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有限元基础知识:关于过盈配合的接触设置

4天前浏览27

真实工业中很多部件是通过过盈配合(Interference Fit)的方式进行连接,靠着过盈配合产生的接触压力卡住彼此,那么我们有哪几种方式进行过盈配合分析呢?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方式:

  • 几何过盈,直接建立出来一个具有过盈量的几何,然后让接触算法去做剩下的事情
  • 参数过盈,几何本身可以是有间隙、贴合的但是通过设置过盈参数,来计算过盈过程中的接触压力, 在Abaqus中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定义 

如下图的过盈配合案例,就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实现:

其中第一种设置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拿着原始的几何网格(没有承受过盈配合前的实际尺寸),装配进去,施加接触对,进行过盈配合分析,可以说是一个正向的过程。而第二种的好处则是可以拿着装配好(没有穿透)的几何模型,通过参数调整过盈量,去尝试不同的过盈量,去得到设计时应该设计多大的过盈量,可以说是一个反向的过程。都有用!

以下为一个下边设置了1mm参数过盈上边没设置的对比图: ![[Pasted image 20250621131624.png]]

然而大家在实操过程中一般都会发现,过盈配合非常难收敛!其实呢这个也非常好理解,大家平时计算接触有时候就挺难收敛了,过盈配合等于将一大堆穿透量直接“怼”回去,非线性程度非常高,且对于无论上述哪种方式,其过盈量都是在分析步一开始就施加上去了, 几何过盈在分析步开始就检测到了很大的穿透量,参数过盈也是最一开始就施加上去了相应参数的过盈。那么现在一般软件都想到了,对于过盈配合最好也像加载力一样缓慢施加上去,这样好收敛!诸如Abaqus中,大家就可以采用如下的设置,提升过盈配合分析的收敛性,在contact 设置中,选择Interference Fit 中的 Gradually remove secondary node overclousre during step. 这个的概念就像力、位移的缓慢施加是一样的,一旦你勾选上这个了,程序会在分析步开始的时候检测过盈量,然后分步缓慢施加上去,这个时候大家把分析步步长调小就对收敛有用了,如果不勾选对于过盈配合调小分析步长完全没用。

对了,上述说到的参数过盈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进行定义: 

其他的软件诸如Optistruct 和 Ansys中也有类似的设置,再此不再赘述。

然而,在多分析步的条件下,其实各种过盈配合的设置可以有多重组合,可以玩的非常花(有是一个用户喜欢,程序编写人员头疼的功能),比如如下这种:

  • 第一分析步:用 Interference Fit + Automatic shrink fit 消除初始几何干涉
  • 后续分析步:通过 Uniform allowable interference 添加额外过盈量,并搭配自定义幅值曲线(从0到1线性增长)

这个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后续也可以结合着接触算法讲一下如何实现。


来源: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ACTOptiStructAbaqus非线性ANSYS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6-27
最近编辑:4天前
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博士 传播国际一流的数值模拟算法
获赞 10粉丝 20文章 6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前几天我去了NAFEMS 会议

可能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我这几天没怎么更新,那是因为前几天去奥地利萨尔兹堡参加了NAFEMS2025的国际会议,对NAFEMS就是那个搞了一堆benchmark那个,作为现场唯一一家中国仿真厂商的代表,与现场的各位朋友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然后出差挺累,又倒时差就没来得及继续写东西。首先给大狗子公众号的大伙们,看一看萨尔兹堡的美景(我时差一直没倒过来,每天早上4点多醒,6点多去河边散步)会议总共持续了四天,会议上我和世界顶级的那几个仿真软件供应商的人员都有很多交流,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几个:DassaulltSimuliaAnsysSimensAltair(已经成为Simens的一部分)总的聊下来听下来,给我的感受就是核心技术方面其实没啥差别,大家都是在以往的技术上各种打磨,而对于新兴技术也都在探索阶段(比如AI,modelreduction)。这几天,我看到有好多人在转发老美对我们CAD、CAE断供等等,很多人很担忧。而在我看来,其实问题并不大,中国向来不缺优秀的工程师,缺少的可能是工程师文化,让工程师可以坚定的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国外的商业软件公司这些年来做的比较好的就是真正理解工程师的需求,去打磨去优化他们的软件,然后逐步的变好,这就是一个过程,想着弯道超车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其实也并没有落后太多,也并不至于赶不上。举个例子,达索Simulia老哥讲自己通过新的3DE平台,CST+Abaqus可以co-simulation,非常自信,讲的可high了。但其实我们做过这些编码的人也都知道,这也没啥,笔者博士的时候拿一个别人的电磁软件,加自己写的结构仿真软件基于PreCICE也可以轻松实现这种界面弱耦合,本质上达索就是做了个自动化的事情,这个事本质上不难,但是只要用户觉得工作变轻松了就是好的,对工程师就是有意义的。在我看来我们国内很多老师可能有套优秀的求解器(在某一个或者某一些方面优秀),但是并没有花心思把这些东西弄成一套完整的用户好用的软件,大多数人也懒得打磨,这些地方我们确实相比巨头们有差距,但是我觉得是这是属于坚定着做下去就会有结果那种。另外就是老外真的把数值仿真当回事(可能是他们试验太贵的缘故),越来越多的场景靠仿真去解决,从传统的机械、土木、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到最近的生命健康、制药等,到处都离不开仿真。而我接触的很多企业还更多的是将仿真当作一种验证工具或者只求交个报告,大家更倾向于相信实物的结果,我只能说这也同样是个过程,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定义了自己的仿真规范,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验证与校核形成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仿真方法。最后说一个那就是老外真的很把Marketing当回事,市场营销方面,我们会看到Simulia与Simens这些大场的炫酷展示,同样1-10人的小公司也有诸多精彩海报、文稿、VR、AR展示,这点我们真的得跟老外学学,毕竟这个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说点自己的不成熟的见解,很多人经常讨论所谓国产软件如何突围,讨论的五花八门,我比较年轻,比较愣头青,所以想着干就完了,自主且开放,知道老外在干啥,且坚定的走出自己的路。来源: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