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上海芯片公司汇总,秋招都开始了么?

6小时前浏览0
上海作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最发达的城市,汇聚了一大批国产集成电路行业的领军企业。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位居中国半导体产业首位。那么上海到底有哪些芯片公司呢?今年的秋招都开出哪些岗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1.紫光展锐

logo
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团旗下企业,也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8 月 26 日,注册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祖冲之路 2288 弄 3 号 429 室。2025 年 3 月 31 日,公司完成股改,由 “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为 “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上市步伐。
紫光展锐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 2G/3G/4G/5G、Wi - Fi、RedCap、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产品包括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AI 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等各类通信、计算及控制芯片等。
目前紫光展锐的官网还没看到应届生招聘的链接,应该还没有启动,不过社会招聘上有大量的射频类相关岗位。部分截图如下:

2, 华大半导体

logo
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专业的集成电路发展平台公司,公司于 2014 年 5 月 8 日成立,在自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法定代表人董浩然。华大半导体 围绕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三大应用领域,重点布局控制芯片、功率半导体、高端模拟芯片和安全芯片等,形成了竞争力强劲的产品矩阵及全面的解决方案。旗下拥有上海积塔半导体、上海贝岭、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上海安路信息科技等十四家企业,其中包括四家上市公司。
目前华大半导体招聘页面显示无法进入,秋招应该还没有开始。

3,韦尔股份/ 豪威集团

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先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具有重要地位,2007 年 5 月 15 日成立,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 IC 等产品研发设计与半导体产品分销业务。2017 年 5 月 4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19 年以 152 亿元收购全球第三大 CIS 企业北京豪威科技,技术实力跃升至国际第一梯队。2023 年 11 月 10 日,公司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在今年更名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采用 Fabless 模式,专注于研发设计和销售,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业务外包给专业厂商。
豪威集团的校招已经启动,部分岗位截图如下:
同学们可以登录官网查看:
https://ovt-omnivision.zhiye.com/Campus

4,芯原股份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GPU 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NPU IP)、视频处理器IP(VPU 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DSP 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ISP IP)和显示处理器IP(Display Processing IP)这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基于自有的IP,公司已拥有丰富的面向人工智能(AI)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如智能手表、AR/VR眼镜等始终在线(Always-on)的轻量化空间计算设备,AI PC、AI手机、智慧汽车、机器人等高效率端侧计算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性能云侧计算设备。
芯原股份的校招也已经启动,部分硬件类岗位截图如下:

5,中颖电子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于2012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中颖电子300327)。主营业务为自主品牌的芯片设计及销售,并提供相应的系统解决方案和售后的技术支持服务。         
公司主营产品为MCU(工业控制微控制器芯片)、BMIC(锂电池管理芯片)和AMOLED(显示驱动芯片)。MCU微控制器系统主控单芯片主要用于家电主控、电机控制、智能电表及物联网领域。BMIC锂电池管理芯片主要用于锂电池的计量和保护。AMOLED显示驱动芯片主要用于手机和可穿戴产品的屏幕显示驱动。
2025年招聘应该还没开始,官网上有部分2023年的社招岗位。

6,复旦微电子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微电”,上交所科创板证券代码:688385.SH;“上海复旦”,港交所股份代号:01385.HK)是国内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生产(测试)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公司于1998年7月创办,并于2000年在香港上市,2014年转香港主板,是国内成立最早、首家上市的股份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21年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形成“A+H”资本格局。
官网没有查到2025年秋招信息

7,思立微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ILEAD INC.)由美国硅谷归国领军企业家、清华学子程泰毅先生于2010 年创立,研发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深圳、北京、台湾等地均设有分部,现已拥有200余名员工,其中80%以上为研发人员。

思立微电子一直致力于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生物传感技术的自主技术创新,专注于生物识别传感器SoC芯片和解决方案的研制开发。公司于2011年推出首颗自主研发的多点触控芯片GSL1680,2012年创造了全球首颗单层多点触控芯片GSL1688并随后以成熟的多点触控芯片技术及方案成为占据国内平板开发市场70%的市场领导者; 2014年创造了国内首颗按压式指纹识别传感器GSL6162及其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持续以先进的技术创新为市场和客户定制高性能、低功耗的生物识别传感芯片及其系统解决方案,以专业高效的团队为客户提供实时卓越的技术支持。

