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奔驰的锂金属固态电池方案

2月前浏览48
奔驰乘用车和F1赛车的工程师们在固态电池道路测试开始时通力合作。  
  • 这辆车更安全、更轻、更高效,续航里程延长25%:固态电池化学意味着更高的能量密度和重量减轻,同时提高了驾驶效率和电池安全性。    

  • 梅赛德斯-奔驰与位于英国布里克斯沃斯的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总成公司(HPP)共同开发了一种新型创新固态电池组,并获得了专利。    

  • 梅赛德斯-奔驰将固态电池与美国固态电池领导者Factorial Energy的电池集成到略微改进的EQS中。    

  • 新型固态电池将于20252月在一辆“1000公里”EQS测试车上进行道路测试。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路和赛道工程师与Factorial电池工程师合作,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固态电池测试计划,这将使第一辆由锂金属固态电池驱动的汽车上路。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系统(HPP)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行业领先的F1技术,梅赛德斯-奔驰电池系统能力中心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创新电池系统。除了在赛道上的实力外,HPP还能够迅速将F1技术和专业知识转化为高性能汽车项目。

经过各种测试平台的密集测试,原型固态电池于2024年底集成到EQS中。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 - Benz)的这款全电动汽车经过了轻微修改,以适应固态电池,并配备了所有操作配件。第一批实验室车辆测试已于2024年底在斯图加特进行,为20252月开始的道路测试做准备。  

固态电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动汽车技术。他们使用固体电解质而不是液体电解质,这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并允许使用新的阳极,如锂金属,因此显著优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与锂金属阳极相结合,它们还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能量密度。固态技术有可能在电池级将汽车电池的重力能量密度提高到450 Wh/kg,从而增加行驶里程。重量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单元每单位质量所储存的能量。这一指标对于评估电池的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等重量是关键因素的应用中。固态电池技术在降低电池重量的同时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梅赛德斯-奔驰电池系统能力中心与HPP的赛车运动专家一起,开发了一种原型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了来自Factorial的电芯,可以集成到汽车中进行道路测试。梅赛德斯-奔驰的固态电池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浮动电池载体,已经获得了专利。当电池充电时,材料膨胀,当电池放电时,材料收缩。固态电池的体积变化是指电池内部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和收缩。为了在电池体积变化的过程中支持电池,梅赛德斯-奔驰固态电池配备了气动执行器,可以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与电池体积变化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与同等重量和尺寸的标准EQS电池相比,基于EQS的车辆中的固态电池可以增加25%的行驶里程。进一步的重量和能源效率是通过被动电池冷却实现的。研发中的车型预计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620英里)。相比之下,电池容量为118千瓦时,目前的EQS 450+(总能耗:19.9-16.4千瓦时/100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0/公里|二氧化碳等级:A已经提供了超过800公里(497英里)的续航里程。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梅赛德斯-奔驰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和道路测试,进一步测试固态电池及其在电动汽车上的整体性能。

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来源:小明来电
ACT化学汽车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06
最近编辑:2月前
小明来电
硕士 新能源干货,尽在小明来电~
获赞 6粉丝 9文章 15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动力电池新国标 NO TP !阁下如何应对?

2025年4月14日,工信部在官网发布了文章 “一图读懂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主要对单体电池的快充循环后安全、电池包的热扩散和底部撞击进行了重要修订,对于新申请车型的执行时间是2026.7.1,对于已获得批准车型执行时间是2027.7.1。新版国标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热扩散测试后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想要理解其中的难度,让我们先了解下热扩散的原理。这里引用欧阳明高院士课题组2020年在 Joule 上发表的文章中的部分内容作为说明。如上图中“IN Path”所示,单体电芯从常温到热失控,依次经历了如下环节:电芯因外部加热,本体温度达到T1的温度,即SEI分解开始的温度。电芯内部的隔膜收缩破损,内部发生短路。正极活性材料释放活性氧,活性氧可能迁移和氧化周围环境。负极与电解质发生反应。如果有析锂现象,锂枝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与电解质发生反应。正极和负极在高温下混合在一起。快速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电池内部材料之间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触发电芯热失控。 文章同时也根据电芯热失控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降低风险的方案:使用电解质添加剂形成更稳定的SEI,提高其高温稳定性。应用热阻高的隔离膜,如陶瓷涂层隔离膜。改变正极材料结构,多用单晶,减少表面积。使用电解质添加剂提高耐热性和均匀性;负极涂覆Al2O3抑制锂沉积抑制锂枝晶生长。用热响应材料阻断正负极接触;中和氧化剂和还原剂,使反应更温和;减少总释放能量或降低热释放速率。上述方案的前四点均已在量产电芯上大规模应用,但目前仍然无法避免电池底部刮蹭(相关阅读:从小米SU7着火看电池热蔓延)或高速碰撞后起火的现象。那么除了电芯级别的改善,是否可以在电池系统层面找到解决方案呢?2022年,宁德时代推出了CTP 3.0电池包,通过将冷却板竖直排布到电芯之间,可以实现对局部电芯温度速降,搭配电芯倒置技术,电芯开阀后向下释放热量,为乘客逃离座舱争取时间。(相关阅读:小米SU7 MAX电池拆解-1)同样为CTP设计的Cybertruck电池包则通过灌胶方式,将4680电芯之间的空气挤出,这样即便单一电芯发生热失控,因为缺少供其燃烧的氧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热扩散的发生。(相关阅读:Cybertruck电池全网首拆)另外还有一个思路是在电池包内加入“消防员”,即阻燃喷淋系统。这样的设计在高合的 Hiphi Z 的电池包里出现过,但制造复杂度和成本方面需要做出牺牲。无独有偶,近日现代摩比斯表示,成功开发出了在电池着火时喷射灭火剂即可立即灭火的新技术。这是一个可以通过防止热量传递到相邻电芯来防止热失控的技术。新系统防止热量传递到邻近的电芯,在起火后5分钟内喷洒灭火剂,以尽早灭火。随着多个国家正在推进防止热失控的强制性措施,预计它将作为下一代安全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备受关注。摩比斯已经申请了三项专利,包括一种电池外壳设计,努力推进电池系统,如开发防过热材料。那么,除了液态锂电池的热扩散研发,业界也将希望寄托在可燃性更低的全固态电池上,但目前全固态电池仍面临诸多挑战,量产时间还需等待。(相关阅读:全固态电池赛道:大家都跑到哪儿了?)笔者相信,在国家强制安全标准的引导下,相关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会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让人们的出行不再为安全担忧。以上是关于电动汽车电池热安全的一些分享,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素材来源:工信部官网;《Mitigating Thermal Runaway》by Xuning Feng, Dongsheng Ren, Xiangming He, and Minggao Ouyang;现代摩比斯官网;2025 China Solid State Battery Developer Forum;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来源:小明来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