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04.显式时间步长

4月前浏览564

    LS-DYNA采用的显式中心差分法是有条件稳定的,只有当时间步小于临界时间步时稳定。显式分析通过控制稳定极限来控制时间步长,稳定极限和单元的长度和波速相关;材料的刚度越大,波速越高,其稳定极限越小;密度越高,其波速越低,稳定极限越大。本文介绍时间步长的计算公式和定义方法。


【1】临界时间步长

临界时间步长是通过系统的最高频率来定义的,定义如下:

其中ωmax为最大自然角频率。

由杆件的的自然频率:

C是波速,L是单元的特征长度。

波速:

临界时间步长

C是波速,其中L/C是一个弹性应力波传递过该单元的时间;其中 特征长度I和波速c取决于单元类型。


【2】不同单元的波速

①梁单元

②壳单元

③体单元


【3】LS-DYNA中时间步长

    在LS-DYNA中临界时间步尺寸自动计算;它依赖于单元长度和材料特性,在计算时间步时需要检查所有单元,为达到稳定采用一个比例系数(缺省为0.9)来减小时间步。



    从而对于整个有限元模型来说,控制实际计箅时间步长的是最小尺寸单元,当模型的网格质量不是很好的时候,如有很多的小单元存在,此时计算的时间将成倍增加,为减小计算量,需要人为地控制LS-DYNA时间步长,称之为质量缩放。此时在不改变有限元模型的前提下,加大实际计算时间步长,以壳单元为例,如下图:


壳单元


    由上面公式可知,可以通过调整该单元的密度来增大它的时间步长〈弹性模量一般不调整,因为接触中需要真实的弹性模量),LS-DYNA由关键字誉CONIROL_ TIMSIEP中参数DT2MS来人为控制时间步长,通过输人期望的实际计算时间步长,程序自动增加对应单元的密度:



在LS-DYNA中,有两种质量缩放方案:

(1)DT2MS为正的时间步

    通过调整单元密度,使得所有单元都具有相同的时间步长,只用于惯性效应不重要时。

(2)DT2MS为负的时间步

    质量缩放只用于小于指定时间步长的单元。

    使用质量缩放可以显著地降低求解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单元密度的增加必然导致有限元模型整体质量的额外增加,当需要考虑模型的惯性效应时,应该对增加质量的百分比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考虑接触的稳定性),即不可任意地设定实际计算时间步长,一般情况下,应控制质量增加百分比在5%之内,在ISDYNA运行窗口中有该参数的显示。


    显式分析中,基于时间段开始时刻t,模型的状态通过时间的增量△t发生变化。状态能够发生变化而且要保留对问题的精确描述,一般的时间增量非常短。如果时间增量比最大的时间增量长,此时间增量就是所谓超出了稳定极限。超过稳定极限的可能后果就是数值不稳定,会导致解答不收敛



       

       
END
     

    


来源:CAE碰撞仿真指导
LS-DYNA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6-24
最近编辑:4月前
CAE碰撞仿真指导
本科 | CAE高级仿真工... CAE 碰撞仿真指导
获赞 8粉丝 17文章 8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02.接触算法

状态非线性一般为接触非线性,接触时接触刚度为非线性;接触处理是许多大变形问题的组成部分。实体之间接触界面的准确建模对于有限元模拟的预测能力至关重要。【1】接触算法LS-DYNA提供4 种接触力的计算方法:➤分配参数法➤动力约束法➤Tied 约束法➤罚函数法(1)分配参数法 将每一个正在接触的从面单元的一半质量分配到被接触的主表面面积上,同时由每个从面单元的内应力确定作用在接受质量的主表面面积上的分布压力。在完成质量和压力分配后,程序修正主表面的加速度,然后对从面节点的加速度和速度施加约束,保证从面节点沿主表面运动。 程序不允许从面节点穿透主表面,从而避免反弹。处理接触界面具有相对滑移而不可分开的问题,如爆炸中爆炸气体与结构相互接触而没有分离。此方法在结构分析中较少用到。(2)动力约束法 动力约束法是最早采用的接触算法,1976年开始用于DYNA2D程序,它首先检查从面节点是否穿透主表面,并调整时间步大小,使那些从面节点都不 穿透主表面,对所有已经和主表面接触的从面节点施加约束条件,从而保持从节点与主表面接触。 另外,检查与主表面接触的从面节点所属单元是否存在受拉界面力,如有,则用释放条件使从面节点脱离主表面。只检查从节点(Slave Node)穿透主面,当主面网格较细时,主节点穿透从面(Slave Surface)会形成扭结(KINK)。该算法比较复杂,目前仅用于固连接触,即只有约束条件,没有释放条件。(3)Tied约束法 Tied约束法与动力约束法基本相同。(4)罚函数法 罚函数法是LS-DYNA的默认算法,1982年开始用于DYNA2D程序,然后扩充到DYNA3D程序,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接触力计算方法。 ① 每一个时间步先检查各从面节点是否穿透主表面; ② 如果未穿透,则不对该从面节点做任何处理; ③ 如果穿透,则在该从面节点与主表面间、主面节点与从表面间引入一个较大的界面接触力,大小与穿透深度、接触刚度成正比,称为罚函数值; ④ 其物理意义相当于在其中放置一系列法向弹簧,限制穿透。接触处理方式为:式中,K—接触界面刚度(由单元尺寸和材料特性确定);δ—穿透量。罚函数算法优点: 该接触力算法方法简单,很少激起网格的沙漏效应,没有噪声,动量守恒准确,不需要碰撞和释放条件,为LS-DYNA的默认算法。接触处理方式 【2】接触的搜索方式LS-DYNA的接触提供三种接触搜索方式供用户选择,分别是:● 基于节点增量的搜索方式;● 基于段的bucket搜索方式;● 基于面段的搜索方式。 接触搜索方式由定义的接触类型(Automatic)和参数选择(SOFT)决定,在接触计算中不会发生变化。 若定义的接触类型为非Automatic接触,则采用基于节点增量的搜索方式; 若定义的接触类型为Automatic接触,则采用基于段的bucket搜索方式; 若在接触定义中选择SOFT=2,则采用基于面段的搜索方式。 END 来源:CAE碰撞仿真指导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