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协调让我患上厌蠢症

3天前浏览3
     
     
     
     
     
     
     
     
     
     
     

技术协调

让我患上厌蠢症



图惜

     
     
     


引言:

2025 年 5 月,洛克希德・马丁抛出的一枚 "技术哑弹" 炸懵了全球军界 —— 为 F-35 量身打造的新一代 AN/APG-85 氮化镓雷达,居然因为体积远远超过了机头尺寸而成了 "机头容纳不下的庞然大物",这是一个多么低级且代价巨大的失误,造成这种失误的本质原因还是因为总体单位与分系统单位的技术协调上出现了问题,你说拿双筷子,他说玻璃盖子。


   
   



   
     


 


01

技术协调惹人狂

工程技术工作离不开协调两字,公司内部的技术协调工作还好,可以当面锣对面鼓地沟通,立即解决问题,而跨公司之间的技术协调真是令人抓狂,特别是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拉来做协调工作,他们既没有制约的权利,又没有广泛的人缘,说话又不委婉,性格又不强势,所以遇到推诿扯皮、不买账等现象是相当常见。所以对于一线技术人员来说,说得好听点叫技术协调,说得难听点就是打杂。

这一点对于纯技术人员来说是很难共情与理解的,试想当我们自己是乙方技术人员时,对于总体单元要求的统一标准、统一模板、甚至统一字体大小等要求,往往会被我们贴上“吹毛求疵”、“没事找事”等标签。比如结构图纸,我们已经使用GB/T 14689绘制了全套图纸,而协调员却一句话要求我们按WJ标准全部修改,我们往往也会唧唧歪歪不愿配合,这都可以理解的,抱怨完了继续把活干漂亮,才是一个机械设计师的基本素养。

其实我上面说的都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这更抓狂,评审节点还有一周,分系统还没出图;明天就要汇总,乙方却说没人编资料;马上要上会,合作单位却给你一堆乱七八糟的屎山资料应付差事。

笔者最近忙于项目的技术协调,可谓殚精竭虑焦头烂额。提前群里发通知发标准发计划没人看。等到节点时间了却开始各种推诿不配合,要么没模板改不了,要么工程师都出差了。最后催得急了,就乱改一通应付了事,哪怕手把手地说怎么修改图纸,修改了五遍传过来的图纸还是各种问题,搞得我都怀疑自己说的是火星语、传的是甲骨文。真是贴告示遇到瞎子,喊广播遇到聋子。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对别人特别苛刻的人,如果遇到我都不得不吐槽的事,那真是太应付得不像话了。

比如下面这张图,先不说字体不对,线宽不对(全是细线)等问题,也不说公差尺寸、标注基准等问题。最起码的尺寸应该全吧,应该有粗糙度吧,就技术要求一句话“未注尺寸详见3D模型”应付了事,那么还要工程图纸干嘛,不如直接传一个3D模型。 

   

还有下面这张画的是个啥,说是小学生出的图都有点侮辱小学生了,猫子随便在键盘上踩几下都比这个图出的好。 

   

而我接触到的这种图还不是一张两张,而是成批成批,堆在一起就是一座巨大的屎山,并且在屎里面埋了很多定时炸弹,永远也清理不完,还可能随时崩你一脸。

在以前,一个同事给我说的我们出的图在机械行业算了很规范的了,我还不大理解,觉得我们出的图只是按照最基本的GB制图标准,幼儿园水平,有啥难度?觉得这个行业的机械工程师制图水平都在我之上,现在想想同事说的没错,机械行业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海,看不见的水比看得见的山更深。

这种事情接触多了真的会让人患上厌蠢症,不明白对方为啥这么蠢。其实并不是对方蠢,而是不愿意配合,推诿、敷衍、应付了事的心态令人十分厌恶。


02

本质原因更令人抓狂

我不知道现在机械行业的大学生是否还有手工机械制图的课,是否还会系统地学习如何投影、如何剖切、如何画相贯线,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基本功,如同士兵的枪画家的笔,是安身立命的必修课。

