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铁匠铺里,铁匠们没有精密温度计,却练就了一项绝技:看火辨温:
- 樱桃红: ~750℃,锻打温度,钢材易塑形,正是传说中的“趁热打铁”!
- 橙红色:~900℃,淬火温度,将红热的刀剑浸入冷水,瞬间锁定钢铁的坚韧。
- 变黄变白:超过1200℃,钢材表面出现“鱼鳞纹”氧化层。
所以,钢铁温度逐渐升高时,颜色逐渐从暗红变为白亮。其本质为热辐射的作用,钢铁作为「灰体」,其辐射峰值波长随温度呈反比变化,600℃时发出红光(~700nm),1200℃则跃迁至蓝光(~400nm),但由于人眼对红光更敏感,使得我们看到的颜色会从暗红逐渐过渡到亮白,如下所示:
钢铁的温度与颜色,是宇宙中万物热辐射的缩影。汽车制造车间里,机械臂配备光谱传感器,通过识别钢板颜色自动调整加热温度;炒锅手柄的硅胶套变红预警;燃气灶火焰从蓝到黄的转变等等,每道光芒,我们都可以去思索关于它的温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