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综述:肌肉骨骼电子设备的演变

9小时前浏览5

研究背景

肌肉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组成,是人体最大的系统。这些部分与神经系统共同协作,为身体提供支撑,并使身体能够运动。然而,现有的诊断工具包在实现早期检测和体内监测方面存在局限性,阻碍了我们对疾病进展的了解,并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因此,探索能够早期检测和实时监测肌肉骨骼疾病的新途径是非常可取的。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种使用刚柔结合印刷电路板(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新概念电子设备开始用于恢复肌肉功能,促进了柔性电子设备在肌肉骨骼系统运动捕捉、健康监测和术后康复方面的发展。先进材料的创新具有内在的灵活性和解决方案的可加工性,推动了肌肉骨骼系统功能电子器件的革命。例如,不同类别的可穿戴设备已被集成到皮肤、衣服和智能手表中,以监测运动时的汗液和脉搏信号等物质信号。更令人兴奋的是植入式设备,它对生物兼容性、稳定性、信号转换效率和功耗都有严格的要求。有鉴于此,人们正在探索将有机半导体和导电生物凝胶等各种材料用于早期检测与手术有关的感染、跟踪康复过程中的进展以及探索最先进的治疗方案。凭借这些与肌肉骨骼系统密切相关的成就,“肌肉骨骼电子学“实际上已经出现,但尚未被明确提出。


研究成果

肌肉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大的生理系统,在提供身体结构支撑、促进复杂运动和保护内脏器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材料和设备的革命性进步,特别是在运动捕捉、健康监测和术后康复领域,“肌肉骨骼电子学”实际上已成为一个萌芽领域,但尚未被明确提出。在这篇综述中,中国人民解放 军总医院Zhang Licheng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Di Chong-an 教授等人试图阐明肌肉骨骼电子学的概念,并总结相关材料和最新设备的演变历史、代表性进展和关键策略。因此,首先介绍了肌肉骨骼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类别。随后,从“体外”到“体内”信号检测、交互调制以及治疗干预的角度介绍了肌肉骨骼电子学的最新进展。此外,还提出了开发先进肌肉骨骼电子材料和设备的九条战略途径。最后,还提出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和观点,以突出这一蓬勃发展的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相关报道以“Evolution of Musculoskeletal Electronic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

图文导读


Figure 1. Schematic and development of musculoskeletal systems.
 
Figure 2. Major categorie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reported electronic materials making for musculoskeletal systems.
 
Figure 3. Material properties.
 
Figure 4.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Figure 5. Electronic devices developed for signal detection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

总结与展望

在过去十年中,电子材料和器件经历了意想不到的快速发展,以满足物理化学特性、多功能和人工应用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组织等肌肉骨骼系统的需求。因此,肌肉骨骼电子技术应运而生,其潜力在于:1)实现多种医疗诊断和适形健康监测;2)彻底改变交互系统和多功能假肢器官,以生物兼容的方式执行复杂的任务;3)提供前所未有的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的能力。尽管可能取得这些成就,但仍存在许多挑战。怎样的理想材料才能满足肌肉骨骼电子器件从体外到体内的耦合需求?如何在电子设备和生物有机体之间实现出色的信号输出匹配?我们的设备能否与肌肉骨骼器官(尤其是人体神经)相互作用,从而创建新的感知系统,并刺 激粘合生长和骨折或受伤后的组织恢复?为了解决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应继续努力推动肌肉骨骼电子器件从体外到体内的进化。

鉴于体外肌肉骨骼电子学和电子皮肤的共同特点,采用在电子皮肤上已经取得成功的设计策略是推动肌肉骨骼材料发展的捷径,尤其是从机械和粘附性能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策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基于分子设计、低维制造、纳米级合成和杂化技术,许多具有出色柔韧性、显著拉伸性和微调模量的材料已经问世。由此产生的内在可拉伸材料或通过柔性互连拴在一起的刚性设备可直接应用于肌肉骨骼设备。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个可能问题是,电子设备需要骨骼、肌肉和神经的多重粘附环境。因此,未来的工作将涉及在分子水平上开发可靠的物理粘附和弱化学键,以确保在不同器官中进行准确的信号检测。