没查到招聘信息

8,上海贝岭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1988年由上海市仪表局、上海贝尔公司合资设立,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成功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标志性企业。1998年9月公司改制上市,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1999年,华虹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15年7月,华大半导体成为上海贝岭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CEC。
上海贝岭地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999年起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产品应用开发,是国内集成电路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集成电路产品业务布局在功率链(电源管理、功率器件、电机驱动业务)和信号链(数据转换器、电力专用芯片、物联网前端、非挥发存储器、标准信号产品业务),主要目标市场为汽车电子、工控、光伏、储能、能效监测、电力设备、光通讯、家电、短距离交通工具、高端及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手机摄像头模组等其它消费类应用市场。公司在上海、南京、深圳、成都和西安等地建立了研发和销售队伍,并拥有强大的FAE团队支持能力,能帮助客户快速完成产品设计导入。
上海贝岭官网可以查到部分招聘信息 ,截图如下

9,艾为电子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专注于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电源管理、信号链等IC设计,2021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88798。

艾为电子累计拥有42种产品子类、产品型号总计超1400款,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已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互联和汽车市场,包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电、移动支付、物联网、AI教育、智能玩具、服务器、新能源、机器人、无人机、安防、汽车电子等领域。

艾为电子的社会招聘岗位挺多的,校招应该还没启动,没查到相关岗位,部分社招岗位截图如下:

10.澜起科技

澜起科技成立于2004年,是国际领先的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公司,致力于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拥有互连类芯片和津逮®服务器平台两大产品线。

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澜起科技于2019年7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688008。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并在昆山、北京、西安、澳门及美国、韩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目前还只有社招岗位 

11,卓胜微

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10日,于2019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卓胜微,股票代码:300782。

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射频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向市场提供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等射频前端分立器件及各类模组产品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还对外提供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芯片。公司射频前端分立器件和射频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客户覆盖全球主要安卓手机厂商,同时还可应用于智能穿戴、通信基站、汽车电子、蓝牙耳机、VR/AR设备及网通组网设备等需要无线连接的领域。公司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芯片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与资源平台建设,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少数对标国际领先企业的射频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卓胜微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目前校园招聘已经启动,主要岗位分布在无锡,上海和深圳,成都,部分岗位截图如下:

12,博通集成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068.SH)是全球领先的无线连接芯片设计企业,致力于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尖端芯片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2004年,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引领物联网时代互联互通的未来。博通集成电路凭借世界一流的RF-CMOS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和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系统级芯片(SoC)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各种物联网领域,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公司产品组合全面支持多种无线协议和通信标准,赋能客户打造新一代智能互联设备。
博通集成电路总部位于上海,并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设有研发中心及分支机构,业务遍布全球,为Amazon、AT&T、LG、三星、Sony、美的、海尔、海信等众多行业领导者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推动产业发展。公司拥有一支400人的专业团队,年营收达10亿元人民币,在物联网Wi-Fi芯片和国标ETC芯片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引领无线连接技术的未来发展。

博通集成的校招也已经开始,我们之前推过,主要岗位如下:

13,华虹集成电路

华虹集团是中国拥有先进芯片制造主流工艺技术的国有8+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集团。集团旗下业务包括集成电路制造、电子元器件分销、智能化系统应用等板块,其中集成电路制造核心业务分布在上海浦东金桥、张江、康桥和江苏无锡四个基地,共拥有38英寸和412英寸芯片生产线。集团现有员工人数超14000人。全集团累计专利申请受理超过20400件,超过95%为发明专利,获授权专利突破10600件。

2025年校招应该还没开始,没查到

14,上海加特兰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车规级无线感知和通信芯片的企业。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2 月 14 日。2015 年 7 月,全球第一颗全集成 77GHz 雷达收发单芯片流片成功。2017 年 10 月,第一代车用 77GHz 毫米波雷达芯片 Yosemite 正式量产。2022 年,加特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称号。截至 2025 年,其累计芯片出货量已突破 850 万颗。

部分招聘岗位如下:

