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 WWDC 2025 那些炫目的 AI 功能和 visionOS 更新上时,苹果在开发者会议的一个角落,悄然投下了一颗可能改变未来音频格局的“技术炸弹”—— ASAF(Apple Spatial Audio Format)。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可能只是又一个技术名词。但对于我们声学工程师而言,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格式更新,而是一次深刻的范式转移。它标志着主流空间音频技术,正在从“回放”时代,大步迈向“实时计算与模拟”时代。
这背后,是苹果对空间计算未来的宏大布局。今天,我们就从工程师的视角,深度剖析 ASAF,探讨它将如何重塑我们的工作,以及它对杜比等现有巨头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ASAF 不是一个单一的文件格式,而是一个由制作格式和交付编解码器组成的完整技术体系。
简单来说,创作者使用 ASAF 来“设计”一个可交互的声学场景,然后通过 APAC 将其打包分发给用户。
ASAF 的革命性,只有在与我们最熟悉的杜比全景声对比时,才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对“听者”身份的定义。
举个例子来理解这种差异:
这就是从“回放”到“模拟”的根本飞跃。这对于我们这些痴迷于声场控制和声学建模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激动人心的。
ASAF 的出现,将对我们的工作和整个音频行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1. 对内容创作的颠覆
音频设计师的角色将越来越像游戏引擎中的“声学场景设计师”。工作流将从基于时间线的音轨混合,转向在3D空间中部署、调试和脚本化音频对象。对 Unity、Unreal Engine 等游戏引擎中声音设计的理解,以及对**声学物理(反射、衍射、遮挡)**的深刻认知,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2. 对硬件设计的新要求
ASAF 的体验依赖于对用户位置和姿态的精确、低延迟追踪。这意味着它将与 Apple Vision Pro 这类具备强大空间感知能力的设备深度绑定。这对未来的耳机、音箱等硬件也提出了新要求:
3. 撼动杜比的行业地位?
目前来看,ASAF 还不是杜比的直接“替代者”。苹果通过 APAC 兼容杜比格式,是一种聪明的过渡策略,避免了与现有内容生态的直接对抗。
然而,苹果的长期战略意图非常明显:构建一个从硬件(Vision Pro, iPhone)、操作系统(visionOS)、开发工具(AAX 插件)到内容格式(ASAF/APAC)的垂直整合、闭环生态。当这个生态成熟时,苹果将不再依赖任何第三方音频技术授权,从而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杜比的挑战,不在于技术本身被超越,而在于可能被苹果的“生态护城河”绕开。
ASAF 的发布再次印证了一个我们早已预见的趋势:音频技术正深度融入计算,成为模拟现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巨大的机遇。
ASAF 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面临着更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迎接并塑造这个正在到来的“计算音频”新时代。
未来,不止于听见,更在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