但是目前来看,机械行业充斥着大量的南郭处士,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懂5000年后预500年,唯独不懂机械制图,别问,问就是:太低级的活我不干,没技术含量的姿势我不学。

又到了我搬出神图的时候。别跟我提公差配合,老子出图就是一把梭;尺寸链,不存在.......以前看这个图以为是别人做的讽刺漫画,现在才发现它是机械行业的写实照片。

   

当一群人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时你却要较真,往往会被人说为装清高。当制造业早已经进入3D模型驱动你却坚持扣工程图的公差配合细节,往往被人说为不懂变通。

但是我认为工程师就是应该不忘初心,机械工程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工程变现,是一点马虎不得,工程图就应该有个工程图的样子,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了事随便用3DCAD投影几个图拉几个尺寸,那和小儿路上尿做画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小儿尿画供路过的人一乐旋即而消,而工程尿图却溅相关的人身上一身骚洗都洗不掉。

绵里藏针云中见日,正是因为这个行业有太多的随波逐流之人,较真的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不需要你呕心沥血地努力,不需要你废寝忘食地专研,只需要你拿出垫在床脚下的《机械制图》、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再自己学一次,在实践中应用一次,那你的工程制图水平就超过了这个行业里很多的人,有一天你也可以对别人说:“我出的图在机械行业算了很规范的了”。

最后祝所有的机械设计工程师都不忘初心愿望成真。也祝所有的高考学子金榜题名。


     

快乐工作,惬意生活

WARM TIME

 
 

【END】

 






读后感:
CAE中学生账号,关注很多年,网络上的图惜给我感觉是做事认真负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工程师。如果认真负责,被扣上吹毛求疵、没事找事的帽子,这是行业的悲剧!
多年工作后,从知无不言到选择性沉默最后少来沾边...
永远无法左右他人,只能做好自己,你问我肯定会说,不问就与我无关!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合理的不合理的处事原则,就像我,谁要是问我要计算源文件,就是不行,没啥商量的!

来源:认真的假装VS假装的认真
尺寸链工程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08
最近编辑:3天前
Shmily89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2粉丝 92文章 6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FD丨多相流案例丨04VOF:沸腾

