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仿真领域,我们正见证一场由Altair PhysicsAI引领的革命——传统CAE方法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在模型训练界面中,有时候需要给客户介绍参数的含义,其中有两个参数比较有意思,神经网络宽度(width)与深度(depth),下面用大白话解释一下。
一、神经网络宽深比的物理意义
1. 宽度与深度的本质差异
与CAE对应关系:
- • 宽度优势:适合多物理场耦合问题(如同时预测应力场、温度场)
- • 深度优势:适合复杂非线性响应(如湍流模拟中的高阶效应)
用盖房子来说明两个参数:
- 就像盖房子有多少层楼一样,神经网络的深度指的是它的“层数”。这里的“层”不是指输入层(比如图片的像素输入),而是隐藏层和输出层的数量。
- - 比如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可能只有1-2层隐藏层(像2层小楼),而复杂的模型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层(像摩天大楼)。
- - 深层的好处:就像盖高楼能看到更远的风景,深层网络能捕捉数据中更复杂、更抽象的特征(比如从识别像素到识别人脸、再到理解表情的层层递进)。
- 每层神经网络里有很多“神经元”(可以理解为处理信息的小单元),宽度就是指每层有多少个神经元。
- - 比如一层有100个神经元,就像一层楼有100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能处理一部分信息。
- - 宽度的作用:宽度越大,每层能处理的信息“容量”就越大。比如识别图片时,宽的层能同时处理更多颜色、形状等细节,就像更多人同时干活,效率更高。
- - 深度:网络的“层数”,决定了能理解多复杂的信息(从浅到深)。
- - 宽度:每层的“神经元数量”,决定了每层能处理多少信息(从少到多)。
- - 两者需要平衡:就像盖房子不能只追求层数不考虑每层大小,太深或太宽都可能让网络变“笨重”,需要根据任务调整(比如简单任务用小网络,复杂任务用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