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为什么三角形单元你的应力分析总是不准?Abaqus二阶三角形单元揭秘,精度直接翻倍!

27天前浏览21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静态结构分析中使用的二阶三角形单元的公式。此类单元通常用于有限元法 (FEM) 中来解决工程问题。


我们将考虑以下假设:


  • 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条件

  • 线弹性、各向同性、均质材料。

  • 单元仅在XY平面上加载。

  • 小变形条件。


 介绍


二阶三角单元的每个单元具有6个节点和每个节点2个自由度(DOF),总共12 doF。因此,我们已经可以确保该元素的刚度矩阵将是12×12矩阵。该矩阵也将是对称和奇异的。


 


用于结构分析的元素的自由度是位移。对于二阶三角元素,每个节点有两个可能的位移:一个在x方向上,一个在y方向上,如下所示:


degrees of freedom for the second order triangular element

所需的材料特性仅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


单元几何和形状函数



对于二阶三角形单元,节点位于边的顶点和中点。xy平面上的节点坐标可以表示如下:


制定任何有限元的初始步骤之一是定义计算单元内任何位置处的位移分量的函数。最简单的函数类型是多项式。要定义多项式,必须确定其所需的系数数量。确定每个多项式所需系数数量的方法如下所示。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coefficients needed for each polynomial


为了帮助构造多项式,我们将使用帕斯卡三角形。


pascal's triangle


因此,位移函数U如下:


可以使用矩阵表示法将其写为:

或者以更紧凑的方式:

并且,位移函数v如下:

同样可以写为

或者以更紧凑的方式:

请注意,以上方程包括二阶(二次)项。这就是为什么此单元称为二阶有限单元的原因。

为了确定系数      ,节点位移可以用作边界条件,从而形成12个代数方程。由于有12个系数可以计算,因此该系统将具有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些方程式使用矩阵表示法表示。

上面的矩阵方程可以更简洁地表达如下:

为了计算系数    ,应在上面的方程式中隔离列矩阵{a}。因此:

因此,位移函数可以计算如下:

可以执行上面的矩阵运算,生成以下位移函数表达式:


其中      是插值函数或形状函数。注意:

其中矩阵[v]包含变量x和y,矩阵[p]包含节点坐标,因此其逆也由节点坐标组成。因此,形状函数将由节点坐标(创建网格后建立)和变量x和y定义。


应变-位移矩阵(B 矩阵)



对于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条件,应变的三个分量可以计算如下:

现在可以使用先前开发的位移函数方程来计算这些量。请注意,由于变量x和y仅出现在形状函数      中,因此只需要区分这些函数。


上述表达式可以写成矩阵形式:


B矩阵是形状函数相对于X和Y的微分构成:


关于应变-位移矩阵(B 矩阵)的重要结论


了解应变分量如何随单元区域变化对于任何有限元公式都至关重要。

例如,在单元的整个区域中,线性三角单元(也称为恒定应变三角形(CST))具有恒定应变和应力。在压力和应变梯度高的区域中,这种特征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需要使用许多单元,从而大大增加了计算成本。在当前的公式中,我们具有二阶有限元。我们已经开发了方程来计算应变成分作为形状函数的微分。但是,形状函数并未明确得出。仅显示用于得出它的表达式。因此,无法得出结论如何变化。

因此,我们现在将以不同的方式计算应变分量,以说明它们在单元区域内的变化情况。

使用初始形式的位移函数,我们有以下表达式:


通过对这些函数进行微分,我们可以计算出应变分量,如下所示:

这些表达式的关键结论是,二阶三角单元的应变成分在x和y方向上线性变化。与恒定应变三角形相比,这是一个显着改善。这种线性变化允许在压力和应变高梯度的区域使用较少的单元,从而降低计算成本。


本构矩阵(D 矩阵)



二阶三角形单元的应力分量可以使用以下表达式计算:

对于平面应力条件,本构矩阵D定义为:

对于平面应变条件,本构矩阵D定义为:


应该注意的是,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条件之间二阶三角单元的唯一差异在于本构矩阵D的计算。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要点是,由于应力是通过将本构矩阵 D 乘以应变矢量来计算的,并且应变分量在 x 和 y 方向上线性变化,因此应力分量也将在 x 和 y 方向上线性变化。


 刚度矩阵 [k]



现在我们已经定义了应变位移矩阵(B 矩阵)和本构矩阵(D 矩阵),我们可以评估二阶三角形单元的刚度矩阵。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单元的总应变能。


 总应变能


计算总应变能很重要,因为它使我们能够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评估单元刚度矩阵:


  1. 卡斯蒂利亚诺第一定理

  2. 总势能最小原理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单元的总应变能,可以使用以下表达式计算:


 总势能



最小总势能的原理将用于评估刚度矩阵K。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单元的总势能,这可以使用以下表达式完成:

这里,W 表示与单元内所有可能的节点力相关的功。这些力如下图所示:


nodal forces for the second-order triangular finite element

因此,W可以计算为:


 这里


因此,单元的总势能可以计算如下:

总势能最小原理



在稳定平衡条件下,物体的总势能最小化。为了找到最小值,我们将总势能函数求微分并使之为零。

对于二阶三角单元,我们需要根据总势能函数对节点位移求微分,并将这些微分等于零,如下所示。


这些导数将产生 12 个代数方程,可以用矩阵表示法表示如下:

其中       是二阶三角单元的刚度矩阵。


重要的是,这组12个代数方程表示x和y方向的每个节点处的平衡条件。例如,第一个方程对应于x方向上节点1的静态平衡,而第二个方程与y方向上节点1的静态平衡有关,依此类推。

