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算法工程师创业,一创一个“死”。这句话一点不夸张!当年从公司离职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创业,而且觉得健康是人之根本,教育是国之大策,在这些方面创业应该会有很多人支持,也是在做有益的事情。谁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实际存在太多的差异(认知不足),于是乎就开始了自己的失败之旅,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我创业过三个项目,教育是第一个项目,然后是一个智能健康产品(智能头戴,用于检测心率温度,可放在安全帽内,还有智能手环)的开发,做出了原型设备,但最终没有走到应用推广阶段,胎死腹中!最后搞了互联网医疗,也在老家进行了推广。历经三个多月的尝试,最终也失败了。这几个项目投了不少钱,大约在三十万左右,如果十年前用来付房子首付,结局肯定不一样(前提是要把房子在2022年前出手),投项目自然是血本无归,但至今不后悔(不知以后会怎么看),人生就要拼搏。再想想,投资的钱也就是相当于大脑内的起搏器的价格。一想到这,就算花了这么多,也是值得的。毕竟人生的经验有时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那么搞其他行业的创业呢?通信算法工程师的表现又会怎样呢?再来看看本人当年研发的产品,虽然“夭折”了,但各种记录都在。
十年前,睡眠检测已经纳入到了产品中,后来把该算法以三万元的价格卖给一家后续利用智能手表监测减肥的公司。当时我还把这个产品扩展到了系统层面--健康守护系统,准备往养老院推广。
回到学校以后,恰逢社会掀起大学生创业热,我在课上课下都是泼凉水,不是一盆,而是见面就泼。就是这么不合群,但我依旧要讲。大学毕业就创业现实吗?即使是富二代,也有可能赔个底朝天!我不倡导不代表就不能成功,只要是创业肯定有成功的可能,但是那种天时地利人和是怎么来的,我一直摸不到门道,那学生就更难找到这样的“风口”。在网上看到很多视频号,里面讲到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不过我一直认为成功是个例。非常优秀的人在视频里面天天见,但不一定就是适合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学不来。我在社会上闯荡这么多年,还能允许或者能够承担创业失败带来的苦果,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呢?损失的必然是家庭的积累。我创业的时候就存在认知短板(重点提及),缺乏对行业上下游、市场规则的深度理解。那么绝大多数大学生肯定也存在,曾有大学生做餐饮创业,因不懂食品安全法规被重罚。这种教训其实比比皆是,只不过媒体没有做过多宣传而已。
抖音和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呈现的创业成功案例存在严重的"幸存者偏差",失败者往往沉默不语。真正的创业教育不应是鼓励盲目试错,而是培养"可控失败"的能力。就像学游泳要先在浅水区练习换气,而非直接扔进深海。我一直坚持“反对大学生创业”的声音虽然刺耳,但有可能正在挽救某些家庭的经济安全底线。文末送给想创业的人士一句话:创业需要冲动,但不能依靠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