15,概伦电子

概伦电子是国内首家 EDA 上市公司,也是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 EDA 领军企业。
2010 年,概伦电子由刘志宏博士创立。2014-2015 年,推出业界首个千兆级并行 SPICE 仿真器 NanoSpice Giga 和器件与电路互动分析平台 ME-Pro。2019 年,并购国内 EDA 公司博达微。2021 年,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 EDA 第一股。2023 年,并购欧洲设计 EDA 解决方案提供商 Magwel,发布 NanoSpice Pro X 和 VeriSim。
目前官网可以查到部分社会招聘岗位

16,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981.HK/688981.SH)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的领导者。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多座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厂。此外,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了营销办事处,提供客户服务。

中芯国际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8英寸和12英寸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涵盖从0.35微米到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不仅提供传统的晶圆代工服务,还致力于打造平台式的生态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与IP支持、光掩模制造、凸块加工及测试等一站式配套服务。此外,中芯国际在特色工艺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24纳米NAND、40纳米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

中芯国际在逻辑工艺领域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代表了中国大陆自主研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最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完整、高效的创新机制和专业的研发团队,推进应用平台的研发,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构建技术壁垒。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共13,699件,其中发明专利11,865件。

中芯国际开出的岗位比较多,部分技术研发岗位如下:

17,上海微电子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SMEE,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装备研发与生产的企业,成立于2002 年 3 月,公司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东路 1525 号。

上海微电子主要从事半导体装备、泛半导体装备、高端智能装备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涵盖 600 系列光刻机、500 系列光刻机、晶圆缺陷自动检测设备、激光封装设备等,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前道、先进封装、FPD 面板、MEMS、LED、Power Devices 等制造领域。

部分社招岗位如下:

上海还有很多芯片领域的公司,今天先汇总这些,欢迎同学们留言补充。


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来源:射频学堂
电源电路半导体汽车电力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云计算电机MEMS控制试验人工智能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08
最近编辑:6小时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6粉丝 357文章 108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高考出分了,今年不建议报考信息类专业!