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是监测和治疗各种生物物种和信号,因为一种传导方法通常只能提供固定的传感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多模传感设备。以前的报告为智能电子皮肤设计了温度-压力双参数传感器和多个应变传感器,但在处理复杂的生理环境和其他生物物种时,这些解决方案可能不够强大。未来,利用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系统可自动分析来自多模设备的信息,从而显著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治疗监测。这些先进的肌肉骨骼电子设备可提升当前的医疗模式。此外,赋予致动器信号响应或集成多种功能以记录和调整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过程。为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多功能材料和逻辑电路。例如,开发一种可将多种信号传感器集成到给药系统中的电子装置,可为设计用于体内动态生物活性监测的肌肉骨骼装置提供一种新方法。此外,所开发的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如生物耐久性和良好的抗渗透性,以确保在汗液和血液环境中的突出稳定性。

除了对肌肉骨骼应用的基本要求外,未来的材料和设备还应在超低能耗的条件下运行。因此,需要高效、轻便、生物兼容的发电和存储装置。理想情况下,传感设备应作为具有多种功能的自供电候选设备。之前的研究已经报道了能够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温差转化为电能的热电设备,以及基于压力-电信号转换的三电纳米发电机。另一项成果是将聚合物阴极应用于酶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成功实现了葡萄糖的自供电和自主检测。我们相信,集成更多智能功能(如自愈和自适应)将极大地推动肌肉骨骼电子设备的发展。最终,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肌肉骨骼诊断和治疗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存储相结合将成为实现智能医疗的创新之路。无线通信和机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有望促进其在肌肉骨骼放射学、骨骼创伤学、矫形学以及物理和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文献链接
Evolution of Musculoskeletal Electronics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3311
*本文来源:作者团队,感谢作者团队对本公众 号的大力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冒犯之处敬请见谅!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System化学燃料电池电路半导体电子通信电机材料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6
最近编辑:9小时前
周末--电磁仿真
博士 微波电磁波
获赞 28粉丝 55文章 4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可打印液态金属墨水:柔性电子的创新突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电子领域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天,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 可直接打印且具有粘性的液态金属墨水,它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研究背景:传统与挑战并存传统电子设备大多 “硬邦邦”,缺乏柔韧性和适应性,在很多需要灵活、可拉伸特性的场景中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想象一下,戴着一块生硬的电子设备在身上,不仅不舒服,还会限制活动,这样的设备很难贴合人体复杂的轮廓,也无法在经常变形的人体表面正常工作。液态金属,比如镓铟合金,因其良好的流动性和出色的导电性,成为制造柔性、可拉伸电子产品的理想材料,在软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人机交互等前沿领域备受关注。但它也有自己的 “小脾气”,表面张力高,就像有一层无形的 “保护膜”,导致直接书写时难以形成连续的图案,而是变成一个个不连续的小球;同时,它的表面粘附性低,很难附着在像纸、Ecoflex 这样的常见材料上,这大大限制了它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种策略是将纳米或微米级的液态金属颗粒与聚合物基质结合,制成高性能的液态金属复合墨水。这种墨水虽然保留了液态金属的导电性,还能通过聚合物增强加工适应性和稳定性,支持多种柔性制造工艺,不过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直接书写的图案通常不导电,需要施加压力让颗粒聚集才能导电,而且导电图案的分辨率有限且不稳定,导电通路在长时间使用中还需要外部刺 激才能激活,使用起来不太方便。