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力:又称面积力,是毗邻流体或其它物体,作用在隔离体表面上的直接施加的接触力。它的大小与作用面积成比例。 剪力、拉力、压力
质量力:是指作用于隔离体内每一流体质点上的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重力、惯性力
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内因)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外因)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单位:kg/m3 。
重度:指单位体积流体的重量。单位: N/m3 。
流体的密度、重度均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
流体的流动性:流体具有易流动性,不能维持自身的形状,即流体的形状就是容器的形状。静止流体几乎不能抵抗任何微小的拉力和剪切力,仅能抵抗压力。
流体的粘滞性:即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所产生的阻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流体的流动性是受粘滞性制约的,流体的粘滞性越强,易流动性就越差。任何一种流体都具有粘滞性。
流体静压强既然是一个压应力,它的方向必然总是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即垂直于作用面,并指向作用面。
静止流体中任一点上流体静压强的大小与其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即同一点上各方向的静压强大小均相等。
等压面:压强相等的空间点构成的面
绝对压强:以无气体分子存在的完全真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Pabs相对压强: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P=Pabs—Pa(当地大气压)
真空度:绝对压强不足当地大气压的差值,即相对压强的负值Pv Pv=Pa-Pabs= -P
测压管水头: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
受压曲面本身
通过曲面周围边缘所作的铅垂面
自由液面或自由液面的延伸。
实压力体和虚压力体。
实压力体 Pz 方向向下;虚压力体 Pz 方向向上。
静止不可压缩流体内任意一点的压强变化等值传递到流体内的其他各点;
是以流场中每一流体质点作为描述对象的方法,它以流体个别质点随时间的运动为基础,通过综合足够多的质点(即质点系)运动来确定整个流体的流动。 也叫质点系法
是以流体质点流经流场中各空间点的运动即以流场作为描述对象研究流动的方法。也叫流场法。
时变加速度(当地加速度)——流动过程中流场由于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引 起的加速度;
位变加速度(迁移加速度)——流动过程中流场中速度分布不均,因位置变化而引起的加速度。
流线的定义:是表示某一瞬时流体各点流动趋势的曲线,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流速方向重合。
流线的性质:a、同一时刻的不同流线,不能相交。 b、流线不能是折线,而是一条光滑的曲线。 c、流线簇的疏密反映了速度的大小 迹线 迹线的定义:是指某一质点在某一时段内的运动轨迹线。
是指某一质点在某一时段内的运动轨迹线。
层流:亦称片流,是指流体质点不互相混杂,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有序的直线运动。
层流特点(1)有序性。 (2) 水头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 Hf=kv 。 (3) 在流速较小且雷诺数 Re 较小时发生。 (4) 层流遵循牛顿内摩擦定律,粘性抑制或约束质点作横向运动。
紊流:是指随流速增大,流层逐渐不稳定,质点相互混掺,流体质点沿很不规则无序的路径运动。
紊流特点:(1) 无序性、随机性、有旋性、混合性。 (2) 在圆管流中水头损失与流速的 1.75~2 次方成正比。Hf=kv 1.75~2 (3) 在流速较大(雷诺数较大)时发生。 (4) 紊流发生是受粘性和紊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非恒定流情况下,流线的位置随时间而变;流线与迹线不重合。在恒定流情况下,流线的位置不随时间而变,且与迹线重合。
例:等直径直管中的液流或者断面形状和水深不变的长直渠道中的水流都是均匀流。
物理意义: 1)元流各过流断面上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位能、压能、动能之和)沿流程保持不变; 2)也表示了元流在不同过流断面上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位能、压能、动 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几何意义: 1) 元流各过流断面上总水头 H(位置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之和)沿流程保持不变。 2) 也表示了元流在不同过流断面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位(置势)能 Z:表示过流断面上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压(力势)能 p/Ρg:表示过流断面上单位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压力势能;动能 αv2/2g:表示过流断面上单位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平均动能;
总水头线:沿流管各总水头值的连线,是流管坐标的函数。 水头线:沿流管各测压管水头值的连线,是流管坐标的函数。
水力坡度: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测压管水头线坡度:单位长度上测压管水头的降低或升高。对均匀流动,则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平行,即 J = JP
hw:单位重量流体的平均能量损失称为水头损失。沿程阻力和沿程水头损失:
沿程阻力:当限制流动的固体边界使流体作均匀流动时,流动阻力只有沿程不变的切应力形成的阻力。
沿程水头损失:由沿程阻力作功而引起的水头损失。
沿程水头损失 hf:主要由于“摩擦阻力”所引起的,随流程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