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学校教书的时候,我就将本科教材《通信原理》涉及的知识点用仿真程序的形式融入了一篇文章中。涉及哪些呢?AD采样、滚降成型、数字调制、匹配滤波、信噪比、加噪等效、误码率等,这些知识点和后续的学习以及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此系列文章历经多次改版,网上好评如潮,还有行业“大神”在知乎上专门讲解和推荐。这可是学通信的经典文章,不是自夸,网上抄袭此文章者和传播程序者众多。我倒是不怎么反感这些,只要能把知识传开就是好事。为何我教的学生反而就不愿意学呢?对于他们,文章一直免费阅读,收到费用即刻退还。在学校里,不管什么文章,只要是老师推荐看的,就必须免费,不然会“引火烧身”。
线下讲课时,我在课堂上喊了很多遍,“学会这个代码,理解程序,掌握代码编写的过程,然后举一反三的做通信仿真”。绝大多数学生不屑一顾。本人曾对某些学生当面指出程序中的错误并纠正错误,学生也不以为然,依旧上交存在诸多错误的仿真实验报告。无奈加抓狂!如果课上时间紧,课后好好复习也行啊!几周下来,还是不会,自然也不改!我从不相信我们学校的学生资质会弱到看不懂这个代码,但我也没有办法让他们学懂。对于前几届学生,我还能劝得动,让他们真的相信掌握了仿真,后续通信相关的学习会轻松很多。
现在呢?我在课堂上真的喊不动了,也没办法再去“逼”他们学。想不通背后的逻辑?只能在网上大声呼吁想学通信工程的学生该如何学习这个专业,要从源头抓起!
无奈之余也只能让考研的同学看,结果呢?发一篇看一篇,从不多看。似乎学习就是应该是老师推着学生走。孩子,你早晚要毕业找工作的啊?找工作时还能带上“婴儿车”吗?说了几次,让他们主动学,没有效果怎么办?后面只会和说了有效果的同学进行点对点沟通。连和老师进行文章上的思想交流都不愿意,你又能多做什么呢?最多就是讲讲课了!至于讲课效果如何?别奢望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很多经过高中时代刻苦学习的学生到了大学会放纵自己。大家其实应该想一想,是否对得起曾经吃过的那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徒劳,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人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公众 号上有很多工程类的文章,很多在读的研究生和已工作的研发人员看了之后会过来咨询问题,毕竟和实际的产品研发相关的知识很珍贵!比如下面的文章,篇篇都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典范。
大学毕业设计一席谈之二十二 数字AGC的matlab仿真(4)FPGA实现
学习这样的文章等同于积累经验,为以后搞研发工作做准备!切记:工作经验的传播弥足珍贵。很多大学生都搞过家教,知道传授知识的价格,与文章的价格相比之后,自然会阅读。一来知识有价,二来知识无价。看似矛盾,实在理在其中。真正涉及工程知识的文章在网上非常少,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需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水平,试想有多少资深算法工程师有时间写这些?我如果不回到高校,也没有时间写。至于能赚多少钱?写了十年,所有文章的付费收入加起来不足当年两个月工资。情况就是这样,但我依旧会坚持,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