可以证明,刚度矩阵是使用以下表达式计算的,该表达式是从这 12 个导数导出的。


正如预期的那样,刚度矩阵是一个 12×12 矩阵,是奇异且对称的。

为了评估这种积分,通常使用数值集成,特别是在单元区域上应用的高斯正交过程。


 结论


这篇博文详细介绍了静态结构分析中使用的二阶三角形有限元的公式。有限元法 (FEM) 中使用的单元假设平面应力或应变条件、线弹性、各向同性、均质材料、xy 平面载荷和小位移。


 要点


  • 元素特征:

    • 6 个节点,每个节点 2 个自由度 (DOF),总共 12 个 DOF。

    • 刚度矩阵:         ,对称奇异。

  •  位移功能:

    • 使用多项式定义 x 和 y 形函数。

    • 以矩阵形式表示的函数:

  • 应变 - 置换矩阵(B-Matrix):

    •                  

    • 从位移函数导出的应变分量:

    • 以矩阵形式表示:        

  •  应变变化:

    • 二阶单元提供应变的线性变化,与恒定应变三角形相比提高了计算效率。

  • 本构矩阵(D-matrix):

    • 适用于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条件。

    • 使用:         计算的应力分量

  •  刚度矩阵([k]):

    • 通过总应变能或总势能计算。

    • 积分表达式:        

    • 使用数值积分求解,通常是高斯积分法。


等参公式


等级公式也可以应用于此元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使用相同的形状函数来插值元素的几何形状和位移。

由于二阶三角元素的形状函数是二次函数,因此使用等法公式可以使三角形的侧面弯曲,符合二阶多项式。

该特征对于表示域的弯曲部分(例如孔)特别有用。准确地表示几何形状,从而降低计算成本所需的元素更少。

下图说明了使用等参公式制定的元素与按照此处描述的方式制定的元素之间的差异。


isoparametric formulation of second-order triangular element




来源:ABAQUS仿真世界
AbaqusCST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0
最近编辑:27天前
yunduan082
硕士 | 仿真主任工程... Abaqus仿真世界
获赞 176粉丝 317文章 39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高应变率测试技术

引言 绝大多数拉伸、剪切与压缩实验均在准静态条件下缓慢进行。"准静态"指加速度对测力装置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且无需考虑应力波在试件中的传播。典型准静态拉伸试验的应变率约为0.01 s⁻¹(1 s⁻¹=100%/秒)。实际工况中,材料可能承受远高于此的应变率,且许多材料的物理性能对应变率具有敏感性。图1 高应变率下的局部塑性应变本简报将探讨0.1 s⁻¹至1000 s⁻¹应变率范围内的测试问题,该区间通常可由万能试验机、标准伺服液压试验机、专用落锤装置及高速伺服液压试验机实现。对于超过100 s⁻¹的应变率,需采用基于应力波传播原理的测试方案(如Kolsky杆或Nolle应力波传播装置),此类技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图2 塑料的多应变率拉伸测试(0.001~500/S)基础测试要素为实现更高应变率,拉伸、剪切与压缩实验需对以下共有要素进行调整:加载系统试件变形需通过加载系统实现。准静态测试通常采用机电式试验机,通过螺杆驱动横梁施加恒定变形速率。更高应变率需更快的加载系统(如伺服液压试验机),且仪器须快速达到目标应变率。若无法满足,可采用"松弛夹具系统"——该系统允许在夹持试件前使加载机构达到预定速度。对于10 s⁻¹至1000 s⁻¹应变率范围,需使用落锤装置或专用高速伺服液压系统。除需满足夹持端速度要求外,系统整体刚度与阻尼必须能抑制额外振动对实验的干扰。力值测量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试件传递的载荷。准静态测试通常采用应变片式力传感器,但在高应变率下会因惯性效应及自由振动导致测量失真。此时应选用刚度更高的压电力传感器(尽管其存在时漂问题,不适用于准静态测试)。此外,需最小化力传感器上夹具的质量以降低惯性载荷。图3 松弛夹具系统(允许加载机构在夹持试件前完成加速)应变测量应变传感器用于测量远离夹持区域的试件变形。准静态测试多采用夹持式引伸计,但高应变率下初始加速度可能导致传感器振动,引入测量误差。本机构推荐采用高速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系统,其通过试件标记实现测量,虽需额外标定工作,但避免了传感器质量引起的惯性振动。图4 高应变率拉伸实验装置图5 高应变率松弛夹具装置数据采集随着应变率升高,事件持续时间缩短,需更高采样率的数据采集系统。整个系统(含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及数采仪)须具备足够高频响特性。由于高应变率测试中试件尺寸小、传感器频响高,数据噪声通常大于准静态实验。有效分离真实应力应变数据与传感器噪声及机械振动,需预先测量并理解测试系统的固有噪声特性。即使采用非接触应变测量,仍需确定目标量程:若需精确测量低应变模量,量程应较短;若侧重应力-应变曲线积分能量,则可牺牲小应变分辨率换取更大量程。图6 高速弯曲试验图7 配合高速摄影(500,000帧/秒)的压缩-卸载实验图8 可压缩泡沫材料高速压缩实验前后对比应变率选择不同材料对应变率的敏感性各异,但通常建议按数量级梯度(如0.1、1、10、100及1000 s⁻¹)观测变化。仅加倍或减半应变率可能产生难以察觉的微小结构变化。图10 0.1 s⁻¹、1.0 s⁻¹及10 s⁻¹应变率下拉伸试件的显著差异来源:ABAQUS仿真世界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