最近看到一份2024年的全国专业就业率排名,第一竟然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率高达81.12%,而曾经火热的软件工程居然排到了第五名,计算机更是跌倒了第七名,最要命的是咱们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传统专业通信工程居然排到了第12名,电子信息工程压根没有出现在榜单上。唯一能够找回点颜面的是为电子科学与技术挤进了前三名,排名季军。 所以今年,射频学堂不再建议大家报考电子信息专业了。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曾经最为火热的专业,吸引了无数理工科考生为之癫狂,现在却在就业市场沦落到只有靠微电子才能撑起门面的境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子信息类专业就没落了,在麦可思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给出了不同本科专业的薪资数据,如下表所示,在薪资最高的10个本科专业中,电子信息类专业占到4个,分别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月均收入7282元,电子科学与技术,月均收入7215元,高于软件工程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也在7000元以上。而排名第一位的信息安全和第十名的机械电子其实都与电子信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结合上面的两份表格,电子信息类专业还是挺值得广大考生报选的,其中最好的就是微电子,即好找工作,工资又高。今天,射频学堂带大家一起重新认识一下电子信息类专业。No.1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由来咱们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其萌芽可追溯至 19 世纪电磁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之时。当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从理论层面揭示了电场与磁场相互转化及电磁波传播的规律,为电子信息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1895 年马可尼成功实现无线电报通信,标志着人类正式迈入电子信息时代,也促使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开始萌芽。在 20 世纪,电子管、晶体管的相继发明,推动电子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率先开设电子学、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旨在为新兴的电子产业培育专业人才。以美国为例,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教育与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培养的大批专业人才,为美国电子产业的崛起以及后续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奠定了人才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防事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内高校积极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建设工作。1952 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多所高校整合资源,设立了无线电电子学、通信工程等专业。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便是在这一时期成为我国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些高校为我国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当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已发展成为涵盖众多子专业、学科体系完备的专业大类。在专业设置方面,依据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 版)》,电子信息类专业包含 22 个子专业,从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到新兴的微电子、光电信息、医学信息、人工智能等专业,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专业布局 。从招生与报考情况来看,电子信息类专业依旧是考生报考的热门选择。尽管近年来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传统专业的就业排名有所下滑,但由于该专业与新兴技术紧密相连,发展前景广阔,对考生仍具有强大吸引力。以 2025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增加本科招生名额,且新增计划主要投放在通信、电子工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急需和报考热门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领域 。在就业市场上,电子信息类专业呈现出复杂态势。一方面,传统专业如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由于人才培养规模庞大,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在 2024 年全国专业就业率排名中,通信工程位列第 12 名,电子信息工程甚至未上榜。另一方面,部分新兴专业,如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凭借其在芯片制造等关键领域的重要地位,成为就业市场的 “香饽饽”,在 2025 年本科绿牌专业榜单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因与国家芯片战略紧密相关,科研经费和产业投资密集,就业落实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展现出强劲的就业竞争力 。从产业发展角度,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国在 5G 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储备 。No.2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展望未来,电子信息类专业将紧密围绕新兴技术发展,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普及与 6G 技术的研发推进,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将在高速通信网络建设、通信设备研发、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万物互联时代,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将为这些专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将促使电子信息类专业加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医学信息专业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医学深度融合,在医疗信息化、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方向,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助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致力于机器感知、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研究,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这种跨学科融合趋势,将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开拓全新的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正全力攻克芯片 “卡脖子” 技术难题,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力度,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将在芯片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自主可控与创新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电磁场与微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在雷达、卫星通信、光通信、激光技术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些专业将为国防安全、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No.3 电子信息类专业高校排名6月9日,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网站正式发布了《2025年ABC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上面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微电子工程等专业排名,我们整理如下:注释:下面内容来自于:2025年ABC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目录-中国大学排行榜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院校共579所,其中1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关联一级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该学科入选最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共有3所(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B类及以上高校共290所。2025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前列的院校分别为:清华大学(S,前2%)、电子科技大学(S,前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S,前2%)、北京邮电大学(S,前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前2%)、浙江大学(A+,前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前2%)、北京理工大学(A+,前2%)、哈尔滨工业大学(A+,前2%)、南京邮电大学(A+,前2%)、天津大学(A+,前2%)、南京理工大学(A+,前2%)、深圳大学(A,前10%)、华中科技大学(A,前10%)以及大连理工大学(A,前10%)等。部分高校排名如下:评级 排名 高校名称 省份 排名 S 1 清华大学 北京 前2% S 2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前2% S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前2% S 4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前2% A+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前2% A+ 6 浙江大学 浙江 前2% A+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前2% A+ 8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前2% A+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前2% A+ 10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前2% A+ 11 天津大学 天津 前2% A+ 12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前2% A 13 深圳大学 广东 前10% A 14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前10% A 15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前10% A 16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前10% A 17 武汉大学 湖北 前10% A 18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前10% A 1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前10% A 20 重庆大学 重庆 前10% A 21 东北大学 辽宁 前10% A 2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前10% A 23 四川大学 四川 前10% A 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前10% A 25 暨南大学 广东 前10% A 26 厦门大学 福建 前10% A 27 中北大学 山西 前10% A 28 上海大学 上海 前10% A 29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前10% A 30 苏州大学 江苏 前10% A 31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前10%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院校共148所,其中5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B类及以上高校共74所。 