研究成果:创新墨水带来新机遇面对这些难题,深圳大学的科研团队另辟蹊径,开发出了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方法。他们将二氧化硅( )颗粒机械地混入液态金属中,成功制备出了可直接书写且可回收的液态金属 - 二氧化硅(LMS)墨水。墨水特性在搅拌过程中,液态金属表面的氧化层会附着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消耗原有的氧化层。与此同时,液态金属中的镓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快速形成新的氧化层,这不仅增强了液态金属与基底的粘附力,还让 LMS 墨水能直接在纸、Ecoflex 等多种材料上打印。而且,添加二氧化硅颗粒后,LMS 墨水的导电性依然良好,1wt% 的 /LM 的 LMS 墨水电导率可达 ,虽然比纯液态金属略低,但足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并且无需外部刺 激就能形成导电通路。这种墨水还有个超实用的特点 —— 可回收。用无水乙醇就能轻松擦掉打印的图案,回收的 LMS 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研究显示,质量分数为 1wt% 的 /LM 的 LMS 墨水在添加 1M HCl 溶液后,液态金属的平均回收率达到 96.7%;质量分数为 3wt%、6wt% 和 10wt% 的 LMS 墨水,回收率更是高达 98.7%、99.1% 和 98.8% 。打印性能从打印性能来看,LMS 墨水表现也十分出色。它的分辨率高达 165μm,能在各种基底上打印出精细的图案。研究人员通过调整打印参数,像打印速度、高度、挤出压力,以及选择合适的针头内径,找到了最佳打印参数组合:打印速度为 ,挤出压力在 150 - 160kPa 之间。在这个参数范围内,能打印出连续、均匀的线条,打印效果最佳。有了最佳参数,复杂图案的打印就不在话下。无论是深圳大学的校徽、汉字 “龙”,还是花卉图案、卡通形象,LMS 墨水都能精准打印在不同的基底上,如 PET、PVC、玻璃、纸张、PDMS 等。而且,打印的图案还能轻松擦掉重写,真正实现了可重复使用。传感性能用 LMS 墨水制成的应变传感器,在电气传感性能方面同样优秀。它对不同应变、温度、手指压力频率下的相对电阻变化响应灵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 0 - 300% 的应变范围内,传感器呈现出多个线性响应区域,应变系数(GF)在不同应变区间表现稳定。比如在 0 - 50% 应变范围内,GF 达到 0.05。即使经过 100 次连续拉伸循环,传感器的信号依然稳定,几乎没有波动。在温度敏感性测试中,随着温度从 25°C 升高到 95°C,传感器的电阻值相应增加,并且在特定应变和力负载下,响应时间短、恢复时间快,展现出卓越的机电性能。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基于 LMS 墨水的应变传感器表现堪称惊艳。它能贴在手指、手腕、肘部、膝盖等人体部位,精准监测各种生理运动和生物信号。当手指弯曲时,传感器能根据弯曲频率和角度准确输出相对电阻信号;通过与摩尔斯电码结合,还能在危险环境中发送求救信号和传递关键信息,像 “SOS”“HELP” 等。不仅如此,LMS 墨水还能用于构建可拉伸的电子设备和实现人机交互。研究人员在 Ecoflex 基底上打印电路,制作出带有 LED 的电子设备,拉伸后 LED 依然能正常工作,证明了电路的可拉伸性。将 LMS 应变传感器安装在手套上,制成体感手套,就能实时控制商用机器人手的动作。当佩戴者做出 “OK”“鼓掌”“胜利” 等手势时,机器人手能几乎同步做出相同动作,实现了精准的人机协同操作。图文导读总结展望:前景广阔,未来可期这项研究通过将液态金属与二氧化硅混合,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 LMS 墨水,为可穿戴设备和柔性电子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LMS 墨水不仅解决了液态金属打印的难题,还具备可回收、可重复书写的特性,降低了制造成本,符合环保理念。用 LMS 墨水制成的应变传感器,在健康监测、应急通信和人机交互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不过,目前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长期佩戴时,要进一步优化传感器的封装,防止液态金属泄漏;同时,还需要提高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让这项技术能更快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LMS 墨水及其相关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未来,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多基于 LMS 墨水的可穿戴设备,它们将更加舒适、智能,为人们的健康监测和生活便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人机交互领域,也将实现更加自然、高效的互动方式,让科技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融合*本文来源:作者团队,感谢作者团队对本公 众号的大力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冒犯之处敬请见谅!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