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芯 “狂喝” 电解液背后:一场关乎渗透效率与安全的隐秘战争!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为什么方形铝壳电芯必须分多次注液?真空与加压的交替循环,正是破解厚极片渗透难题的核心密钥。一、注液原理1.真空-加压注液电解液通过定量泵注入密封腔室,抽真空后形成电池内外压差,使电解液快速渗透至极片和隔膜孔隙中。 高压注液(0.2-1.0MPa)可增加驱动力,提升浸润效率。2.浸润动力学电解液在孔隙中的渗透受毛细力(Fs)、液体压力(Fl)和空气阻力(Fg)共同作用。抽真空降低Fg,加压增加Fl,从而加速浸润。二、多次注液的目的与意义1.补充电解液消耗化成阶段SEI膜形成会消耗锂离子和电解液,二次注液补充损失的电解液,延长循环寿命。2.改善浸润均匀性大电芯极片厚、孔隙长,一次注液易导致电解液分布不均。分次注液可通过多次真空-加压循环提升整体浸润效果。3.避免溢液和壳体变形单次过量注液易导致化成产气时电解液溢出或壳体鼓胀,分次注液可控制注液量,减少风险。三、生产现场注意事项1.注液参数控制需精确控制真空度(-60±5kPa)、保压时间(2-36h)及注液量(一次注液占总量的86%-88%),避免浸润不足或过量。2.温度管理注液前电芯需降温至45℃以下,防止电解液与电芯温差过大影响浸润。3.过程监控注液后需静置24h以上(45℃环境)使电解液充分浸润,并通过称重确认注液量一致性。4.设备维护注液机需定期校准,防止注液量波动;密封性检测(如氦检)确保无泄漏。四、总结大电芯采用多次注液的核心原因是平衡浸润效率与工艺安全性:通过分阶段补充电解液、优化孔隙填充,同时避免单次注液带来的溢液和壳体变形风险。生产现场需严格管控参数、温度及设备状态,确保注液效果一致性。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来源:锂电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