本案例为STAR-CCM+帮助文档案例学习,只是笔记记录!使用的网格同CFD丨多相流案例丨01VOF:重力驱动流体只是此例中的相关物理维度均缩小了,以使喷嘴宽度约为 50 mm。水从左侧边界流入计算域(速度和温度分别为1m/s和350K)。水从右侧边界流出(温度为大气压下370K)。假设底部边界为一个固定温度规定为 540K的壁面。所有其他边界假定为绝热壁面。1 导入网格文件① 启动STAR-CCM+。② 选择文件→导入→导入体网格。③ 保存文件。2 转换为2D网格① 选择网格→转换为2D。② 确保已激活转换后删除3D区域选项。③ 删除连续体→物理1。注意:三维网格转换成二维网格要求:a. 网格必须在X-Y平面对齐。b. 网格必须在Z=0位置有一个边界平面。3 缩放网格初始网格并未按正确比例构建,因此需要缩小 10 倍。① 从菜单中选择网格→比例缩放网格。② 在比例缩放网格对话框中,选择 Default_Fluid 2D 区域, 比例因子设置为0.1。③ 单击应用后,网格区域尺寸会缩小。④ 单击可视化工具栏中的重置视图。4 选择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定义模拟的主变量,包括压力、温度、速度和用于生成求解的数学公式。在此示例中,流体是湍流且问题涉及多相流体和沸腾。此次分析需要两种流体(水和水蒸气)。但是,由于这些流体占据相同的域,所以仅需要一个连续体和一个区域即可设置模拟。① 将physical 1 2D 连续体节点重命名为沸腾。② 选择物理模型如下图所示。5 设置材料特性在欧拉相节点定义各混合物成分所对应的材料。① 在boiler连续体中,右键单击模型→多相→欧拉相,然后创建一个新相。② 将相 1 节点重命名为 H2O。③ 对H2O相,选择模型。④ 创建第2相,然后将其重命名为H2O(g),H2O(g)模型选择。⑤ 在STAR-CCM+ 材料数据库中将第3相中的空气替换为水蒸气。⑥ 右键单击 H2O (g) → 模型→ 气体→ 空气节点,然后选择替换为。⑦ 在替换材料对话框中,展开材料数据库 → 标准 → 气体→ H2O(Water)。6 定义相间相互作用使用多相交互作用模型可定义空气和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① 在boiler连续体中,右键单击模型→ 多相交互作用→相间相互作用,选择新建 > H2O > H2O (G)。② 对于相间相互作用 1,按顺序选择下列模型。因沸腾而产生的壁面热通量是壁面边界的高度非线性函数,其中壁面温度是数值求解的一部分。给定的热通量壁面边界或固液交界面。在这些情况下,为了改进收敛,可降低沸腾产生的热通量的亚松弛因子值(Rohsenow 沸腾节点中的亚松弛因子属性)。7 设置初始条件定连续体内的初始体积分数和温度。连续体内没有初始水蒸气。要设置boiler连续体的初始条件。8 设置边界条件定义边界类型并指定适当的属性值。① 将 Default_Fluid 2D 节点重命名为流体。② 流体→边界,left为速度入口,right为压力出口,其它为壁面。③ bottom底面定温为540K。④ left→物理值。⑤ right5物理值。9 设置求解器参数和停止条件解算非稳态问题,必须指定时间步长和消耗的模拟时间。此计算以 0.01 s 的时间步长最多运行 3 s 物理时间。沸腾流体通常是不稳定的,具有很强的浮力效应和极大的流体不稳定性。 因此,建议对此类型的流体使用非稳态求解器。 会遇到这种情况,即平均流体占据主导,且最终找到一个稳态求解。在这种情况下,尽量使用稳态模型和合适的亚松驰参数来模拟这些流体。但是,我们建议即使在这种情况也要使用时间相关求解器,该求解器每个时间步进行一次迭代,且其时间步大小可保证稳定运行。① 求解器a. 隐式非稳态,时间步为0.01s。b. 分离流→速度→亚松弛因子为0.8。c. 分离的VOF→单个步骤→亚松弛因子为0.1。② 停止标准a. Mmaximum physical timeb. Maximum Inner Iterations10 报告、监视和绘图为下壁面创建热通量报告、监视器和绘图,以评估稳态求解的收敛。要创建报告、监视器和绘图:① 右键单击报告→新建报告→流/能量→热传递。② 将其重命名为热通量(下壁面)。③ 选择热通量(下壁面)属性定义部件,选择bottom。④ 右键选择热通量(下壁面)→根据报告创建监视器和绘图。11 可视化和初始化求解创建标量场景显示模拟结果,查看水蒸气体积分数和流体温度云图。这里不再赘述。12 修改沸腾模型参数Rohsenow 经验相关性用于计算沸腾时的表面热通量。指定此相关性的两个参数,即 C_qw 和 n_p。在STAR-CCM+ 中,经验相关性用于计算沸腾时的表面热通量。已指定此相关性的两个参数,即 C_qw 和 n_p。这些经验相关性系数会随液面组合和表面光洁度的变化而变化。假定下壁面是抛光铜表面,并为 C_qw 和 n_p 参数指定适当的值。连续体→boiler→模型→多相交互作用 →相间相互作用 1 →模型→ Rohsenow 沸腾节点,然后将 C_qw 和 n_p 分别设为 0.0128 和 1.7。其余参数保留其默认值。重新求解。从上述场景可明显看出,C_qw 和 n_p 参数对壁面热通量和蒸汽体积分数的预测水平有显著影响。在此示例中,下壁面热通量被减半,导致产生的水蒸气低 5 倍。因此,确保使用正确值来反映液面组合和表面光洁度非常重要。 来源:认真的假装VS假装的认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