2025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前列的院校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S,前2%)、东南大学(A+,前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前2%)、浙江大学(A,前10%)、上海交通大学(A,前10%)、西安交通大学(A,前10%)、复旦大学(A,前10%)、北京邮电大学(A,前10%)、南京邮电大学(A,前10%)、华中科技大学(A,前10%)、天津大学(A,前10%)、西北工业大学(A,前10%)、北京理工大学(A,前10%)、哈尔滨工业大学(A,前10%)以及北京工业大学(A,前10%)等。部分高校排名如下:评级 排名 高校名称 省份 排名范围 S 1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前2% A+ 2 东南大学 江苏 前2% A+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前2% A 4 浙江大学 浙江 前10% A 5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前10% A 6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前10% A 7 复旦大学 上海 前10% A 8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前10% A 9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前10% A 10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前10% A 11 天津大学 天津 前10% A 12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前10% A 13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前10% A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前10% A 15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前10% B+ 16 吉林大学 吉林 前25% B+ 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前25% B+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前25% B+ 1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前25% B+ 20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前25% B+ 21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前25% B+ 22 湖南大学 湖南 前25% B+ 23 贵州大学 贵州 前25% B+ 24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前25% B+ 25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前25% B+ 26 南开大学 天津 前25% B+ 27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前25% B+ 28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前25% B+ 29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前25% B+ 30 山东大学 山东 前25% 3,通信工程专业排名通信工程专业开设院校共462所(独立学院未纳入),其中10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B类及以上高校共231所。2025年通信工程专业排名前列的院校分别为:北京邮电大学(S,前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S,前2%)、电子科技大学(S,前2%)、哈尔滨工业大学(A+,前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前2%)、北京交通大学(A+,前2%)、华中科技大学(A+,前2%)、南京邮电大学(A+,前2%)、北京理工大学(A+,前2%)、西北工业大学(A,前10%)、武汉大学(A,前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前10%)、西南交通大学(A,前10%)、南京理工大学(A,前10%)以及武汉理工大学(A,前10%)等。部分高校排名如下:评级 排名 高校名称 省份 排名 S 1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前2% S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前2% S 3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前2% A+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前2% A+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前2% A+ 6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前2% A+ 7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前2% A+ 8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前2% A+ 9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前2% A 10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前10% A 11 武汉大学 湖北 前10% A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前10% A 13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前10% A 14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前10% A 15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前10% A 16 山东大学 山东 前10% A 17 复旦大学 上海 前10% A 18 深圳大学 广东 前10% A 19 南昌大学 江西 前10% A 20 天津大学 天津 前10% A 2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前10% A 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前10% A 23 南京大学 江苏 前10% A 24 吉林大学 吉林 前10% A 25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前10% A 26 湖南大学 湖南 前10% A 27 重庆大学 重庆 前10% A 28 上海大学 上海 前10% A 29 苏州大学 江苏 前10% A 30 河海大学 江苏 前10% A 31 郑州大学 河南 前10% A 32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前10% A 33 宁波大学 浙江 前10% A 3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前10% A 3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前10% A 36 中山大学 广东 前10% A 37 中南大学 湖南 前10% A 38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前10% A 39 四川大学 四川 前10% A 40 东北大学 辽宁 前10% A 4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前10% A 42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前10% A 43 兰州大学 甘肃 前10% A 44 同济大学 上海 前10% A 45 云南大学 云南 前10% A 46 福州大学 福建 前10% 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院校共121所,其中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B类及以上高校共61所。2025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列的院校分别为:清华大学(A+,前2%)、北京大学(A+,前2%)、电子科技大学(A,前10%)、上海交通大学(A,前10%)、复旦大学(A,前10%)、南京大学(A,前10%)、西安交通大学(A,前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前10%)、浙江大学(A,前10%)、哈尔滨工业大学(A,前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前10%)、中山大学(A,前10%)、南京邮电大学(B+,前25%)、华中科技大学(B+,前25%)以及吉林大学(B+,前25%)等。部分高校排名如下评级 排名 高校名称 省份 排名 A+ 1 清华大学 北京 前2% A+ 2 北京大学 北京 前2% A 3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前10% A 4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前10% A 5 复旦大学 上海 前10% A 6 南京大学 江苏 前10% A 7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前10% A 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前10% A 9 浙江大学 浙江 前10% A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前10% A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前10% A 12 中山大学 广东 前10% B+ 13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前25% B+ 14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前25% B+ 15 吉林大学 吉林 前25% B+ 16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前25% B+ 17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前25% B+ 18 武汉大学 湖北 前25% B+ 19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 前25% B+ 20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前25% B+ 21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前25% B+ 22 厦门大学 福建 前25% B+ 23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前25% B+ 24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前25% B+ 25 山东大学 山东 前25% B+ 26 福州大学 福建 前25% B+ 27 上海大学 上海 前25% B+ 28 兰州大学 甘肃 前25% B+ 29 安徽大学 安徽 前25% B+ 30 宁波大学 浙江 前25% 最后,电子信息类专业到底值不值得报考呢?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已20多年、仍在研发一线拼搏的“中老年电子人”,我深知电子信息类专业依然是一门极具潜力与价值的专业。如果你对电子领域怀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报考电子信息类专业绝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这个专业是典型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领域,只要你肯投入精力去学习和钻研,未来必然能收获丰硕的成果。至于其他专业,我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专业的详细情况,我建议你去咨询张雪峰老师。他毕业于给排水专业,却对各类专业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相信他能为你提供更全面、专业的建议。哎,每年高考完,都推荐一遍,但愿这是我最后以此推广自己的专业。蓝瘦香菇!看到这的,赶紧转发给你家刚高考的小朋友吧!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来源:射频学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