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关注公 众号并加星标哦
今天看了一下[1]的ch8 CMOS Processing Technology,了解到了一点新东西。
下图中,LD是side diffusion的长度。离子注入会损害硅晶格,因此,随后晶圆会被加热到约1000℃,持续15到30分钟,从而修复晶格,这一过程,称为“annealing(翻译过来为退火)”。annealing会导致S/D区域的side diffusion。因此,晶圆只会进行一次退火,在所有注入步骤都完成后进行。
掩膜(mask)越多,造价越贵。在制作管子的时候,会有n-well mask,poly mask, source/drain mask, contact mask, M1 mask等等。
这倒也和PCB类似,板子层数越多,越贵。
印象中,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中,有表示对这个自动对齐(self-aligned)的概念不太理解,想找来着,发现关键词总是对不上,作罢!
正好在该章节中,又看到了,觉得有点理解了。
如下图所示,先有栅极和氧化层,然后才生成source和drain极。
因为,如果先生成source和drain,然后再生成栅极和氧化层的话,即使产生一点点的错位,也有可能使得源(或漏)极和栅极区域之间出现间隙,从而阻止沟道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如果先有栅极和氧化层,然后再通过离子注入生成source/drain的话, 即使有偏差,也只是使得两个极的宽度不太对称而已,如下图所示。
文中还提到,如果需要大范围连接的时候,比如上面的source和drain极,不会采用一个整个大的连接,而是用一个个小的contact window,而且,每个contact window的大小是固定的,版图设计师没法更改。
因为,如果用一个大的contact window的话,可能会出现下图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Behzad Razavi, 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