中在通过收集环境中的电磁能量为这些电路和系统供电的可行性上。无线功率传输(WPT)技术是一种潜在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方案,适用于无线充电和无电池解决方案。而在远距离无线功率传输中整流天线起着关键作用。目录 整流天线(Rectenna) 技术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RectennaAs shown below👇整流天线(Rectenna)在WPT中的应用WPT技术主要分为三类:近距离感应技术:适用于短距离功率传输。中距离磁耦合共振技术:适用于中等距离的功率传输。远场整流技术:适用于远距离功率传输,通常与整流天线(Rectenna)的开发相关。整流天线(Rectenna)整流天线由接收天线和整流电路组成,是WPT系统的核心模块。WPT系统的整体性能通常由天线和整流电路的效率决定。过去的研究中,使用了多种天线结构,如偶极子、微带贴片、环形天线、螺旋天线、共面贴片和抛物面天线等。对于WPT应用,天线需要具有高增益以捕获更多的射频(RF)功率,因此使用单个天线元件通常不适用,而天线阵列是更优的选择。圆极化(CP)天线在WPT中具有优势,因为它对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定位和方向不敏感,能够提供恒定的直流输出电压。目前对毫米波整流天线的研究已有很多,尽管毫米波整流天线的效率仍然较低,但其尺寸小、功率密度高的优势使其在远距离无线功率传输中具有吸引力。毫米波技术的成本下降和普及也推动了毫米波能量收集器的发展。 整流天线的技术以及发展在整流天线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有, 圆极化(CP)天线 - 减少极化失配损耗,抑制多径干扰- 适用于无线功率传输(WPT)系统高增益天线设计- 使用天线阵列提高增益 - 基片集成波导(SIW)技术提高天线性能多频段天线- 支持双频段或多频段操作手性结构(Chiral Structures)-通过手性结构实现双感圆极化(LHCP和RHCP)在整流天线的设计中,圆极化(CP)天线因其能够减少极化失配损耗并抑制多径干扰,成为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理想选择。与线极化(LP)天线相比,圆极化天线能够在不同极化方向上接收电磁波,从而显著提高能量收集效率。然而,单频段毫米波整流天线通常面临接收天线增益较低或带宽有限的问题,限制了其在多频段应用中的潜力。 为了克服单频段整流天线的局限性,多频段整流天线的设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多频段整流天线能够同时捕获多个频段的微波能量,显著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在毫米波频段,由于传播损耗高、波长短和制造公差严格,实现高效阻抗匹配和小型化设计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手性结构(Chiral Structures)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双频段双感圆极化(DBDS CP)天线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手性结构能够旋转线极化波的极化平面,并在两个不同频段实现相反的圆极化(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 参考文献 [1] S. Ladan, A. B. Guntupalli and K. Wu, "A High-Efficiency 24 GHz Rectenna Development Towards Millimeter-Wave Energy Harvesting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 vol. 61, no. 12, pp. 3358-3366, Dec. 2014, doi: 10.1109/TCSI.2014.2338616. [2] Y. Wang, H. Pan and T. -T. Chan, "A Dual-Band Dual-Sense Circularly Polarized Rectenna for Millimeter-Wave Power Transmission,"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73, no. 1, pp. 96-107, Jan. 2025, doi: 10.1109/TAP.2024.3489213.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