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宽带和小型化中的折叠技术

9小时前浏览1



天线设计中常用折叠技术实现较低的谐振频率,从而减小尺寸。如,折叠贴片、折叠偶极子和折叠 Alford 环等等。

目录



   
  • 平面折叠结构    
  • 折叠技术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 参考文献 


Fold

As shown below👇

平面折叠结构

常见的天线元件类型包括介电谐振器天线、Vivaldi 天线、偶极子和贴片等等。为了在有限空间中设计低频的天线,常常在一些传统结构上进行改进,一些折叠结构技术就是基于传统结构而做的改进。

1. 折叠偶极子天线

结构:将偶极子天线的臂折叠,使其长度缩短。

 


作用:缩小天线尺寸,同时保持或提升辐射效率,适用于空间受限的场景。


2. 折叠单极子天线

结构:将单极子天线的辐射单元折叠。


作用:降低天线高度,便于集成到小型设备中,同时保持性能。


3. 折叠贴片天线

结构:将微带贴片天线的辐射贴片折叠成多层结构。

 


作用:减小天线面积,提升带宽和增益,适合高频应用。


4. 折叠螺旋天线

结构:将螺旋天线的螺旋线折叠,缩短轴向长度。

 
 


作用:缩小天线体积,保持宽频带特性,适合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


5. 折叠槽天线

结构:将槽天线的辐射槽折叠成复杂形状。

 


作用:减小天线尺寸,增强方向性和带宽,适用于雷达和无线通信。


6. 折叠阵列天线

结构:将阵列天线的辐射单元折叠,形成紧凑布局。


作用:缩小阵列尺寸,提升方向性和增益,适合雷达和卫星通信。


7. 折叠环

 



作用总结

尺寸缩小:通过折叠结构,天线在保持性能的同时体积减小。


性能提升:某些折叠结构能增加带宽、增益或方向性。


集成便利:折叠后更易集成到小型设备中,适应现代电子设备的需求。 





折叠技术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折叠结构是一种“以空间换性能”的折中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平衡尺寸、带宽、效率等关键指标。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需求(如频段、环境、成本)选择最优结构,并通过仿真和实测验证其性能边界。

折叠结构的使用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如下的一些问题,

1、设计复杂度增加

折叠结构需精确控制几何参数(如折叠次数、间距、层间耦合),仿真和优化难度较高,容易引入寄生谐振或非预期辐射模式。

如,折叠贴片天线的多层结构可能导致表面波损耗或边缘耦合干扰。


2、性能折损风险

某些折叠结构可能在缩小尺寸时牺牲性能:

增益下降:折叠偶极子天线的辐射效率可能因导体损耗增加而降低。

方向图畸变:折叠槽天线的复杂形状可能导致主瓣分裂或旁瓣电平升高。

如,折叠单极子天线在降低高度的同时,可能因接地平面影响导致方向图不对称。


3、制造与成本挑战

复杂折叠结构(如三维折叠螺旋天线、多层折叠贴片)需要精密加工工艺(如LTCC、3D打印),导致成本上升和良率下降。

如,高频段(毫米波)折叠天线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微米级误差可能导致性能显著劣化。


4、机械稳定性问题

折叠结构(尤其是柔性或可展开天线)在振动、温度变化等环境应力下易发生形变,导致性能漂移。

如,可穿戴天线的折叠结构在长期弯折后可能出现导体断裂或介电常数变化。


5、交叉极化增强

折叠结构的非对称性或弯曲路径可能引入交叉极化分量,降低天线极化纯度。

如,折叠槽天线在水平极化设计中可能产生垂直极化杂散辐射。




参考文献



   

[1] S. -B. Liu, F. -S. Zhang, G. -J. Xie, L. Song and Y. -X. Guo, "Miniaturization of Ultrawideban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Vivaldi Antenna Arrays Using Nonuniform Element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73, no. 2, pp. 748-757, Feb. 2025, doi: 10.1109/TAP.2024.3503775.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ACT振动断裂电子ANSA通信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6
最近编辑:9小时前
周末--电磁仿真
博士 微波电磁波
获赞 28粉丝 55文章 4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Sub-THz波束成形

以前的测量和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多径散射,即通道角色散,波束成形增益显著降低。因此,提供高定向增益和波束形成能力的大规模天线阵列是补偿高频严重信号衰减所必需的。目录 Sub-THz波束成形分析 信道色散的分析 参考文献 Sub-THzAs shown below👇Sub-THz波束成形分析从无线信道特性的角度来看,与全向或无天线传播信道相比,波束加权信道执行不同的角度和时间色散特性,其中相应传播信道的测量多径分量(MPC)由指向单个和/或多个方向的定向波束方向图加权。如图所示,从发射机(Tx)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在空间上传播,在被接收机(Rx)天线接收之前,它沿着一条视线(LOS)和两条非视线(NLOS)路径传播。在Rx侧实施高定向波束形成导致传播信道的空间滤波,其中天线辐射方向图基本上是空间滤波器的响应。例如,对于沿着单个主路径#1指向的波束的主瓣,只有两条路径,即路径#1和#2是可见的,而当将波束转向另一个方向时,只有一条路径,也就是路径#3是可见的。然后,路径增益将在相应方向上用阵列模式加权,即方位角到达角(AoA)。因此,波束加权信道的时间色散参数可能与各向同性信道不同。然而,目前缺乏专注于分析波束方向图对多径角和时间色散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在测量的sub-THz信道中。信道色散的分析影响信道色散的几个波束成形属性包括:天线尺寸、HPBW、旁瓣电平、波束方向和波束失准。 在收集无线信道的MPC以计算角度和时间色散参数时,有两种方法,1)当使用真实或虚拟天线阵列进行测量,则在估计波束加权MPC期间,波束形成方法的影响是固有的或通过后处理。2)用所需的波束模式对传播路径进行加权,这适用于任何信道测量数据,而不需要天线配置的先决条件。参考文献 [1] P. Zhang et al., "Evaluating the Beamforming Impact on Channel Dispersion Characterization Using Multiscenario Sub-THz Channel Measurement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73, no. 1, pp. 469-481, Jan. 2025, doi: 10.1109/TAP.2024.3489959.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