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工业中很多部件是通过过盈配合(Interference Fit)的方式进行连接,靠着过盈配合产生的接触压力卡住彼此,那么我们有哪几种方式进行过盈配合分析呢?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方式:
如下图的过盈配合案例,就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实现:
其中第一种设置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拿着原始的几何网格(没有承受过盈配合前的实际尺寸),装配进去,施加接触对,进行过盈配合分析,可以说是一个正向的过程。而第二种的好处则是可以拿着装配好(没有穿透)的几何模型,通过参数调整过盈量,去尝试不同的过盈量,去得到设计时应该设计多大的过盈量,可以说是一个反向的过程。都有用!
以下为一个下边设置了1mm参数过盈上边没设置的对比图: ![[Pasted image 20250621131624.png]]
然而大家在实操过程中一般都会发现,过盈配合非常难收敛!其实呢这个也非常好理解,大家平时计算接触有时候就挺难收敛了,过盈配合等于将一大堆穿透量直接“怼”回去,非线性程度非常高,且对于无论上述哪种方式,其过盈量都是在分析步一开始就施加上去了, 几何过盈在分析步开始就检测到了很大的穿透量,参数过盈也是最一开始就施加上去了相应参数的过盈。那么现在一般软件都想到了,对于过盈配合最好也像加载力一样缓慢施加上去,这样好收敛!诸如Abaqus中,大家就可以采用如下的设置,提升过盈配合分析的收敛性,在contact 设置中,选择Interference Fit
中的 Gradually remove secondary node overclousre during step
. 这个的概念就像力、位移的缓慢施加是一样的,一旦你勾选上这个了,程序会在分析步开始的时候检测过盈量,然后分步缓慢施加上去,这个时候大家把分析步步长调小就对收敛有用了,如果不勾选对于过盈配合调小分析步长完全没用。
对了,上述说到的参数过盈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进行定义:
其他的软件诸如Optistruct 和 Ansys中也有类似的设置,再此不再赘述。
然而,在多分析步的条件下,其实各种过盈配合的设置可以有多重组合,可以玩的非常花(有是一个用户喜欢,程序编写人员头疼的功能),比如如下这种:
Interference Fit
+ Automatic shrink fit
消除初始几何干涉Uniform allowable interference
添加额外过盈量,并搭配自定义幅值曲线(从0到1线性增长)这个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后续也可以结合着接触算法讲一下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